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西北地区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建设研究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4302063
  • 作      者:
    霍远,王惠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霍远,1972年生,管理学博士,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石河子大学教学名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部。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省级一等奖。

  王惠,1973年生,管理学硕士,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创业导师”。曾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家渠市第四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自治区教育规划课题2项、横向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兵团社科基金项目4项,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省级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金融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促进增长和宏观经济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融合带来的技术进步能显著提升资本效率。随着金融资源从中间向周边扩散,金融机构增多,产品和服务多样化,交易空间扩大。“十三五”规划强调增强金融竞争力,支持地方金融业发展,中国西北五省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经济基础薄弱且金融发展滞后,但其拥有发展潜力,国家对其寄予了厚望并提供支持,鼓励利用地区优势整合金融一资源,以促进经济增长。《中国西北地区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建设研究》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西北段金融集聚的空间组织结构演变、空间格局及动态演进等,提出了建设“双核式”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措施。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之间沟通的“桥梁”,拥有“世界上最长和最具潜力的经济走廊”的美誉。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创建在“古丝绸之路”概念的基础上,是一个新的和充满活力的经济发展区域。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各自发展规划同“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进一步促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各国人民“心联通”,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贡献。“丝绸之路经济带”位于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部分属于经济欠发达的领域,其中的西北五省地大物博,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都较为丰富,可以带动西北五省的发展,同时也将极大地推动改革在中国东部新格局的形成。
  截至2023年6月,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这一数据反映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力和合作成果,对摆脱贫困和增加就业发挥了无法忽视的作用,促进了这些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它有望开拓新的领域,并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实现均衡发展。
  金融可视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对外开放,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当前阶段,正在从简单向丰富、整合和集约转变。金融业的核心地位、发展历程呈现资金和金融机构累积的趋势,它在区域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业的融合所产生的技术进步效应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本边际生产率。由于财力逐步从核心区域扩散到边缘地区,生产要素(如信息技术)也在转移。随着中心区的新技术和新资源的扩散,优势企业将能够快速访问他们的资源。随着金融资源从中间向周边扩张,金融机构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其种类和金融产品的数量将变得更加丰富,金融交易的空间将逐步扩大。在此基础上,从储蓄中获得的财务信息也更加准确、及时、全面,降低交易成本,并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实现资本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以金融业来控制经济增长主导地位的集聚优势。金融业在经济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操作和本地金融系统本身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积累和效率程度的影响。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也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活动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家重视和引导金融的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充分展示了国家大力发展地方金融业的指导态度。
  中国西北五省的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作为“新丝绸之路”的西北段,它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动脉。西北地区幅员辽阔,但经济基础薄弱,金融业相对滞后,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金融资源不丰富。与经济快速增长和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的金融市场相比,西北地区的形势和金融发展水平总体经济还有差距。因此,西北五省应该找一个正确的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整合金融资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过程中合理分配和利用这些金融资源,并积极寻求区域金融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式,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1.1.2 研究意义
  1.1.2.1 学术价值
  在当前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下,支付方式的多样化使支付变得更加方便,并促进了更加多元化的货币流通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金融集聚是金融中心形成的一个必然的过程,金融中心的形成是金融产业集聚的客观结果。大量方法可以提高资本边际生产率,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技术进步的影响。信息和技术等因素将随着金融资源的变化而变化,扩散到边缘化企业。财政资源和核心区域已经转移到边缘区域,随着这种转移的优势,边缘企业能获得大量的技术和信息支持,从而迅速发展自己的企业。金融资源从核心区到边缘地区的发展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等因素的成本,可以促进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多。金融机构的增加也将促进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从而促进金融交易层次和领域的扩大。多元化、多层次、宽区域的金融体系有利于大量财务信息的存储。大量的信息储备可以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还可以提高信息的质量、完整性和准确性。这种低成本、高品质的交易将吸引大量的投资者,这将更加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由于西北五省的经济基本上是落后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迅速面对国际市场,迫切需要提高西北五省的金融集聚水平,扩大自己的金融辐射能力,并发挥西北五省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作用。
  因此,基于金融集聚、金融辐射范围和金融中心的理论,本书研究了在金融集聚水平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西北五省的金融辐射,这将极大地丰富和完善西北地区的金融集聚和发展理论。除此之外,西北五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已有的理论研究都忽略了其区域和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本书可以补充和完善欠发达地区金融理论。
  1.1.2 应用价值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4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9
1.4 创新之处 10

第2章 金融集聚和辐射效应以及金融中心的理论基础 11
2.1 “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理论 11
2.2 金融集聚相关理论 12
2.3 金融中心相关理论 15
2.4 金融集聚和金融中心的关系 19

第3章 中国西北段金融集聚空间组织和结构演变分析 21
3.1 中国西北五省金融与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1
3.2 西北五省金融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25
3.3 西北五省金融发展的专业化水平评价 30

第4章 金融集聚的空间格局与动态演进 36
4.1 金融集聚的空间格局 36
4.2 金融集聚的空间动态演进 40
4.3 本章小结 43

第5章 西北五省金融集聚水平及金融辐射城分析 45
5.1 金融集聚水平测度指标构建 46
5.2 基于因子分析的西北五省区30个城市(地区)金融集聚水平测度 48
5.3 西北五省金融集聚辐射域的实证研究 58
5.4 本章小结 64

第6章 西北五省金融集聚水平聚类及等级划分 66
6.1 西北段金融集聚水平聚类分析 66
6.2 西北五省30个城市金融集聚等级划分 72
6.3 西北段金融集聚优化策略 76

第7章 中国西北段金融中心的建设构想 82
7.1 国内外金融中心建设经验借鉴 82
7.2 “双核式”宏观金融中心构建 84
7.3 “点一轴式”中观金融增长极建设 91
7.4 “棋布式”微观金融支点建设92

第8章 建设“双核式”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保障性措施 94
8.1 将西安建为中国西北段金融中心建设的保障性措施 94
8.2 将乌鲁木齐建为中国西北段金融中心建设的保障性措施 99

参考文献 106

附录 11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