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本书系统地构建了中国企业出海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为读者提供了全面、深入、从宏观到微观的知识体系。
前瞻性:作者深入分析了全球化4.0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为企业提前布局、制定长远的出海战略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路和方向。
实战性:书中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实践经验,读者可以为自身企业的出海实践提供可借鉴的模板和操作方法。
权威性:作者基于50个国家和地区的实地考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行业观察、独到见解。23位商界、学界大咖对本书的推荐也进一步彰显了其在行业内的认可度和权威性。
本书聚焦于中国企业出海议题,深度剖析出海相关的历史、现状、策略与机遇。书中回顾了中国 2000 年的出海历史,梳理了全球化发展阶段及各国经验教训,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参考。在出海世界观部分,本书强调平视世界的重要性,探讨了全球化商品特征与科技对全球化的主导作用,分析了文化对企业出海的影响。国别选择上,本书详细解读了中亚、中东、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潜力、挑战与机会。针对企业出海能力,本书指出中国企业要从本地化、海外考察、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步提升海外竞争力。此外,书中还讨论了年轻一代的国际化视野、中国城市在全球化中的角色转变、政府如何协助企业出海等议题。本书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支持,为企业提供了实用的出海策略和建议。本书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关于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化4.0时代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全面指导,是一本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读物。
下一个“东南亚”?
2024 年 4 月,新加坡一智库发布了一份调研,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面临在中美之间只能选择一个时,东南亚各国民众该选择谁?最终,有超过 50% 的被调查者选择中国。实际上,在政治关系、商界关系、民间关系三个层面上,东南亚与中国之间都已经达到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这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多见。之所以在东南亚能够出现如此积极的局面,与过去六七年中国企业纷纷出海到该地区直接相关。目前,东南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最佳目的地之一,那么,世界上的哪些区域,能够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下一个“东南亚”呢?
目前来看,有两个区域很有潜力:一是中东,二是墨西哥及其辐射的北美。中东从 2022 年年底开始走热,去那里淘金成了新时尚。墨西哥的情况更加复杂一些,但由于该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覆盖美国市场,因此也颇为令人心动。当然,目前我们还很难做出最终的判断,毕竟二者也都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无论是地理距离还是文化距离,历史上中东都与中国非常遥远,该地区的政治局势也是波谲云诡、难以把握。在民间关系层面,中国和中东国
家之间的联系也远谈不上紧密。至于墨西哥,美国长期视加勒比地区为自己的后花园,墨西哥毕竟距离美国本土太近、受影响太大,该国很多事务都要受“山姆大叔”的左右,在中美未来大概率将进行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中资企业在墨西哥能否保证安全,值得怀疑。
现在看来,中亚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项。与中东、墨西哥不同的是,中亚和东南亚同在中国周边,历史上曾经有过频繁的往来。近年来,中国一直是促进中亚繁荣的积极力量,这一点也与东南亚的情形颇为类似。现阶段,中亚各国从政府到民间,整体上都对中国持积极评价,这对我们来说非常有利。
即便抛开战略层面不谈,实际上中亚地区的基本面也非常不错。2024 年,中亚五国总人口超过 8000 万,平均年龄仅为 27.6 岁;中亚地区每年新增 100万人口,预计在 2045 年前后,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将会达到 1 亿大关。如果按照平价购买力来计算,2024 年中亚五国的 GDP 总量超过了 1.3 万亿美元,人均 GDP 与印度尼西亚处在同一水平。更加重要的是,在过去 20 年的时间里,中亚的平均经济增速为 6.2%,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作为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中亚的北方是广袤的俄罗斯,西面是欧洲,南面与中东和南亚相邻,该地区所能辐射到的区域非常广阔。客观地说,中国与欧洲、中东的互联互通,陆路运输是比海路运输更快捷、更安全的方式。具体来说,从中国到欧洲,海运需要约 30 天,而中欧班列则仅需 18 天左右。待到中吉乌铁路顺利完工,未来从中国到南欧的时间,必将进一步被缩短。
出海中亚的商业机会在哪里?
