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看透信贷:信贷业务全流程深度剖析》:
大型企业、小微企业(SME)、个人客户,项目贷款、贸易融资、零售贷款,这些都有不同的程序、不同的审批权限。拿到一个客户,要迅速判断,该客户属于哪一类?该走什么样的流程?进而选择合适的申报路径,倒排工期,合理安排尽职调查的时间,避免无效劳动。本书中,笔者主要以地级市的中小型民企为例进行详细分析,而个人类客户其实就是家庭,家庭的经营和公司的经营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原理基本类似,不再赘述。
2.1.1.2好客户什么样的客户是好客户?来点干货,简单实用的标准,拿来就能用。然而金融的问题往往没有这么简单,好客户,角度不同,答案就不同。实体经营指标如开工率、产销率、销售回款率等,经过行业对比分析,哪些客户经营得好,哪些客户风险低,一目了然。问题在于,市场公认的好客户,对于每一家放贷机构来说,就已经不是好客户了,低风险客户往往收益也低,而高风险的客户往往能够带来高收益。
网上也有大量选择客户的标准,以负债率为例,好客户一个永远不会错的标准就是“负债低”。好客户的含义就是可以继续发放贷款或者维持目前贷款水平;“负债低”,就是负债尚未达到我行能承受的极限,也就是有新增贷款的空间。所以好客户和负债低是同义反复.逻辑没有错。是不是负债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就是好客户?其实,这种“三板斧”式的标准忽略了市场竞争因素,在市场上要吃大苦头。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负债率高有高的道理,低有低的原因。负债率为什么会波动?那是因为不同的债权人的判断在变化。客户的每一笔负债的背后都有一个债权人(银行、民间金融或商业信用),甲银行认为该客户好,投放了一笔贷款,这会拉升负债率;乙供应商认为该客户不好,收紧了信用额度,这会降低负债率;无数债权人的判断,形成了当前的负债率。负债率是综合“全体债权人的判断”后的结果,包含了所有的信息,关于客户好的信息和不好的信息都体现在负债率里面。企业好与坏,不是客观实在,是主观判断!财务数字也是主观估算的结果,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债权人都认为它好,它就好。当大家的预期达到一致,就没有了市场机会。大家的意见有分歧,“你抽贷,我放贷,我抽贷,你放贷”,本质上是交易预期,对未来的预期!我们要把其他债权人可能的抽贷因素考虑进去,别人也会把我们的放贷考虑进去!分析企业,本质上是以我心去参悟众人的心。
作为初入门的客户经理,要丢掉众人皆知的“干货”,尊重市场,读懂市场,才能把握市场稍纵即逝的机会。存在的必然有一定的合理性,负债率高,我们要想为什么这些人不退出?负债率低,我们要想为什么这些人不进入?要读懂市场,不能“我认为如何”?要关注市场在想什么?当“其他债权人觉得客户好”时,你要投放就面临激烈的竞争,收益也不大;当“其他债权人觉得客户差”时,你要收回贷款,已经不可能了。趋势重要,但市场节奏、情绪也很重要,“领先百步死、领先半步生”,当你“独具慧眼”认为客户趋势大好,投放了贷款,而其他债权人一致认为客户差,收紧了信用,很可能该客户资金链就会断裂,根本等不到天明,你的贷款就损失了。当你认为客户差,收回了贷款,而其他债权人一致认为客户好,这种客户还是可以借新还旧不断维持的。是不是无须判断,如羊群一般,跟在其他银行后面亦步亦趋?快进快出?确实有很多债权人这样做,“凡是××银行有贷款的,我都给予授信”,然而问题在于授信策略是动态调整的,增加、维持、压缩、退出,都在不断地调整决策,如何对标?
