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0.00     定价 ¥ 9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339895
  • 作      者:
    张璐,王敏
  • 出 版 社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聚焦于数字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其对居民消费行为的深远影响。在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数字金融作为金融科技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改变了传统金融服务的形态,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缩小收入差距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式,对居民消费产生了多维度的促进效应。 
  书中首先阐述了数字金融与居民消费的理论基础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分析了数字金融如何通过支付便捷性、信贷可获得性、风险管理优化以及财富增长等方式,缓解传统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约束、信贷约束和收入约束,从而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其次,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数字金融如何通过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推动居民消费的优化与增长。 
  此外,《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还深入探讨了数字金融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路径,包括其在新质生产力、统一大市场以及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为理解数字金融与居民消费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为政府、金融机构和相关行业提供实践指导,以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的正向作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全书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系统性地揭示了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与实践意义,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活力的持续增强与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深入应用数字化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各行各业,其衍生的数字经济更是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创新能力和广泛的渗透力,深刻改变着金融服务的形态与居民的消费模式,成为连接金融科技与居民消费行为的关键桥梁。本章将围绕“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主要工作进行阐述。具体而言,本章通过阐述研究背景,明确数字金融与居民消费的概念、关系以及时代背景要义,由此强调了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系统梳理出本研究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并通过详细的研究方法明确本研究在研究视角和学术思想方面的创新之处。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本节通过详尽阐述研究背景,明确了数字金融与居民消费的基本概念,剖析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在明确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强调了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性”减速和迈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发展阶段,以投资和出口为主的经济驱动边际效应逐渐弱化,经济增长模式正逐渐向消费驱动的形态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全面促进消费,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21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继续稳定和扩大消费,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可见,在新常态的社会背景下,扩大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将对我国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实现经济“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我国始终面临区域消费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的困境,居民消费一直未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反而成了抑制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在消费层面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导消费增长与优化升级,也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
  2015年12月31日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将发展普惠金融提升至国家层面;2016年《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颁布,旨在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更好地建设包容性金融发展体系;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争取在中高端消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可见,发展数字金融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国家金融体系建设的顶层谋划与战略机制。作为一种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与传统金融服务相融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数字金融依托数字技术重塑了传统金融体系,逐渐实现了金融数字化、金融信息化。近年来,数字金融与居民生产生活更是高度融合,其依靠便捷支付、多元融资优化体验等多渠道对消费端产生了重大影响,加之支付宝微信等新一代支付软件以及P2P、供应链金融等新一代网络借贷平台的出现,数字金融更是为居民消费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在传统的消费理论下,流动约束、信贷约束收入约束以及预防性储蓄动机是抑制消费的主要原因。数字金融则打破了这一困境,一方面,数字金融通过提供恰当的金融制度与金融产品,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增强金融资源的可及性,拓宽居民消费选择渠道;另一方面数字金融通过缓解收入与信贷约束降低储蓄动机,实现对居民消费潜力的挖掘,进而提升居民收入与消费信心。可以说,现阶段加强数字金融体系建设,将极大改善我国消费市场缺陷,并不断形成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消费的转型升级以及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从目前数字金融与居民消费的发展状况来看,数字金融主要通过克服以下固有弊病实现对居民消费的诱导效应。第一,以消费金融的功能为基础,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分析:①打破金融资源约束(支付)。流动性约束理论认为,当存在流动性约束时,居民消费会出现“过度敏感性”,进而降低当期消费。传统金融体系长期存在“嫌贫爱富”特征,金融资源流动性约束较强,经济落后地区居民无法享受金融惠及,遭遇金融排斥,进而降低消费欲望。数字金融则依托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合理发挥资源配置效应,将金融资源的服务范围与触达能力最大化,释放被压抑地区居民的消费需求,帮助其摆脱金融约束并提升支付能力。②实现消费跨期平滑(信贷)。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居民在生命周期内若发生购房.医疗或大型教育支出,会相应减少当期消费并形成消费约束。数字金融通过金融网络平台建设满足居民对未来信贷消费的需求并缓解当期的预算约束,实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跨期平滑,降低消费波动频率。③加强消费风险管控(风险管理)。预防性风险储蓄理论认为,居民会根据未来风险大小进行储蓄并调整当期消费。在面对不确定的金融市场时居民多倾向于资产储蓄而减少消费。数字金融带来了更为便捷的风险管理工具与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整体上降低了未来的不确定风险,增强了居民的当期消费信心。④产生财富增收效应(投资与储蓄)。根据绝对收入理论,收入的绝对水平决定消费。数字金融的发展为居民带来了多样化的投资与储蓄方案,同时以金融支持方式带动居民的创新创业产生财富积累效应与资产增值效应稳步提高家庭收入并增强当期消费能力。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5)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7)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核心概念界定 (9)
第一节 数字金融与居民消费 (9)
第二节 数字金融、产业结构升级与居民消费 (12)
第三节 数字金融、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 (16)

第三章 相关理论基础 (20)
第一节 数字金融的理论基础 (20)
第二节 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基础 (29)
第三节 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基础 (31)
第四节 居民消费的理论基础 (37)
第五节 模型设计相关理论 (46)

第四章 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发展现状分析 (50)
第一节 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50)
第二节 居民消费发展现状分析 (54)
第三节 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状分析 (59)
第四节 城乡收入差距发展现状分析 (66)

第五章 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分析 (74)
第一节 数字金融通过引导产业升级促进居民消费的机理分析 (74)
第二节 数字金融通过缩减收入差距促进居民消费的机理分析 (87)
第三节 数字金融影响居民消费的机理总结 (100)

第六章 数字金融通过引导产业升级影响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102)
第一节 数字金融号产业结构升级 (102)
第二节 数字金融、产业结构升级与居民消费 (115)

第七章 数字金融通过缩减收入差距影响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133)
第一节 数字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 (133)
第二节 数字金融、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 (146)

第八章 进一步讨论分析 (164)
第一节 数字金融、新质生产力与居民消费 (164)
第二节 数字金融、统一大市场与居民消费 (177)
第三节 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与居民消费 (190)

第九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209)
第一节 研究结论 (209)
第二节 政策建议 (212)

主要参考文献 (216)

后记 (23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