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审美力
美笃定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情感之美,认知之美,意志之美,奋斗之美等等,它们都是可以去欣赏、感受的对象。无论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该美一点。美是一种感受,并不是一种视觉的判断。
◎关注女性的内在美与自信
帮助女性重新定义美,强调精神之美与内在自信的重要性。它不仅帮助女性通过提升外在形象展现自己,更通过内在的修炼让女性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和独特魅力。
◎从科学+哲学+生活,多维度重新理解美
结合"三重脑理论"与文化差异,解释为什么人与人的审美不同,给出具体可行的提升路径。深度拆解"漂亮"和"美"的区别,引导读者发现精神之美、意志之美、关系之美。
◎有故事、有方法、有力量
从"乞丐和玫瑰花"的故事到穿搭案例,从对不配得感的识别,到真实世界中美的实践,让读者"看得到、学得会、做得到"。
◎写给每个人的宝藏小书
关于美,关于人生,无论何时都不要停止生长,去丰盈的生活在每一个瞬息。慢慢的,你的生活就会变得多姿多彩、你的精神世界会变得充实饱满,你的内心也会更柔软,这样的生活才会更加有质感。
"美"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一种人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它不藏于艺术馆,不专属名媛,不属于"有钱有闲"的生活方式,而隐藏在你认真吃饭的每一口、走过街头看到树影的瞬间。
J小姐以多年形象教育与自我修炼的实践经验,从生活细节出发,讲述什么是真正的审美力:不是昂贵穿搭,不是千篇一律的网红风,而是能让你在复杂世界中,活出从容与自信,看到美、创造美、成为美本身。
这是一本从生活出发、打破传统认知的审美指南。全书融合了心理学、生活哲学与现代审美观,带领读者走出"美"与"丑"的偏见,培养独到的审美眼光与感知力。无论是对美的理解,还是内在心态的塑造,本书都给出了实用且深入的思考与方法。它不仅是一部审美提升的读物,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鼓励每个人从内而外感知生活的美好,拓展生命的宽度。
生活中的审美体验
生活中,人们会去营造美,比如,把家里设计、布置得很有格调,餐盘中摆放着精致的食物,注重穿搭,懂得欣赏艺术,会品红酒等。
但这让人觉得追求所谓的格调、品位就意味着有审美力。实际上,踏踏实实生活的普通人,同样拥有审美力。
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美隐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去感知、去发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质感。
比如,甲乙两人一起去旅行。甲关注的是地标,拍照留念好证明自己来过,他打卡每一个景点,生怕错过任何一个。而乙呢,他看到河流在山间奔涌,内心充满力量;山上的巨石已存在千百年,他抚摸巨石,只觉自己是这世间的匆匆过客;他感知到大自然的宏大与奇妙,也深知自己的渺小,所以心存谦卑。两人同样花了三天时间旅行,但是内心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再如,两人一起吃饭,一人边吃饭边看手机,所以只有第一口饭菜是有味道的,其余的都是在重复做吃的动作而已;另一人一口一口认真地吃,细细咀嚼,感受到米饭在口腔里的丝丝甜味,感受到辣椒的刺激、青菜的脆爽。同样花20分钟吃一顿饭,两个人的味蕾的体验却是不一样的。
审美延展生命的宽度
审美力体现在我们外显的品位上,它亦能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让内心富足,生活多姿多彩。
我们生命的长度就是百年左右,难以更改,如果在"实用"中加入"美感",就拓展了生命的宽度,有了更多的生命体验。
从这个角度说,一切能让我们产生感受的东西,都可以去体验其中的美。想具体的如美食、美景、美人、美居、美术,抽象的如美意、美谈、美德,等等。
具体而言,当一篇文章让你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是审美;当你看到小贩阿姨头上戴着珍珠发夹,觉得生活是美好积极的,这是审美;当一个悲剧发生,让你流下了眼泪,这也是审美……审美力能帮你感知美与丑、崇高典雅与幽默怪诞,体会生活中的悲喜剧,丰满自己的内心世界。
审美带你进入意象世界
审美不仅是对审美对象本身的评判,比如,这个人长得好不好看、产品设计得美不美观,它还能带你进入意象世界。
比如,妈妈为你的水温杯织了一件毛线"外套",配色很有年代感,算不上美观。从物的本身来看,虽然它不符合当下的审美,但是进入物的意象世界看一看,就能感知妈妈对物品的珍惜、对你的关爱,所以它是有美感的。
再如,一些女孩虽相貌平平,但是身姿挺拔、精神昂扬、走路带风,她身上展现的生命的意志、压不倒的精气神,会感染你,让你知道那种力量是有美感的。
不是所有的审美对象看起来都是美的,但它们的意象会让人产生思考,从而带来不同的生命感受,这也是审美活动。
