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思辨”视角解读价值投资。思辨是价值投资的灵魂,作为投资者,一定要辩证地看待价值投资,因为它既是简单的,又是不简单的;既是乏味的,又是丰富多彩的;既要遵循基本常识,又要与时俱进不断迭代;之所以长期有效,就是因为经常长时间无效……只有不断培养“思辨”的能力,才能更好更科学地运用价值投资理念来指导实践。
2.价值投资本土化。中国的A股市场变化多端,以至于很多投资者错误地认为价值投资理念在这里并不适合。其实这也说明价值投资理念需要与不同市场环境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发展,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投资者实践。本书对于价值投资本土化、中国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更适合中国股民学习运用。
3.丰富的、新鲜的股票投资案例。本书的特点是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分析来带动理论的论述,且每个案例都是我们刚刚经历过的,对股票市场甚至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影响的,这不仅使全书读起来充满趣味性,而且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只是投资上的启发。
4.梁宇峰价值投资“力量”书系。《思辨的力量》是“力量”书系的第四本,以“思辨”视角解读价值投资;其他三本《长期的力量》《常识的力量》《估值的力量》则是分别从“长期主义”“常识”“估值”的视角来解读价值投资。阅读本书系,可以帮助普通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观、价值观,从而不忘初心,穿越牛熊,实现盈利。
“思辨”是价值投资需要的核心能力之一。“思辨”代表着对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进行提炼和概括,但更重要的还代表着要辩证地看待价值投资,因为价值投资既是简单的,又是不简单的;既要遵循基本常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迭代;既是乏味的,又是丰富多彩的;之所以长期有效,就是因为经常长时间无效……
本书以“思辨”视角,结合近几年资本市场及行业投资热点话题,基于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和底层逻辑,对市场上普遍流行的错误观点和交易行为,以及对价值投资的误解和歪曲予以批判,并以实践案例教给普通投资者正确的价值投资理念,以及如何正确地运用价值投资来指导自己的投资实践并长期获益。
书中正本清源地介绍了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如何选择好赛道、好公司、好价格等基本方法,以及价值投资到底适不适合散户等这样很容易被误解但很有意义的内容。并介绍了价值投资的难点和挑战,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常说“价值投资虽然长期有效,但经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效”,因为很少有人能实践并长期坚持价值投资。最后,书中指出价值投资理念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及未来的价值投资方向。
阅读本书,能够帮助普通投资者消除对于价值投资理念的误解,既能了解到传统的价值投资机会,更能探求到新兴和未来投资趋势,从而在散户实际的投资操作中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问:价值投资就是买入低估值的好公司,然后长期持有吗?
答:对,就是这样,但又不仅仅是这样。
我们先来看两只股票,四川长虹和泸州老窖。
1998年,沪深两市不过700余只股票,其中就有昔日彩电大王——四川长虹,还有独霸一方的浓香鼻祖——泸州老窖。这两家公司在当时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一个代表科技创新,另一个代表消费升级,似乎好公司该有的样子它们身上都有。不仅如此,两家公司在那个时点的估值都很便宜,四川长虹的市盈率在当时700余只股票中的估值(市盈率)是最低的,泸州老窖也是当时最便宜的食品饮料大白马。
好公司+低估值,这不就是巴菲特口中的好股票吗?若再加上长期持有,这不就是经典的价值投资成功之道吗?
