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芯片的较量 日美半导体风云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1784333
  • 作      者:
    [日]牧本次生
  • 译      者:
    杨骏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在当今时代,芯片作为科技产业的核心基石,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美国为稳固自身在半导体领域的霸权,对中国发起了一系列技术封锁与关税战。在这一背景下,《芯片的较量——日美半导体风云》这本书有着极高的阅读价值。

本书作者凭借长达65年在半导体行业的深厚积淀,以亲身经历,全方位展现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兴衰历程。从晶体管发明、集成电路普及,到日本半导体凭借DRAM内存称霸全球、CMOS内存挑战英特尔实现崛起,再到日美半导体战争爆发,《日美半导体协议》签订致使日本半导体走向衰退,书中皆有详实记录。像作者亲身参与的日立与摩托罗拉专利战等故事,更是穿插其中,生动还原了行业竞争的激烈场面。

回顾历史,美国为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手段层出不穷。20世纪80年代,美国先是指责日本半导体产业存在倾销和市场准入障碍,随后发起“301条款”调查,最终迫使日本签订《日美半导体协议》。协议中,美国强行要求日本保障外国芯片在日市场份额,限制日本半导体出口。1987年,美国还以日本违反协议为由,对价值3亿美元的日本进口商品征收100%的高额关税,让日本半导体产业遭受重创。如今,美国故技重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围追堵截。从限制芯片技术出口、禁止美企向中国供货,到拉拢荷兰、日本组建“芯片联盟”,试图在光刻机等关键设备上卡住中国脖子,手段之狠辣,与当年对待日本如出一辙。

身处当下半导体产业风云变幻之际,无论是半导体行业从业者,还是关注国家科技发展的大众,都能从这本书中汲取宝贵经验与深刻教训。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产业竞争的残酷,也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突围提供了启示。中国半导体产业应坚定自主创新之路,加大研发投入,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借鉴日本在产业发展中的经验,合理布局产业链,加强企业间合作,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相信中国半导体产业定能突破困境,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牧本次生,1937年出生于鹿儿岛县,毕业于La Salle高中。从东京大学工学部毕业后,进入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并取得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加入日立制作所后,担任过半导体事业部长、专务董事等职务,之后历任索尼公司执行董事专务、日本半导体产业协会理事长。他总结出半导体领域的标准化与定制化的周期现象,被称为“牧本波动”。1996年,担任《日美半导体协议》贸易谈判代表团团长。目前,担任半导体产业协会特别顾问、日本半导体历史馆馆长、日本微电子学顾问。著有《数字革命》《数字游民》《一国的兴衰在于半导体》等书籍。主要获奖包括市村奖(1973年)、贝尔韦扎奖(2004年)、全球IT奖(2013年)、IEEE罗伯特·诺伊斯奖章(2018年)等。

 

译者简介:

杨骏,日美半导体贸易战亲历者。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随后加入上海航天局第八设计部任工程师;1992年和1995年分别取得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情报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加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1998加入美国Clear One, Inc.公司任主任工程师,2002年合作创办美国Wideband Solutions公司;2012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任研究员;2016年兼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特聘人才;2022年加入磬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CTO。先后参与、主持了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语言信号处理等多项科学研究、产品研发等项目;在日本和国际学术期刊、学术会议上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取得了数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展开
内容介绍

牧本次生作为日本半导体产业协会理事长、《日美半导体协议》贸易谈判代表团团长,以65年行业深厚积淀,为你揭秘日美半导体领域的风云博弈。书中从晶体管发明、集成电路普及讲起,见证日本半导体如何凭借DRAM内存称霸、CMOS内存挑战英特尔,实现崛起,并讲述了闪存的演变历史;也如实记录日美半导体战争爆发、协议签订,致使日本半导体走向衰退的历程。作者亲身参与的日立与摩托罗拉专利战、微处理器领域争夺等故事穿插其中,深度结合技术演进与行业战略,不仅回溯历史,更展望半导体在汽车、机器人市场的未来,是洞察行业发展与启示复兴之路的权威之作。

