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论语》中的管理学: 范式的视角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6430095
  • 作      者:
    巩见刚
  • 出 版 社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当前针对《论语》或者儒家其他经典的管理学诠释不算少见,但这些著作更多的是在解释、阐发《论语》一书中的管理思想,没有从根本的范式角度出发加以诠释。本书主要是从学术范式的层面进行诠释的,由此揭示儒家管理学不同于西方管理学的诸多根本之处,其中涉及了中西方文化本质比较等诸多问题,构成了本书相对于其他一些著作的显著不同

展开
作者简介

巩见刚,男,山东淄博人,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哲学,发展经济学。主持、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在《管理学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经济管理》等杂志发表文章20多篇,在管理哲学和本土管理学领域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成资料、新华文摘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在内容上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论语》中一些章节的管理学解读。希望借助《论语》部分章节的具体内容,对儒家管理思想及其范式特点做一个深入、具体的介绍,加深读者对儒家管理思想的理解。第二部分重在解释《论语》相关篇章的含义,纠正管理学界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的一些误解,为“接着传统文化讲本土管理学”进一步扫清思想上的障碍。第三部分为延伸阅读,由笔者先前的两篇文章组成

展开
精彩书摘

     “学而时习”章解(1.1)


原文、注释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习:本意是鸟儿练习飞翔,此处是实践、练习的意思。

  孔子说:“学到的东西在恰当的时机去实践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



管理学解释

  这一章是《论语》开篇首章,可谓浓缩了儒家思想之精华,历代大家关于此章的注解很多,对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此章以及整体的儒家思想已经足够了,所以此处我们更想从一个中西比较的视角出发,阐释儒家管理学与以西方管理学、领导学等为代表的现代社会科学体系之间的一些不同,从而加深对儒家管理学及其独特管理范式的理解。之所以做这样一种比较,乃是因为与现代管理学、领导学等为代表的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一样,儒家也是以培养各种管理者、领导者为己任,但是在具体的培养模式、理念等方面体现出很大的差别。这可从此章所强调的“学”“习”“时”“乐”等概念上体现出来。


  1. 学

  《论语》作为儒家的一部经典,分为 20 篇,每一篇都有一个篇名,而每一篇的篇名都不是随便起的,往往体现了深刻的用意。《论语》开篇就是“学而”,实际已经点出儒门重学的特点。儒家认为,一个人只有经过艰苦的、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不学而能的天才,但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太少了。所以后来的荀子特地写了《劝学》篇以劝勉世人。现代社会在培养领导者时亦重学,可以说延续了传统儒家重学的优良传统,但传统儒家所讲的“学”与现代所讲的“学”在内容指向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现代社会重学,在于重视通过教育和学习来培养未来的领导者、管理者。那么他们在校学些什么呢?主要是各种概念、理论、原则、模型乃至技术等。例如现代西方管理学、领导学等开篇就要讲授什么是管理、领导,管理者承担的职能有哪些等这样一些概念和理论问题。而传统儒家也重视通过学习培养社会的管理者(即“君子”),但并非如现代管理学、领导学那样强调学习各种概念化和理论化知识,其所重视的主要是修习各种道德义理,体现的是对人生大“道”的把握。


  2. 习

  “习”也是此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表示“实践”“练习”之意,不是现代人所说的复习。现代人上学期间所学的主要是各种理论知识,学后要不断复习以准备考试。儒门士君子所学的是各种做人做事的义理,而对于义理的掌握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要体现在实践中。

  相比较而言,现代管理学、领导学等更多地关注“知”,不怎么强调“行”之必要性,在其字典里也没有“知行合一”这样一个概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重视的乃是各种概念和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本质上不属于义理性知识,更多是在描述人文社会中的一些所谓规律,因此也就无需考虑“行”的问题。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了中西方学术范式的一个根本差别。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论语》中的管理学范式

1.1 “学而时习”章解(1.1)

1.2 “吾日三省吾身”章解(1.4)

1.3 “为政以德”章解(2.1) 

1.4 “《诗》三百”章解(2.2) 

1.5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章解(2.3)

1.6 “孟懿子问孝”章解(2.5) 

1.7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章解(2.7) 

1.8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章解(2.10) 

1.9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章解(2.16) 

1.10 “举直错诸枉”章解(2.19)

1.11 “使民敬、忠以劝”章解(2.20)

1.12 “子奚不为政”章解(2.21) 

1.13 “人而不仁”章解(3.3)

1.14 “朝闻道,夕死可矣”章解(4.8) 

1.15 “一箪食,一瓢饮”章解(6.11)

1.16 “三人行,必有我师”章解(7.22)

1.17 “子温而厉”章解(7.38) 

1.18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章解(9.11)

1.19 “未可与权”章解(9.30)

1.20 “闻斯行诸?”章解(11.22)

1.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解(11.26)

1.22 “年饥,用不足”章解(12.9)

1.23 “必也使无讼乎”章解(12.13)

1.24 “樊迟问仁”章解(12.22)

1.25 “富之教之”章解(13.9)

1.26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章解(13.20)

1.27 “善人教民七年”章解(13.29)

1.28 “修己以安百姓”章解(14.42)

1.29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章解(17.2)

1.30 “割鸡焉用牛刀?”章解(17.14)

1.31 “天何言哉?”章解(17.19)

1.32 “长沮、桀溺”章解(18.6)

1.33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章解(20.3)


第二部分 《论语》与现代管理释疑 

2.1 “十世可知”章解(2.23) 

2.2 “八佾舞于庭”章解(3.1) 

2.3 “吾道一以贯之”章解(4.15) 

2.4 “敬鬼神而远之”章解(6.22) 

2.5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章解(7.27)

2.6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解(8.9)

2.7 “叩其两端而竭焉”章解(9.8) 

2.8 “季氏富于周公”章解(11.17) 

2.9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章解(12.11)

2.10 “名不正则言不顺”章解(13.3)

2.11 “君子和而不同”章解(13.23) 233

2.12 “乡人皆好之”章解(13.24)

2.13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章解(15.1) 

2.14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章解(18.7)


第三部分 阅读延伸 

3.1 传统文化的管理学属性、范式特点及其对本土管理学之价值研究 

3.2 国内管理学术脱离实践的原因及发展路径探索:一个基于实践内涵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