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可持续供应链系统:低碳、闭环与技术
0.00     定价 ¥ 22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96240
  • 作      者:
    许垒,杜鹏,洪宪培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为响应“双碳”和“供应链创新”国家战略需求,《可持续供应链系统:低碳、闭环与技术》从企业和供应链层面的运营、创新与营销角度入手,紧密结合绿色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理论发展前沿,分别从闭环供应链的渠道结构、回收努力与广告策略,绿色供应链的产能、技术与回收策略,低碳供应链的市场、减排与规划管理三个维度研究绿色和可持续供应链的系统设计、策略优化与协调机制设计,探索并揭示“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的管理机制和逻辑,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作用。《可持续供应链系统:低碳、闭环与技术》从创新、营销、运营等全方位角度聚焦绿色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综合采用博弈论、数学优化、数值仿真等多种理论方法和工具开展研究以达成研究目标。
展开
精彩书摘
**篇 导言
  作为本书的开篇,本篇旨在通过对现实背景问题的深入剖析和相关理论的全面评述,提出本书的主要研究问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特色创新之处。鉴于此,本篇主要由绪论和文献综述构成,其中绪论一章着眼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现实问题,分析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缘起、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之绿色化、闭环化、低碳化以及技术应用挑战,提出本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并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构建本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并概括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文献综述一章围绕绿色技术与产能投资问题,绿色供应链系统设计与优化问题,可持续供应链运营策略与协调机制以及可持续供应链系统政策治理问题四个方面对与本书*密切相关的理论成果进行全面论述分析,并提出本书的主要理论贡献。
  第1章 绪论
  作为本书的发轫之始,本章的目的在于给读者提供一个简明扼要的阅读指引,在给读者呈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主要研究问题,进而提炼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并提出本书的研究意义,*后构建研究脉络和研究框架。
  1.1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绿色、闭环、低碳与技术
  1.1.1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缘起
  1.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干旱、暴雨和飓风等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2023年全球范围内的热浪事件数量比过去几十年平均增加了30%。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报告指出,与1850~1900年相比,2011~2020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上升1.1℃。全球气候变化正以不可忽视的步伐,敲响生态环境的警钟。资源之泉逐渐干涸,稀缺的阴影笼罩着人类的未来。人类正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刻不容缓。环保意识的觉醒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为供应链管理注入了新的内涵。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使得消费者、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等对企业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利益,还要考虑供应链中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包括供应商、员工、投资者、消费者等,这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期望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商业范畴,转而寻求一种更为全面和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指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 。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面对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的现实挑战,加之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理念与模式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方面已力有不逮。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理念和全球共识应运而生,其在推动产业乃至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扮演更加关键的统领角色,这正是本书所要深入探讨的核心所在。
  众多重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等,通过发布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指导原则,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倡导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等积极推动企业践行绿色、闭环、低碳的供应链管理理念,通过研究报告、培训项目等方式促进全球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DG)强调实现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推动企业和国家采纳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全球报告倡议(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BSR)等组织提供了关于如何整合社会和环境因素进入供应链管理的指导与*佳实践。我国也积极采取行动,近年来“十四五”规划和“双碳”目标,更是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工具的广泛应用的推动下,供应链管理正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融入,数据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增强供应链的可见性和透明度、优化运营效率、支持循环经济、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弹性、促进协作与共享以及支持合规性和风险管理,促进流程创新与供应链管理活动协调等方面,为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这一变革对于实现环境、社会与经济三者的和谐共进,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在全球化经济的浪潮中,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控制、效率提升与市场竞争力,还能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减少环境污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以下篇章,将深入剖析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以期为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2.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源起背景