对中国出海企业而言,一个海外市场是否值得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评判标准:一是作为产业转移地,是否存在劳动力红利;二是作为商品销售市场,是否有足够强大的消费能力;三是作为自然资源供应地,是否拥有足够可供利用的能源、原材料。
中亚地区的总人口看似不算太多,但是实际上,中亚五国的年轻人去俄罗斯、土耳其务工的情况相当普遍,侨汇是该地区人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这一客观事实足以证明,中亚五国目前依然拥有相当大的劳动力红利,区域内第一人口大国乌兹别克斯坦的劳动力成本,较之东南亚更具优势。而作为商品销售市场来说,中亚的人均购买力与印度尼西亚处在同一水平,但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该地区依然还是一个并不太“卷”的、带有一定“卖方市场”特征的区域。在自然资源方面,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储量排在全球第十位左右,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储量全球排名第四,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量全球排名前六。至于境内多山地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都拥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更加重要的是,目前中亚各国正在释放“改革开放”的红利。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然会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一个市场再大,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变量,外来企业依然很难得到发展机会。目前中亚各国的共识是,借鉴中国经验、重点依靠中国出海企业的力量,去重新塑造本国的经济。如果将目前中亚五国的情形与中国改革开放各个阶段进行类比的话,那么目前哈萨克斯坦类似于 2010 年后的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更像是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而土库曼斯坦则依然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阶段。
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除了我国央国企承建的大型项目,围绕房地产、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如建材、家居、装修等)的机会,在中亚五国已经出现。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力资源极为丰富,该国适合开设诸如纺织、农副产品的工厂。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乌兹别克斯坦也在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未来具备出口税收优势后,该国可以作为更多行业的制造业基地。围绕着自然资源,中亚各国都很有动力提升自己的制造、加工能力,它们显然更加希望出口附加值更高的半成品,而不是只像现在这样贱卖资源。作为一个消费市场,中亚地区依然存在相当程度的供给稀缺,新能源汽车、中西式快餐、咖啡茶饮在中亚国家的行业前景都相当不错。
2022 年以后,中国企业对中亚五国的投资越来越多,这让该地区的人才需求迅速增大。目前,专门针对当地人才的汉语培训、基础 IT 培训的机会已经出现。此外,相关配套设施以及所谓的“卖水机会”,如酒店民宿、财税、选址、商业考察等,也有了比之前更大的需求。
参考历史,中亚的复兴必然需要发挥其作为中西方贸易中转站的优势。所以,除了目前已经开通的“中欧班列”北线,以及正在建设的“中欧班列”南线,中亚未来大概率还会加大公路建设,进而打造属于该地区的航空枢纽。一旦中亚地区真的重新成了东西方之间的枢纽地带,那么属于仓储物流行业的机会,也必将会到来。
挑战在哪里?
对于出海的定义,必须跳出“海”的思维定式。目前对于很多中国企业而言,中亚地区是一个存在感甚至还不如非洲的市场。我们的企业对中亚五国普遍缺少了解,这是中国企业出海中亚的最大困难。中亚五国并非一个统一的市场。1924 年,中亚分成为了五个共和国,苏联采用“分而治之”的整体战略。中亚地区有多达 130 个民族,令人惊讶的是,有将近一半的土库曼人居然生活在土库曼斯坦之外;而在阿富汗生活的塔吉克人,比塔吉克斯坦本国还要更多。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主要语言是塔吉克语;而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的总人口中,分别有超过 15%、20% 的比例都是乌兹别克人。如此复杂的现实情况,使得中亚各国之间,甚至是各国内部都冲突不断。
出海中亚,如果不理解中亚地区的民族问题,最终有可能成为可悲的买单者。此外,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依然具有很强的“部落”传统特性,简而言之,少数人长期把持核心资源。作为外来者,如果摸不清楚投资目标国内部的关系,非常容易吃亏。从各种机构的评分来看,目前中亚几个国家在透明度、清廉度、营商环境等指标上的得分都很低。在过去几年里,中亚国家掀起的“改革开放”,未必能够像中国过去几十年那样一帆风顺。
更加现实的情况是,中亚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一般,更加糟糕的是,该地区的生态仍然在不断恶化。咸海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边境,它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泊。然而现如今,曾经烟波浩渺的咸海,面积已经不及原始面积的 10%。如果说出海是“一把手工程”,那么可以断言,极少会有企业的一把手愿意常驻中亚。虽然今天的中亚早已不是流放目的地,该地区的现代化气息也越来越浓,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亚地区夏季过于炎热、冬天超级寒冷,这样的气候条件,难免会让派驻该地区的员工生出“被发配”的心理感受。坦率地说,出海中亚,需要有张骞出使西域的使命感,才能真正收获成功。
当然,也正是因为条件艰苦,所以时至今日,真正出海中亚的中国企业依然不多,这也就意味着,那里的机会非常多。对于出海中亚,我的建议是,可以先去看看。
第一章 出海历史观
01 从长安到深圳,中国出海 2000 年
02 全球化到了 4.0 阶段
03 外企出海中国的历程与启示
04 英式全球化的经验
05 美式全球化迎来了孤立主义
06 日本的出海历程与经验教训
第二章 出海世界观
01 平视世界,对中国出海企业尤为重要
02 寻找风靡世界的全球化商品
03 得科技,得全球化的主导权
04 中国企业出海,先要理解地缘政治
第三章 国别选择
01 中亚,中国企业出海的下一个“东南亚”?
02 出海中东热,能持续多久?
03 重新审视出海印度的机会
04 更新对印尼的认知
05 从肯尼亚和尼日利亚看非洲
06 中国出海企业“留学”法国很有必要
07 拉美是出海宝地还是陷阱?
08 出海俄罗斯即将进入新阶段
第四章 企业的出海能力
01 中国不缺大公司,缺全球化品牌
02 重新思考本地化
03 通过海外考察快速了解一个国家
04 全球化人才培养亟须变革
第五章 新机遇与新挑战
01 出海是年轻一代最大的时代机遇
02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城市将大洗牌 / 268
03 政府如何协助中国企业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