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3)
0.00     定价 ¥ 1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7714538
  • 作      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大众汽车集团(中国)
  • 出 版 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政策、产业竞争力等问题;研究政府监管体制问题;研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投资结构和投资政策;研究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发展问题,提出综合性的对策建议。直接参与改革方案制定和相关规划起草工作,承担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一些重大专题研究。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hinaSAE)成立于1963年,是由中国汽车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法人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常务理事;是亚太汽车工程年会(APAC)发起国之一。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传播新思想、交流新技术、宣传新观念的重要力量和增进国际汽车行业交流的重要桥梁。
   
      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经营范围包括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等零部件的生产、销售与服务。通过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及在华子公司,集团旗下的大众汽车乘用车、奥迪、斯柯达、捷达、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曼恩、斯堪尼亚和杜卡迪等品牌在中国各细分市场开展业务。


展开
内容介绍
国际化是加快建设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抓住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努力提升国际化发展环境,产业链实力、市场地位和技术能力稳步增强,进入国际化发展新阶段。下一步要加快建设国际领先的汽车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坚持自主品牌出口和投资并重,吸引外资深耕国内市场,推动汽车产业迈向合作共赢的国际化新征程。本书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以汽车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建设汽车强国的建议,对汽车产业主管部门制定产业政策、行业企业谋划发展战略、研究机构深化产业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国际化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普遍做法,是
    我国加快建设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全球配置资源和全球竞争型产业,需要形成规模经济来支持高额研发投入,世界主要汽车强国均将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作为重要战略。国际化发展是当前我国建设汽车强国的重要关键环节,既符合世界主要汽车强国发展的共同规律,又有助于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影响力。我国汽车国际化将加速行业竞争演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活力和技术水平,为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一)国际化是汽车强国发展的共同规律
      纵观德国、日本等全球汽车强国的国际化发展历程,一般都经历了以内销为主、以出口为主、全球布局三个阶段。以内销为主的发展阶段往往出现在汽车产业发展初期,此时技术和生产能力有限,产业发展以稳固国内市场为主。随后,为分摊技术研发成本和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车企不断增加产能并寻求扩大出口,进入以出口为主的发展阶段。最后,为规避贸易壁垒和进一步降低成本,企业采取全球本土化生产,替代整车出口,出口量逐渐趋于稳定,实现本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布局。这一国际化发展规律符合汽车产业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特征,是培育领先汽车市场的必由之路。
    (二)国际化是我国加快建设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国际化发展有助于打开我国汽车产业增量空间。持续增加国际市场份额,是当前我国建设汽车强国的关键。通过持续扩大汽车出口和海外投资,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   491   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出口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55.7%。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之势,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优势已引起其他汽车市场的重视,预计更多国家将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台各种关税保护措施,我国应抓住贸易政策酝酿形成的“窗口期”,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在全球汽车供应链分工中建立优势,取得发展主动权。
      国际化能够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活力和技术水平。汽车产业进一步对外开放有助于加强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合作,催生以创新驱动的汽车新势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水平。例如,大众与小鹏围绕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开发达成战略合作;丰田与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联合研发的整车产品已实现上市;2023   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期间,大众、奔驰、宝马等企业纷纷表达了进一步加强与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协同创新的强烈意愿。汽车产业“走出去”战略则有助于更好地响应国际汽车市场新要求。以欧盟为例,汽车产品进入欧盟要满足整车型式认证(WVTA)体系八大类超过150   项强制性检测,较我国的产品公告、营运安全准入、环保和 CCC   认证的强制性认证体系覆盖范围更广、技术要求更为多样化,倒逼我国汽车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为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对外开放取得良好成效,2009 年,我国汽车产量突破 1000   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2023 年,我国汽车销量突破 3000 万辆,实现了 4.86万亿元的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10.3%,有效拉动了国内需求,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 1.55%,同比增加 0.11   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大规模出口带动能力也很强,根据测算,汽车出口每增长 1   个单位,可拉动金属材料、车载电子、车用玻璃等相关产业总产出增加约 3.4 个单位,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国际化有助于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影响力。通过积极推动汽车产业对外开放和“走出去”,2023 年,我国实现 3016.1 万辆和 3009.4   万辆的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占全球汽车产量和销量的 32.2% 和   32.5%。