“好”与“坏”,最终不会偏离实际经营状况。当你看到某企业资产负债率很低,很快就有实际经营方面的“坏消息”来填补这个缺口。知道一个消息,先问,别人知道吗?大家都掌握的信息是没有价值的,因为这些信息已经体现在策略之中。例如基础资料、财务报表,大家都在分析,这些信息是滞后的,当你阅读财务报表时,可能客户的某个下游客户正跑路了,意味着几百万元的坏账正在形成,可能客户提供的对外担保风险正在暴露,或有负债即将成为现实负债。不同的债权人掌握的信息不一致,对信息的判断也不一致,导致了对同样的客户有不同的判断。要获取尽量多的消息,同时要判断对手对消息的解读!消息传播途径与速度,对手采取行动的方式,都比消息本身重要!现实中的市场也不是充分竞争的,微观市场结构非常重要,我们要分析市场结构,有多少放贷人?有多少商业信用?他们如何获取信息?他们的行为方式如何?他们受到哪些政策限制?市场不仅包括看得见的玩家,还包括没有参与的玩家(潜在的玩家)。拿到一个客户,不仅要看哪些机构给他提供了贷款,还要看哪些机构没有参与,后者往往是被忽略了。进不进一个市场?这就是风险偏好问题。做客户,要知道自己的偏好,找准市场,在目标市场去寻找客户。
寻找“好客户”,实际上就是识别信贷市场上的“不均衡”,发现市场机会。高负债意味着财务杠杆很高,财务风险很高,那么经营风险、经营杠杆就要足够低,这样才会均衡。我们的工作,就是寻找偏离“均衡线”的客户。一个客户,当实体经营风险升高了,无法支撑高负债,负债水平就偏高,应该压缩或退出;当负债水平尚未达到实体经营状况能支撑的极限,负债水平就偏低,应该增加或维持。所以,要在公认的好客户中选出正在劣变的客户并退出,在公认的坏客户中挖掘“正在变好”的客户适当介入,或者说,要在“其他债权人觉得客户好”之前投放,要在“其他债权人觉得客户差”之前收回。此外,还要识别信贷市场上的结构性变迁,发现市场机会。
……
展开
——魏伯华,奇瑞徽银汽车金融公司副总经理、信贷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作者把自己坚实的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翔实准确的数据,分享给信贷人员,给人以全新的信贷体验。
——汤建国,澳洲联邦银行区域风险总监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信贷风险管理的从业者,本书中的心得和体会以及许多观点,与我不谋而合!
——舒字,平安银行重庆分行公司授信审批部总经理助理、高级审批师
★本书思路严谨、脉络清晰,全面介绍了信贷的专业技术、风控原理,是信贷从业人员业务进阶的好书。
——余华添,大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总行信贷审批部部门主管
★银行从业多年,深知一线信贷经验得来不易。而作者无私地将他多年的从业经验浓缩成精华著成图书,一方面填补了该领域相关书籍的匮乏,同时也为信贷业初入行的朋友提供了一个有效学习的捷径。
——俞晓帆,德意志银行总行信贷组合经理
★本书从现实的内外部环境出发,描述了中国银行业在现阶段的风险管理现状,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个人对现状相适应的风控核心能力的理解。
——李鹏,中国海油财务有限公司副总裁
★从亿万项目的营销投放,到每个项目的风险识别、防控,再到千万笔级别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搭建,都可以在本书中寻找端倪。随着你职业层级不断提高,视野扩充需要更多干货、思路和工具——这是一本你需要的案头书。
——周家骏,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高级业务主管
★本书通过财务及非财务信息的交叉验证,通过技术手段及行业经验的有机结合来评价和审核信贷风险,力图在信贷风险暴露之前发现风险、化解风险,提炼了大量的干货,接地气,又入木三分。
——范晓培,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审计部前高级专员
★信贷注重实务,最以成败论英雄。本书将专业知识与实战经验相结合,深入浅出讲解,既是信贷新兵们不可或缺的操作手册,也令信贷老江湖们如与故友论道,值得反复学习品鉴。
-一王森,天津银行授信经理、高级信贷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