让我们来看看实际结果如何。1998—2024 年,20余年间四川长虹的股价可谓起起伏伏,几经波折。先是因为押错了科技树,从1998年的高点10元左右(前复权)跌到 2012年的不到2元(前复权),昔日彩电大王没落,成了老股民心中的一根刺。谁曾想,后面又凭借国企改革、智能家居等概念“起死回生”,借着2015年互联网大牛市一路暴涨,重回了历史高点。不过,没有业绩支撑,怎么涨上去就会怎么跌回来,随着股市下行戳穿高估值泡沫,长虹的股价第二次回落到了2元 (前复权) 左右的前期低点。富有戏剧性的是,2024年公司再次凭借概念翻身,靠着给华为服务器代工,这家卖电视机的老牌国企摇身一变加入了“国产算力产业链”,公司市值又一次突破新高。只是,即便经历了两次风口“加持”,长虹的股价也只是从1998年的10元左右 (前复权),涨到了2024 年创下的最高点18元左右 (前复权),最大涨幅80%。
反观泸州老窖,虽不如长虹身披那么多亮眼的概念,但一心一意做白酒,靠着不断增厚的业绩,股价硬是从3元左右涨到了最高300元(前复权),成了家喻户晓的高端白酒品牌,缔造了百倍的投资神话(见图1-1,图1-2)。虽然之后遭遇了核心资产泡沫破裂,导致股价被腰斩,但1998—2024 年,其涨幅也超过了40倍。
都是好公司+低估值+长期持有,为何结果却是大相径庭?问题就出在我们如何判断、定义好公司,低估值,还有长期持有上。
什么是好公司?回到前面的小故事,四川长虹在1998年的盈利是20亿元左右。而截至2023 年末,公司净利润为6亿多元(见图1-3)。20年间,净利润腰斩,股价曾两度从10元跌到3元。诚然长虹在20年前的确是份额第一的彩电龙头,但我们忽略了后续彩电行业以及公司的变化。首先,20世纪90年代末期,彩电渗透率已基本达到上限,行业需求放缓,存量竞争开始加剧,价格战一触即发。其次,彩电行业的更新换代马上就要开始了,从 CRT (阴级射线管)进入液晶电视时代,技术迭代中长虹“赌错”了方向,押注等离子电视,结果沦落为孤独的留守者。纵然现在有华为概念傍身,但其核心主业依旧是电视机,靠讲故事抬高的市值并不牢固,若长虹的估值和盈利始终背离,那股价重演“过山车”只是时间问题。
与之相反,泸州老窖在过去20年却是大放异彩。其在1998年的盈利不到2亿元,而截至2023 年末,公司的净利润已经突破了百亿,所以,投资好公司里的这个“好”,不是现在,更不是过去,而是未来。寻找未来盈利能力不断变大的公司,才是真正的投资好公司。当然了,这些“好公司”,既有可能是爆发力强的科技公司,也有可能是发展稳定的消费公司。
科技公司,行业未来空间很大、增速很快,就好比现在的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但需要警惕的是,这类行业通常都伴随着难以预测的技术迭代。就好比前面举例的彩电行业,群雄混战,技术不断升级,从一开始笨重的“黑箱子”变成轻薄的液晶屏,而后又往激光、OLED (有机发光二极管) 方向发展,甚至到如今,整个彩电行业有可能被手机所取代,说明变化始终存在。
现在回想一下,即便是深耕彩电行业数十年,一度占据国内彩电半壁江山的四川长虹,也步履维艰,那么,作为“门外汉”的我们,能否押对科技行业的每一次变化,在正确的时间,恰好选择正确的股票呢?
正因科技行业的变化日新月异,投资界又出现了一类“长牛稳行”的蓝筹股。这些股票所在的行业变化非常缓慢,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例如泸州老窖所在的白酒行业。白酒行业源远流长,虽说酿造技术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多年来仍旧是一把粮食一把水地发酵,但是靠着原来行业以及公司竞争力的惯性,仍可以维持很多年,这就使得盈利能力越变越大。
说完好公司,再谈谈低估值。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先生最广为人知的投资方法是“捡烟蒂投资法”,说白了就是“捡便宜货”。那么价值投资是不是就是买低估值的股票呢?
不一定。衡量估值的高低,并非简单看一下行情软件上的市盈率指标,这些指标反映的是当前会计记账下的盈利,或者说是过去的盈利。例如建设银行10多年前的市盈率就只有6~7倍,这算便宜吗?如果你觉得算,那我告诉你,10 年前买入拿到今天,其间年复合收益率为10%左右;爱尔眼科,10多年前的市盈率为50~60 倍,这算贵吗?如果你觉得算,那我遗憾地告诉你,你错过了一只 10年翻50倍的超级大牛股! 因此,估值的高低从不是由过去或者当前的财务指标决定的,而是未来盈利能力的加总贴现,需要你具备研究和预测公司未来成长空间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说说长期持有这件事。巴菲特有句名言: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10年,那就1 分钟都不要持有它。那么,价值投资是否就是像巴菲特说的一样,买完股票就卸载软件,等10年后再打开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巴菲特说的那些长期持有的公司,大多都是由他控股,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例如喜诗糖果。巴菲特将这些公司作为永久持有的经营组合,是战略投资,而非单纯的财务投资。事实上,他本人的财务投资组合也经常变化,比如卖出比亚迪、台积电等。准确来说,对于价值投资而言,长期持股既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前文提到,投资一家公司,就是要获得未来盈利能力的提升,而这种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时间。例如一家好公司,每年的业绩有20%~30%的增长,那也得给3~ 5年时间,净利润才能翻1~2倍。 只有内在价值上了一个大台阶,才会倒逼股价上涨,给投资者带来复利的回报。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的公司股票长期持有。
