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普遍做法,是
我国加快建设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全球配置资源和全球竞争型产业,需要形成规模经济来支持高额研发投入,世界主要汽车强国均将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作为重要战略。国际化发展是当前我国建设汽车强国的重要关键环节,既符合世界主要汽车强国发展的共同规律,又有助于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影响力。我国汽车国际化将加速行业竞争演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活力和技术水平,为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一)国际化是汽车强国发展的共同规律
纵观德国、日本等全球汽车强国的国际化发展历程,一般都经历了以内销为主、以出口为主、全球布局三个阶段。以内销为主的发展阶段往往出现在汽车产业发展初期,此时技术和生产能力有限,产业发展以稳固国内市场为主。随后,为分摊技术研发成本和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车企不断增加产能并寻求扩大出口,进入以出口为主的发展阶段。最后,为规避贸易壁垒和进一步降低成本,企业采取全球本土化生产,替代整车出口,出口量逐渐趋于稳定,实现本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布局。这一国际化发展规律符合汽车产业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特征,是培育领先汽车市场的必由之路。
(二)国际化是我国加快建设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国际化发展有助于打开我国汽车产业增量空间。持续增加国际市场份额,是当前我国建设汽车强国的关键。通过持续扩大汽车出口和海外投资,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 491 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出口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55.7%。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之势,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优势已引起其他汽车市场的重视,预计更多国家将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台各种关税保护措施,我国应抓住贸易政策酝酿形成的“窗口期”,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在全球汽车供应链分工中建立优势,取得发展主动权。
国际化能够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活力和技术水平。汽车产业进一步对外开放有助于加强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合作,催生以创新驱动的汽车新势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水平。例如,大众与小鹏围绕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开发达成战略合作;丰田与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联合研发的整车产品已实现上市;2023 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期间,大众、奔驰、宝马等企业纷纷表达了进一步加强与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协同创新的强烈意愿。汽车产业“走出去”战略则有助于更好地响应国际汽车市场新要求。以欧盟为例,汽车产品进入欧盟要满足整车型式认证(WVTA)体系八大类超过150 项强制性检测,较我国的产品公告、营运安全准入、环保和 CCC 认证的强制性认证体系覆盖范围更广、技术要求更为多样化,倒逼我国汽车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为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对外开放取得良好成效,2009 年,我国汽车产量突破 1000 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2023 年,我国汽车销量突破 3000 万辆,实现了 4.86万亿元的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10.3%,有效拉动了国内需求,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 1.55%,同比增加 0.11 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大规模出口带动能力也很强,根据测算,汽车出口每增长 1 个单位,可拉动金属材料、车载电子、车用玻璃等相关产业总产出增加约 3.4 个单位,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国际化有助于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影响力。通过积极推动汽车产业对外开放和“走出去”,2023 年,我国实现 3016.1 万辆和 3009.4 万辆的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占全球汽车产量和销量的 32.2% 和 32.5%。国际车辆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不断增强,我国在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EVS-GTR)的修订工作中担任项目组长国,主导了多个研究小组的工作,在车辆碰撞安全、安全泄放系统以及动力蓄电池耐久性测试等多个关键领域的提案有相当一部分被直接采纳,技术标准制定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三)我国汽车国际化有力助推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为全球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国对外开放成功吸引了众多国际汽车企业,已成为各国主要车企全球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德国汽车品牌为例,2023 年,大众各品牌汽车全年销量达 924 万辆,其中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新车 323.6 万辆,占比为 35.0%;宝马各品牌汽车销量为 255.5 万辆,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 82.5万辆,占比为 32.3%;奔驰集团乘用车销量为 204.4 万辆,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 73.7 万辆,占比为 36.1%。中国市场销量对国际车企的全球市场份额贡献巨大。
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具有鲜明的绿色低碳转型特征,为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改善全人类的总体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1990 年以来,全球交通领域碳排放增长接近 80%,是增长最快的领域。2020 年以来全球范围内交通领域碳排放量占比稳定在 20%1,交通领域碳排放量是全球第二大、我国第三大的碳排放源。与此同时,电动汽车的推广有效抑制了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增长,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22 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占全球新车销量的 14% 以上。如果新上路的电动汽车仍然是传统燃油车的话,全球碳排放量将再增加 1300 万吨。我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 120.3 万辆,同比增长77.6%,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且持续提升的趋势明显,海外投资增长明显,目前已有 30 余家汽车企业在海外建立超 70 个工厂,这些工厂多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为主,有效支持全球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