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项目评价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项目评价发展历史
项目评价是一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现代技术经济学科,起源于西方国家。20 世纪30 年代,全球经济陷入萧条,自由放任的经济体制崩溃,一些西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复苏,开始实施新的经济政策,设立公共建设项目,公共项目评价方法因此诞生,并形成了现代项目评价原则。1936 年,美国为了推进水利工程,颁布《国家防洪法》,正式规定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现代项目评价的系统方法形成于20 世纪60 年代末,在此期间,一些西方发展经济学家专注于发展中国家项目评价的理论研究。1968 年,牛津大学的里特尔教授和米尔利斯教授出版《发展中国家工业项目分析手册》,首次系统阐述项目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项目评价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重视,成为银行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世界银行因此大力推进项目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世界银行在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的过程中,规定必须对所有贷款项目进行评价,评价结论是决定世界银行贷款与否的重要依据。为了提升成员国的项目评价能力,世界银行组织出版了一系列书籍,并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帮助这些国家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项目评价方法。
中国于1980 年恢复其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并于1981 年成立主要负责发放世界银行贷款的中国投资银行。1983 年,中国投资银行首次出版《工业贷款项目评估手册(试行)》,并在此后进行多次修订。在项目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198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首次正式公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并于1990 年对其进行修订。自此,我国的项目评价方法逐渐成熟,并受到广泛重视,成为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
二、电力行业项目评价发展
电力行业项目评价主要侧重于项目后评价,即在项目投资完成后所进行的评价活动。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技术水平、效果和效益、环境社会影响、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和全面系统回顾,并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及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和变化,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获得启示,提出对策建议。通过信息反馈,改善投资管理和决策,从而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 以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项目后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电网项目的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国家相继颁布《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令第34 号)、《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令第35 号)、《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国资发规划〔2005〕92 号)等文件,以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规范项目后评价的工作程序、评价内容、成果应用和监督管理方式。
第二节 项目评价发展环境形势分析
一、项目评价外部环境形势分析
(一)政策方面
1. 国家监管力度加强
国家已经出台针对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的责任追究制度和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对于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将逐步减少其投资; 对违规经营的企业,将追究其责任。同时,输配电价改革已进入“强监管”阶段,有关机构对新增电网投资的有效性进行严格审核,低效投资将不被纳入核价范围。项目评价能够预先评估项目的投资效益,从而避免低效投资导致的经营不佳。
2. 政策性投资要求提升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改善营商环境等政策的陆续出台,电网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日益重大,政策性投资的需求压力也随之增大。随着投资的增加,工程项目数量相应增多,项目评价工作将面临工作量大、情况复杂的挑战。
3. 数字化转型战略升级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坚持应以战略为引领,将数字化这一系统性的动态工程纳入企业战略层面进行统一研究与部署,利用数字化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等方面的痛点和难题,为企业、用户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企业数字化正逐步取代传统的信息化,成为企业战略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其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将战略思维升级为数字思维,利用新的数字技术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数字化战略的制定是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快地抓住机遇。
(二)经济方面
1. 经济形势严峻
当前经营形势严峻,电网的盈利模式已从“吃价差”转为“准许成本+ 合理收益”,国家对央企的资产负债率实行分类管控,国务院连续下调一般工商业电价,对企业经营要求日益提高。
2. 市场形势激烈
市场竞争激烈,增量市场的改革正在加速推进,综合能源服务迅速发展,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电网投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电网企业必须以精准投资为核心,依法依规、科学高效地组织各类投资活动。
(三)技术方面
1. 项目评价标准提升
电网项目评价主要集中在配电网工程的后评价效益分析上,通过运用成功度评价模糊法和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理论等模型,已经建成项目评价体系。然而,随着项目的技术升级、项目量的增长及精益化建设的需求提升,构建数智化项目评价体系需要更高的标准。
2. 数字化电网智能转型
随着工业4.0 时代的到来,国内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推动了对投资模式转型的数智化项目的需求不断增长。当前的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大量且结构复杂的电网数据,电网企业数字化已成为主流,使数字化电网更加智能化、多元化,是电网企业面临的新目标。
二、项目评价内部环境形势分析
(一)投资目标精准化
为了实现源头精准、过程精准、成效精准的投资目标,电网企业必须强化精准投入,以科学规划为指导,注重安全、质量、效益和服务, 全面履行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着力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不断提升投入产出水平,因此,作为投资生产关键环节的项目评价,也必须及时进行。
(二)发展布局改革化
2021 年6 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一体四翼”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办〔2021〕251 号)发布,其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阐述“一业为主、四翼齐飞、全要素发力”的发展总体布局。根据坚持价值导向的发展原则,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强精准投资,提高投入产出效率,项目评价在质量把控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制定高质量发展的投入产出评价指标。同时,五大提升工程中涉及的智慧电网和质量提升等目标的实现,均离不开智能化评价的效用。
(三)项目系统数字化
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部一直重视数字化改革,贯彻整体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思路,推动电网数据资源的电子化和物联一体化智能运作。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已经形成电网与数字化的深度集成体,但目前的集成体在系统支撑和数据技术的应用方面仍显不足,因此,尽管数据核心已经形成,电网数字化的进程仍任重道远。数智化项目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在集成体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成熟的系统,推动数字化改革进程。
(四)项目评价特色化
随着电网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投资总量不断增长,传统的评价方法已无法满足公司在高投入现状下对提升投资效率和效益的需求,因此,建立管用、能用、好用、实用、必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评价体系变得尤为迫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