不过,并非所有公司都能由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小故事,泸州老窖长成参天大树了,四川长虹却没有。因此,长期持股并非盲目持有,而是选择优秀公司,陪伴它成长。 作为一名财务投资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是有生命周期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我们需要不断检查持有的股票情况,综合比较,增减调整。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应该长期投资股票,而非长期投资一只股票。
总结一下,选择股票长期持有,就要选择长坡厚雪的公司,对好公司长期持有,才是有价值、 有意义的。反过来,如果一家企业的内在股票价值大约10元/股,我们在10元以下买入,且买入之后运气特别好,市场开始疯狂炒作这家公司,股价在几个月内炒到了20多元,这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卖出股票获利了结,选择更有性价比的公司买入,没必要因为“价值投资”而机械式地长期持股。
说了那么多,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呢?我们认为有以下 4 点: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股票背后的公司才是关键所在,因为公司具有内在价值,而内在价值最终决定了长期的股价。
2.安全边际。虽说股票的价格长期围绕着公司的内在价值波动,但短期却不完全由公司的基本面决定。市场先生情绪暴躁、阴晴不定,因此我们在投资判断中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余量。因为股价每天都可以看到,但内在价值却不容易观察,我们在判断内在价值时可能会存在不准确的地方,所以只有市场价格大幅低于我们判断的内在价值时,才具备安全边际和可投资性。
3.能力圈。既然长期来看内在价值决定价格,而内在价值又是不可直接观测、难以简单估算的,那投资者就需要对自己的能力圈做一个判断。例如巴菲特的老搭档芒格就将研究的公司分为三类: 好公司、烂公司和看不懂的公司,其中看不懂的公司占大多数,不做能力圈之外的事。
4.股价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短期来说,市场情绪、资金流向都会影响股价涨跌。但是拉长时间至5年、10 年,一家公司有多少盈利能力,就能承载多少内在价值,因此我们要精挑细选长坡厚雪的公司来获得复利。
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价值投资?这篇文章不过几千字,而那些投资大师对价值投资的定义更是言简意赅,但为何我们总能听到“价值投资的康庄大道上人烟稀少”,抑或“价值投资往往知易行难”的论调?
前文我们提到,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而要把好公司挑选出来,需要系统性的认知思维,需要对行业的判断、竞争格局的分析、公司竞争力的研究,最终才能选出长坡厚雪的公司。并且,即便选择出来也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跟踪,看它是否在一点点地变大。这个已经把大部分的投资者拒在壁垒之外。此外,价值投资本质上还是非常理性的活动,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边际;要管住自己的手,不做能力圈外的事情;更要耐住性子,不惧行情波动。而人是有情绪的、非理性的,人人都想赚快钱,看到热点就想追,看到下跌就心慌。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价值投资是反人性的,需要克服贪婪、 恐惧、妒忌、冲动、侥幸等人性的弱点。做一个理性的人绝非易事,而长期做一个理性的人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现在回到我们开头的问答,价值投资确实就是买入低估值的好公司,然后长期持有,确实就是这么简单;然而判断什么是好公司,判断什么是低估值,是不是真能做到长期持有,却是很有学问的。
第一篇 简单的价值投资 1
第一章 什么是价值投资? 5
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 . . 7
为什么基金能取得好业绩? . . . 15
散户适不适合价值投资? . . . 25
价值投资需要长期主义、信念和勇气 . . . 31
第二章 好股票=好赛道+好公司+好价格 36
价值投资如何选择好赛道? . . . 38
价值投资如何选择好公司? . . . 45
价值投资如何选择好价格? . . . 52
第三章 价值投资是一个动态过程 60
价值投资者如何应对股价波动? . . . 62
你为什么需要组合投资? . . . 70
会卖股票才是老师傅? . . . 76
躲不开的黑天鹅 . . . 80
第二篇 不简单的价值投资 87
第四章 好公司也会遭遇挑战 91
苏宁的坎坷转型之路 . . . 93
集采风暴下,恒瑞的长期逻辑变了吗? . . . 100