国际车辆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不断增强,我国在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EVS-GTR)的修订工作中担任项目组长国,主导了多个研究小组的工作,在车辆碰撞安全、安全泄放系统以及动力蓄电池耐久性测试等多个关键领域的提案有相当一部分被直接采纳,技术标准制定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三)我国汽车国际化有力助推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为全球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国对外开放成功吸引了众多国际汽车企业,已成为各国主要车企全球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德国汽车品牌为例,2023 年,大众各品牌汽车全年销量达 924   万辆,其中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新车 323.6 万辆,占比为 35.0%;宝马各品牌汽车销量为 255.5 万辆,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 82.5万辆,占比为   32.3%;奔驰集团乘用车销量为 204.4 万辆,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 73.7 万辆,占比为   36.1%。中国市场销量对国际车企的全球市场份额贡献巨大。
    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具有鲜明的绿色低碳转型特征,为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改善全人类的总体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1990   年以来,全球交通领域碳排放增长接近 80%,是增长最快的领域。2020 年以来全球范围内交通领域碳排放量占比稳定在   20%1,交通领域碳排放量是全球第二大、我国第三大的碳排放源。与此同时,电动汽车的推广有效抑制了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增长,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22   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占全球新车销量的 14% 以上。如果新上路的电动汽车仍然是传统燃油车的话,全球碳排放量将再增加 1300   万吨。我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 120.3   万辆,同比增长77.6%,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且持续提升的趋势明显,海外投资增长明显,目前已有 30 余家汽车企业在海外建立超 70   个工厂,这些工厂多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为主,有效支持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展开
目录
目   录
    I 总报告
    第一章 推动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田杰棠 周毅 郑善强 /   2
    一 国际化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普遍做法,是我国
    加快建设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 /   3
    二 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 ... / 6
    三 汽车强国的国际化发展经验为我国提供的经验借鉴 ................. / 11
    四 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 / 12
    II 主题研究
    第二章 国内外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历程
    ................郑巧云 郑亚莉 李嘉琳 孟圆 杜书栋 雷韧 / 20
    一 全球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历程回顾 ............................................. / 20
    二 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历程回顾 ............................................. / 37
    三 国际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经验借鉴 ......................................... / 51
    第三章 国内外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与竞争力评价
    ..........................................................郝旭 巩富达 郑巧云 /   115
    一 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 / 115
    二 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变化和评价 ........................... / 143
    三 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小结 ................................................... /   186
    第四章 汽车产业“引进来”专题
    ..........................................郑亚莉 郑巧云 孟圆 李嘉琳 / 188
    一 汽车产业在新阶段开放合作的重要意义与面临的新形势 ....... / 188
    二 协同创新,打造全球汽车技术创新策源地 ............................... / 205
    三 新形势新需求下,优化汽车产业链生态,吸引外资
    深耕国内市场   ...............................................................................   / 226
    第五章 汽车产业“走出去”专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课题组 / 243
    一 展望全球主要汽车市场发展前景 ............................................... /   243
    二 海外发展面临的外部风险挑战 ................................................... /   276
    三 推进汽车产业高水平海外发展的战略思路 ............................... / 314
    四 构建与全球深度融合的汽车产业发展支撑新体系 ................... / 343
    III 产业综述
    第六章 2023 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综述
    ..........................................................李嘉琳 孟圆 郑巧云 /   392
    一 产业政策多维度引导,支撑汽车产业构建发展新格局 ........... / 392
    二 我国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踏上汽车强国新征程 ................... / 395
    三 新能源汽车加速领跑全球,插电混动、全球化开启全新
    增长极   ...........................................................................................   / 409
    四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加快,高级别自动驾驶加速落地 ... / 418
    IV 附录
    附录一 汽车产业相关统计数据 ............................................ / 428
    附录二 2023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发布或开始实施的
    部分汽车政策法规 ................................................... / 45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