本书以故事讲述为主,情节紧凑,不仅适合半导体行业从业者与政府、投资、教育、科研等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也非常适合对半导体发展历程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一部日本半导体兴衰启示录,窥见全球科技博弈中的生存法则。

半导体战争亲历者,解密大国角力下的科技绞杀。

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突破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发展提供警示与战略启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名校教授联袂推荐。

日本半导体产业协会理事长深度揭秘日美半导体战争残酷真相,解码半导体产业兴衰密码。

克里斯.米勒的名著《芯片战争》是由历史学家在仔细研究过去的记录的基础上撰写的。可以说是从外部看到的历史。与之相对,本书则是与半导体发展一起走过来的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从内部看到的历史。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记录了日本半导体的发展历史、日美半导体冲突的前因后果,以及半导体对国家和经济命运的重要性,同时展望了半导体的发展方向。书中从半导体的视角为读者提供了科技发展和国家兴衰的全新视角和独到见解,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陈黎明

 

作者以65年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从晶体管诞生到AI浪潮之巅,全景式解码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变迁与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沉浮,是一部融合了科技史诗、战略洞察与未来蓝图的行业宝典,为读者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产业与国家竞合提供了重要思路。

信息通信行业资深专家,华为公司原市场营销总监  李翔宇

 

本书作者结合个人经历,讲述了日本半导体领域的兴衰与挑战,并对日本半导体复兴之路进行深刻思考,值得推荐!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刘斌

 

作为半导体从业者,强烈推荐《芯片的较量——日美半导体风云》!书中以亲历者视角,复盘日本半导体从崛起到衰落的完整历程,日美技术竞争、贸易摩擦、产业决策等细节极具启示意义。当下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奋力突围,日本的经验与教训犹如明镜,帮助我们规避风险、把握机遇,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本书值得每位从业者细细研读!

怀柔实验室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资深技术专家  李哲洋

 

这是一本由被誉为“半导体先生”和“半导体的传奇”的历史亲历者撰写的芯片发展故事及其启示。其珍贵之处是“亲历者”不是在美国,而是在日本。该书不仅展现了集成电路的发展本身,更让人看到这一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技术和产业如何在日本发展,以及所引起的日美之间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和摩擦。贸易战在历史上多次发生,目前硝烟正浓。这本书带给大家的不仅是生动与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历史,更是一本全景式的启示录。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研究员  刘泽文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独特的个人视角为引线,全景式回溯了半导体行业的重大历史事件,深入剖析日本半导体产业从崛起到衰落的完整脉络。书中既以宏大的科技史叙事勾勒出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轮廓,又从专业技术维度展开深刻洞察与理性思辨。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深信,这部作品对于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交叉前沿研究领域以及学科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与启示意义。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王学文

 

《芯片的较量——日美半导体风云》通过“半导体先生”的亲身经历,生动呈现日本半导体产业跌宕起伏的70年。从技术革新到贸易纷争,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对正在奋力追赶、突破“卡脖子”难题的中国半导体行业来说,极具借鉴价值。它能帮助我们明晰产业发展逻辑,助力我们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  臧志刚

 

《芯片的较量——日美半导体风云》恰似一部现实启示录。书中详尽还原日美半导体战争,美国彼时为打压日本半导体,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如今故技重施,对各国产品加征关税。读此书,能明晰美国贸易霸凌套路,洞察产业兴衰逻辑。无论是半导体从业者,还是关注贸易局势者,都能从中汲取应对当下挑战的智慧。

北京市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朱晶

 

该书记录了日本半导体的兴衰历程。无论是技术迭代的艰辛,还是日美贸易战的博弈,都隐藏着宝贵经验。我国半导体正面临技术封锁等挑战,书中的教训与发展规律,能为我们突破困境、实现自主创新提供启发与借鉴。     

西北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 马炳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