这就是有人欣赏残缺、阴郁、悲剧等的原因。因为,这些情感体验能丰富我们的人生,减轻迷惑,减少报怨。
审美力也能帮你开阔自己的意象世界。
比如,有些人看影视剧会很愤怒--为什么这个女强人就是不妥协?为什么那个男人不拒绝?人们希望看到果断的、道德高尚的行为,一旦影视剧没有满足这些要求,人们就会表达愤怒。其实换一个角度,观看影视作品,我们主要是体会人性的复杂、选择的艰难,以更宽广的视角去理解这个世界。
可是,人们往往喜欢简单的投射,更愿意看到果决、坚定、理性的角色。就算接纳不了复杂的情感,也要试着去理解、包容,不要一味拒绝,从而降低自己审美力。
我们在生活中要建立审美意识,要去追求更深、更广的体验,这样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不要变得麻木
现代人的娱乐方式有很多,刷视频、打游戏、逛街、旅行等,但大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却是"无聊""没意思"。
其实,这种用来"填充"空余时间的"快感"缺少了审美力,无法产生更深层的体验,就会产生空虚感。
加点儿调味剂,生活很"美味"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无暇去感知事物,生活得越来越麻木,也越来越无趣。所以我们更需要通过审美力来改变麻木的情绪状态。
如何改变呢?去博物馆欣赏艺术品?看与审美相关的书籍?我们还是先从当下的生活入手,先让自己慢下来吧。以前的你,早上被闹钟提醒叫醒,然后匆匆洗漱,飞奔出门,到公司楼下随便买一杯豆浆、两个包子当早餐……
然而,要想拥有更深的生活体验,就要去感知时间的流逝,改变行色匆匆的状态。
你可以把闹铃的声音换成鸟叫、泉鸣等轻缓的音乐(听起来就如同在森林里醒来)。设两个闹钟提醒,间隔半小时,这够让你再睡个美美的回笼觉。起来后伸个懒腰,打开身体的循环通道,骨骼伸展开来,大脑在慢慢地苏醒;洗脸时,水在指缝中轻轻流动,洗面奶的泡泡发出了碎裂的声音;给镜子里的自己一个微笑,连脸上乳液的轻微触感都带着温柔的力量;出门的时候抬头看看天,空气好清新,阳光洒在树叶上,光影斑驳,多么美好的一天。
到公司楼下,卖豆浆的阿姨专注地工作着,她把杯盖扣上,再套上一个小袋子,胖胖的包子很可爱……
你一分钟都没有多花,却有了不一样的美好体验。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由一系列事情堆积而成的,枯燥无味,平淡无奇。但只要我们仔细地感知事物的美好,生活就会像加了糖、盐、醋等调料一样,多了些滋味,我们就会感受到更多乐趣。
无趣的"假"漂亮和有趣的"真"美人
我有两个大学同学,她们的审美趣味截然不同,一个长得漂亮,很会打扮,走路时昂首挺胸,会引来很多注视的目光,她也很挑剔,经常说:"这有什么好看的,这也叫风景?""这件衣服丑死了。""这东西也能吃?"虽然她看起来很漂亮,同学们却不怎么喜欢她。
而另一个同学在学校里发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角落,她还给很多树起了名字。她会指着天空说:"你看那朵云好像一头雄狮。"我们边散步边对着云朵猜想,构建童话世界。她真的特别有趣,整个人闪闪发光。虽然长得不算漂亮,喜欢她的人却很多,大家都觉得和她在一起很开心,她不仅能驱散烦恼,还能指引你去观察生活的细微之美。
我与她们已有多年没见面了,都只是在朋友圈聊聊天而已。那个漂亮的同学还是那么漂亮,晒出的照片也是无暇、无皱的纹,很有氛围、很精致;那个有趣的同学还是那么有趣,她在照片里有时大笑,有时拿着脸一样大的鸡排,神采飞扬。
她们最大的差别就是,那个有趣的同学,眼睛真的好亮,那种亮光让你感到她的青春从未走远,而那个漂亮的同学,只能说她眼睛很好看。
我是做形象教育的,我经常说,科技能解决很多问题,让你的面部没有皱纹、不垮不垂,保持年轻的样子,但任何"科技与狠活",都打造不出你眼里的亮光。那种亮光来自你看过的很多美好的东西,只有精神世界丰富的人,才能拥有那样的眼神。
Chapter1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审美
揭开审美面纱,人人都有审美力
生活中的审美体验
不要变得麻木
漂亮的人和美的人
不要张望别人的"美好"
Chapter2审美背后的规律
审美的标准
"动物审美"和"人类审美"
人和人的审美为何如此不同
为什么会出现"审丑"现象
如何判断你审美品位的高低
Chapter3如何成为一个美的人
长相上有美与丑的标准吗
长相、身材的审美发生了哪些变化
容貌焦虑,来自于选美和比美
女孩儿,你要去追求"长期主义"的美
不漂亮女孩儿的美,是最有力量的
Chapter4体验宝贵的情感之美
善意,天然带着最深的美感
父母子女之爱,恰当才美
朋友间的友谊,陪伴互助之美
独处、自处,内心的沉淀之美
好的爱情,让你有深深的存在感
女孩儿,心情感受"情欲之美"
Chapter5用审美成为"生活家"
从美食中寻找生活的"小确幸"
从一首乐曲里,感受一段生活
透过电影看世界,品百味人生
透过艺术品,看到思想具体的样子
古董,让你看到时间的流淌
Chapter6马上就能做的五件"美事"
服饰穿搭,不仅仅是外表的美
断舍离,洒脱地放手
仪式感,切断生活的平庸重复
打扫房间,营造身心的环境之美
有效休息,保持身心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