  20世纪80年代,布伦特兰(Brundtland)夫人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工作报告中**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人类的共同发展战略,并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其含义表明人类社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适应并满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促进人口、环境、生态和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2012年10月,《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概述了中国能源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诸多挑战,指出2015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将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11.4%。能源短缺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性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随着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和道德伦理日益受到关注,企业开始意识到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做法已经不再可取。一些环境灾难和社会事件的发生,如工厂污染、劳工纠纷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进而促使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模式和价值观。在这样的背景下,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开始逐渐崭露头角。企业意识到,其经营活动不但会对环境和社会产生影响,而且会受到来自政府、消费者、投资者等各方面的监督和约束。因此,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持续发展的优势,企业开始探索各种可持续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和方法。例如,他们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环保和社会责任实践;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施公平贸易和社会采购政策,保障供应商和员工的权益等。
  经济全球化趋势催生的供应链竞争战略已经成为企业的新型竞争力,而具有可持续性的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武器。业界普遍认为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是可持续理念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体现,是考虑到客户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驱动,通过系统协调跨组织的核心业务流程,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以及供应商的企业间的合作进行管理,对组织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目标进行战略的、透明的集成与实现(Carter and Liane Easton,2011;Seuring and Gold,2012)。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在组织管理活动的发展模式、文化价值观、生产方式、产品性能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认识企业的社会责任,对知识和技术进行全面整合,是一种企业综合竞争力和长期战略规划,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3.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政策演变
  在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各国政府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以推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包括绿色政策与法规、回收政策与法规、低碳政策与法规等,旨在鼓励企业采取可持续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并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指导,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
  在绿色供应链方面,中国国家七部委于2006年联合颁布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中国版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指令,RoHS),这是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领域的里程碑管理办法,率先在电子信息产品开展供应链的全流程污染控制。2010年,中国政府发布了《节能减排绩效考核办法》,鼓励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十四五”规划和“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我国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工业绿色发展。2015年,为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中国政府颁发了《中国制造2025》,包括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等,旨在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升级。欧盟早在1992年推出环保标识与认证制度,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提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进而推动供应链的整体绿色化。2008年,欧盟推出绿色公共采购政策,以引导市场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2019年推出欧盟绿色新政(EU Green Deal),旨在推动欧盟实现碳中和,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2021年,欧盟推出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EU CSRD),要求企业公开其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以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
