年少轻狂是正途,叛逆是孩子的自救
老朋友都知道,我是青少年心理工作者。我每一天都和孩子们在一起。
青春期,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带引号的“叛逆行为”,就像一颗等待萌生的种子,时时刻刻在孩子的身体内蠢蠢欲动,这时候的父母也如临大敌。
一边是孩子渴望被成人世界认同,通过叛逆的行为向全世界宣誓:我长大了,我再也不是父母手中的棋子,我急切地等待着自己破茧而出。一边是充满焦灼、不解、愤怒的父母。“我眼中那个乖孩子去哪儿了,我的强权怎么没有用了?”这样矛盾的画面,在青春期的家庭比比皆是。
爸爸妈妈可曾想过:
叛逆,这两个字本身的解释,是对来自外界的束缚和限制的反抗。
我们曾经刻意为孩子竖起的各种遮挡,在成人眼里是严密的保护。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当他逐渐有了力量,曾经的保护就变成了孩子首要挣脱的目标。矛盾一触即发。
事实上,当我们指责孩子叛逆的同时,也暴露了这叛逆的根源,就是在家庭系统当中,我们过度的保护,演变成了控制和压制。
父母有意无意的束缚,会让正在寻找自我的孩子无所适从甚至反感至极。
我们指责他们不听话时,是否反省过自己,束缚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什么时候,听话变成了我们衡量亲子关系的唯一标准,孩子没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究自己,去理解生命,他们终将无法独立。 十几岁的孩子,不轻狂枉为少年。
叛逆不是不可原谅的错误,更不是没有答案的难题。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只有亲子之间的爱是为了分离。
孩子的所有行为,最终都在为成为他自己而努力!
让我们静静地陪着他们,去观察、去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回忆一下曾经少年时期的自己。真正的爱和关心,沟通和理解,才是解决问题钥匙的根源。
青春期绝对不能碰这个雷区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个绝对不能碰的雷区,就是孩子的隐私。
一天晚上闺蜜打电话,声嘶力竭地号啕大哭:“为什么呀!为什么呀!我怎么对不起我儿子了,他要这样对我!”她和儿子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了解了事情经过,我告诉她:“孩子吼你一顿,你真的,不冤枉!”
孩子上高中了,期中考试没考好,有四科没及格。闺蜜看见成绩单就炸锅了。她想知道孩子每天点灯熬油的不睡觉,为什么还是这样的成绩!然后就做了一件特别不可思议的事:在孩子房间里偷偷安装了摄像头。
其实我说到这里,大家就应该已经猜到结局了。没错,孩子发现后把家里的音响、茶几、电脑全砸了,然后和他妈妈说:“你记住,我就是一个失败的人!我就要做一个失败的人!以后我出去讨饭都不用你管,但你再敢窥探我的隐私,你试试看!”
说实话,我挺理解孩子的,虽然过激,但又在情理之中。十几岁的孩子极其看重自己的隐私,父母没有边界的行为会让孩子的防御机制开到最大。
你觉得孩子有隐私会让你担惊受怕,可孩子觉得你在侵犯他的自尊!你可能担心他会成为不良少年、会看网上的成人电影、会背着你抽烟等,但事实上,不管你怎样去窥探他的隐私,你有多么警觉,孩子想做的时候一定会做,只是会更加隐蔽、不轻易被你抓到而已。
所以当青春期来临,对于不良事件最好的预防,就是和孩子保持和善而坚定的亲子关系。明确地表达父母的底线,但同时不忘向孩子表达爱!要让孩子们知道,无论他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他这个“人”对爸爸妈妈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不能和青春期孩子硬碰硬?
青春期是什么?是孩子破茧成蝶、自我整合、打碎重建的阶段;是孩子荷尔蒙爆棚、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躁动难安的阶段;是身体发育带来了情绪多变、心里像着火、夜里失眠、自己也想变好,但就是找不到方法的阶段。
面对一个身体发育接近成人、思维还在混乱的“火药桶”,硬碰硬,你想过后果是什么?这个时候,智慧的父母面对“火药桶”要注意三件事。
一、回家不要只谈学习
孩子回家已经很累了,别再和孩子只谈学习。我们太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挫败感不缺爸妈的一句讽刺和责骂。多给孩子点温暖,哪怕只是单纯地聊天,说点他感兴趣的话题。
二、收起你的小伎俩
很多妈妈总会侧面提醒、说教孩子。孩子长大了,收起咱们的小伎俩,否定孩子、拿孩子做比较、激将法、旁敲侧击,都会让孩子马上爆炸。
三、不要总觉得孩子就得管服才行
如果你觉得硬碰硬都不过瘾,还必须把孩子管服了为止,一切方法全用上,把孩子的自尊踩在脚下。我只能说,真的别让你的无知害了孩子。
在青春期里,家长难,孩子更难。一个不成熟的小脑袋,安在一个已经快成熟的身体上,这样的小怪物每天都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他急迫地想要找到他自己。他要完成蜕变,就要先知道“我是谁”,然后才能前行。
这个时候,亲子关系高于一切!
孩子什么道理都懂,大道理家长说了没用就少说或不要说,多一些信任多一些尊
展开
不断追求新“高线”的时代,
父母教养焦虑,亲子关系紧
张的现象泛滥。作者结合丰
富的心理咨询实战经验,为
现代中国家庭提供了切实可
靠的“底线”教育方式。
——郭蓓 / 启德教育首席
运营官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
师,我深知青春期教育的重
要性和挑战性。书中描述的
问题,我的学生也会频繁出
现。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
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本书提供了能落地且实用的
方法,易于操作,相信每位
读者都能有所收获,帮助孩
子们更好地成长。
——刘芳 / 东城区某公立
小学32年教龄一线教师
作为一位近20年的教育
从业者,同时作为两个青春
期孩子的妈妈,在阅读赵莹
女士的著作后,我产生了强
烈的共鸣。赵莹女士精心撰
写的这部关于家庭教育、亲
子关系与青春期的书籍,如
同一盏明灯,为我们的家庭
教育之路指引方向。我有幸
为大家推荐这部极具价值的
作品,希望它能成为您家庭
教育路上的得力助手。
——华荣 / 澳大利亚弗林
德斯大学教育硕士、原某卫
视教育板块青少中心主任、
现北京电视台培训中心青少
年艺术考级及语言艺术教师
培训项目负责人
书中内容是作者在日常
咨询工作中的真实体验,能
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
内心世界。作者以一种共情
、关怀、乐观的态度看待日
常亲子互动关系。书中的案
例分析已成为心理学的热门
研究领域,让我们与作者一
起踏上这个神秘的心灵探索
之旅!
——刘丽娟 / SEL情商训
练导师、注册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