互联网巨头能否续写高增长神话? . . . 105
第五章 那些看上去很美的公司 110
“吊牌之王”南极电商的是是非非 . . . 112
“考公第一股”中公教育的迷雾 . . . 118
利润增长 10 倍的京东方,真的那么美吗? . . . 125
《哪吒 2》大热,影视股可以买吗? . . . 135
盲盒经济,昙花一现的潮流消费? . . . 140
第六章 估值是价值投资的核心 149
从讲故事到讲估值 . . . 151
基金为什么“抱团”投资? . . . 159
核心资产为何重蹈“漂亮 50”覆辙? . . . 167
几百倍的牙科赛道股,值得买吗? . . . 173
1500元一股的茅台股票,可以抄底吗? . . . 180
持续亏损的寒武纪为何能享受千亿元市值? . . . 187
估值体系可以有中国特色吗? . . . 192
第七章 价值投资为何知易行难? 201
克服恐惧和贪婪,容易吗? . . . 203
从暴跌到大涨,你学到了什么? . . . 209
如何应对大分化的行情? . . . 213
投资大师如何度过至暗时刻? . . . 218
靠运气赚来的钱,迟早靠能力输回去? . . . 223
第三篇 多彩的价值投资 231
第八章 从生活中发现机会 235
精致露营大火,如何从生活中发现投资机会? . . . 237
从“关灯吃面”到“王者归来”,重庆啤酒发生了啥? . . . 242
瑞幸咖啡的浴火重生 . . . 251
国潮兴起,投资该如何布局? . . . 260
一个欣欣向荣的千亿级赛道——宠物食品 . . . 265
第九章 大象能否再次起舞? 273
微软为何能重登全球市值巅峰? . . . 275
医药股否极泰来了吗? . . . 282
银行股为何走出逆天行情? . . . 288
万科能否涅槃重生? . . . 293
大落大起的猪茅,能否再次走上康庄大道? . . . 298
巴菲特狂买石油股,背后是什么逻辑? . . . 304
第十章 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310
科创板 ETF 来了,投资者该如何面对? . . . 312
碳中和带来的长期投资机会 . . . 317
智驾平权带来什么影响? . . . 324
“人形机器人”到了“iPhone”时刻吗? . . . 328
DeepSeek 给资本市场带来什么深远影响? . . . 334
英伟达何以成为 AI 热潮的最大受益者? . . . 339
第十一章 条条大路通罗马 347
木头姐和巴菲特,你投谁? . . . 349
价值投资的变与不变 . . . 354
近些年相关监管部门一再强调,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服务,积极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促进形成良好的投资文化。《思辨的力量》就是贯彻这一要求的力作。本书源于第一财经《价值三人行》数百期节目的内容精华,与第一财经“专业创造价值”的追求一脉相承,集中展示了对市场跌宕起伏的深度思考、对价值投资理念和方法论的辩证分析。书中所呈现的“思辨的力量”,来自于长期投资与短期投机的博弈,也来自于投资中理性与人性的较量,更是来自于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观察与深刻认知,相信对读者系统理解价值投资,正确实践价值投资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汪钧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投资是认知变现,认知需要聪明的思维。什么是聪明的思维?首先是能认识到自己局限性的思维,其次是碰撞出来的思维。《思辨的力量》这本书记录了包括梁宇峰博士、陈杰老师和我等几位嘉宾在第一财经《价值三人行》节目现场的思维碰撞,火花四溅、精彩纷呈。我有时回看视频,发现我的现场表述让我都挺惊喜,自夸一下,这哥们讲的真不错,这就是思维碰撞的力量,也是思辨的力量。
—— 饶钢 资深董秘CFO,
《这就是会计》《故事的力量》《简明财务分析》作者
继《长期的力量》《常识的力量》《估值的力量》之后,梁宇峰先生再度下笔谱写出新作《思辨的力量》。我认为,“力量”系列是价值投资的布道之作,旨在让更多投资者能真正掌握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方法,有效分享优秀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而获取丰厚的长期收益。我深知,价值投资“知不易而行更难”,而《思辨的力量》以丰富的实例剖析,层层深入帮助读者实现从“知”到“行”的进阶,从而真正走上价值投资的正道。
——黄凡 资深私人银行家,原MSCI中国指数业务总监,
《投资中最关键的事》作者
在A股市场,很多人自称价值投资者,但价值投资到底是什么?梁师兄这本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结合实战诸多案例解读其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本书的一大特色是结合资本市场的热点事件,探讨诸多“自由而无用”的话题,但正是这些问题的探讨甚至交锋,加深了大家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很高兴看到此书付梓出版,相信读者会受益匪浅。
——凌鹏 荒原投资创始人、投资总监,
《周期、估值与人性》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