  在闭环供应链方面,自 2003 年欧盟《废弃电子电器设备回收指令》(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WEEE)正式生效以后,2004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征求意见稿,即中国版WEEE指令;2008 年,国务院第二十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版WEEE指令;2009 年,正式公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旨在规范和促进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的合理回收和处理,保护环境和资源利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要求生产者对其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承担环境责任,推动建立闭环供应链体系,促进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环境污染。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旨在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涉及供应链管理的部分,强调构建循环型供应链,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2021 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形成高效协同、绿色低碳的循环型供应链体系。1994 年,欧盟发布《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指令》(Packaging and Packaging Waste Directive),该指令规定了对包装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要求,要求成员国建立回收系统,并促进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和资源回收;同时,欧盟推出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和循环经济行动计划,要求生产者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负责,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2000年,欧盟发布《欧盟废弃汽车指令》(End-of-Life Vehicles Directive),该指令规定了对废弃汽车的回收和处理要求,要求成员国建立废弃汽车回收系统,并促进废弃汽车的循环利用和资源回收。2003年,欧盟实施了严格的废弃电子产品回收法规(WEEE Directive)及《废弃物框架指令》(Waste Framework Directive),要求企业负责回收和处理废旧电子产品,推动供应链闭环管理。2018年,欧盟发布欧盟塑料废弃物战略(EU Plastic Waste Strategy),旨在解决塑料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问题,包括制定塑料废弃物回收目标、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等措施,以推动欧盟实现循环经济和减少塑料废弃物的目标。
  在低碳供应链方面,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提出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转型,鼓
展开
目录
目录
**篇 导言
第1章 绪论 3
1.1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绿色、闭环、低碳与技术 3
1.2 本书的研究意义 17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 19
1.4 本书的篇章设计与思路 24
1.5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29
第2章 文献综述 31
2.1 绿色技术与产能投资 31
2.2 绿色供应链系统设计与优化 36
2.3 可持续供应链运营策略与协调机制 44
2.4 可持续供应链系统政策治理 53
2.5 本章小结 62
第二篇 闭环供应链管理:渠道结构、回收努力与广告策略
第3章 异质性渠道领导结构下闭环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65
3.1 概述 65
3.2 问题描述 65
3.3 供应链领导结构决策问题 68
3.4 四种闭环供应链模型的绩效比较 71
3.5 闭环供应链的协调机制设计 72
3.6 本章小结 77
第4章 闭环供应链产品回收模式设计与广告策略研究 79
4.1 概述 79
4.2 问题描述 79
4.3 模型构建及分析 81
4.4 四种闭环供应链模型的结果比较 87
4.5 闭环供应链的协调机制设计 89
4.6 本章小结 91
第5章 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设计与回收努力策略研究 92
5.1 概述 92
5.2 问题描述 92
5.3 三种渠道竞争回收模式 93
5.4 三种回收渠道模式比较分析 99
5.5 制造商回收渠道决策问题 100
5.6 本章小结 102
第6章 回收政策约束下闭环供应链回收责任分担机制研究 103
6.1 概述 103
6.2 问题描述 103
6.3 闭环供应链成员企业决策问题 104
6.4 情形比较分析与结果拓展 109
6.5 算例分析 112
6.6 本章小结 118
本篇总结 119
第三篇 绿色供应链管理:产能、技术与回收策略
第7章 可持续供应链绿色产品设计模式与定价决策研究 123
7.1 概述 123
7.2 问题描述 123
7.3 模型构建及分析 124
7.4 三种绿色设计模式的比较分析 131
7.5 数值算例分析 134
7.6 本章小结 139
第8章 闭环供应链再制造技术许可与回收决策研究 140
8.1 概述 140
8.2 问题描述 140
8.3 模型构建及分析 142
8.4 固定费用许可模式与特许权使用费许可模式的比较分析 146
8.5 数值算例分析 148
8.6 本章小结 150
第9章 共享单车第三方回收服务商选择与网络设计研究 152
9.1 概述 152
9.2 问题描述 152
9.3 模型构建及分析 160
9.4 数值算例分析 162
9.5 本章小结 174
第10章 租赁品闭环供应链回收与再制造协调机制研究 176
10.1 概述 176
10.2 问题描述 176
10.3 模型构建及分析 177
10.4 多租赁商的惩罚机制公平问题 184
10.5 多租赁商的产品转运问题 185
10.6 本章小结 187
本篇总结 188
第四篇 低碳供应链管理:市场、减排与规划
第11章 碳排放约束下制造商产能设计与生产决策研究 191
11.1 概述 191
11.2 问题描述 191
11.3 模型构建及分析 192
11.4 数值算例分析 205
11.5 管理启示 207
11.6 本章小结 207
第12章 部分需求信息下报童运营与减排决策研究 209
12.1 概述 209
12.2 问题描述 209
12.3 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模型 210
12.4 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模型 212
12.5 数值算例分析 214
12.6 本章小结 225
第13章 可持续易逝品供应链管理:收益-成本分享合同与两部定价合同 226
13.1 概述 226
13.2 问题描述 226
13.3 模型构建及分析 227
13.4 两种供应链合同分析 231
13.5 数值算例分析 233
13.6 本章小结 239
第14章 可持续易逝品供应链管理:选址-库存-路径集成模型 241
14.1 概述 241
14.2 问题描述 241
14.3 模型构建及分析 242
14.4 数值案例分析 249
14.5 本章小结 256
本篇总结 257
第五篇 结论与展望
第15章 全书总结 261
第16章 研究展望 267
参考文献 270
附录 301
附录1 301
附录2 304
附录3 304
附录4 305
附录5 30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