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南宋院画录》最佳的版本——清乾隆二十八年鲍廷博知不足斋抄本为底本,严格遵照厉鹗的编排逻辑,参照鲍廷博所附批语,对其排列顺序及章节内容进行整理,对厉鹗与鲍廷博考据失当之处予以说明,在充分吸收前人批注、点校成果的基础上,对未尽之处加以完善和补充,有效提高了《南宋院画录》作为文献资料的使用价值。
☆南宋画院是南宋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南宋画院相关原始资料的缺失,导致现代艺术史学者对于南宋是否存在画院仍存争论,《南宋院画录》从文献上确立了南宋画院的存在,弥补了南宋画史重建中的史料空白。
☆《南宋院画录》辑录者厉鹗为雍乾时期浙派的重要文人,其人终生未仕,倾心文艺活动,专心治学,读者可通过阅读本书以及附录的生平传记资料,了解厉鹗其人为人、治学之风采。
宋高宗定都临安,承续宣和画院旧制,重建宫廷画院,史称南宋画院。清代厉鹗辑录前人文献,汇集成一部《南宋院画录》。《南宋院画录》系统叙述了南宋画院的制度与院画家列传,是一部南宋画院的画院史。《南宋院画录》是厉鹗遵从画史著作的写作模式,对南宋时期画院制度、画家及作品进行系统整理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画史意义,是研究南宋绘画的重要资料。
目前所知厉鹗《南宋院画录》的最好版本是经过鲍廷博校勘的知不足斋抄本,《〈南宋院画录〉校注》一书以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鲍廷博知不足斋抄本为底本,选用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中央美术学院藏清光绪十年钱唐丁氏竹书堂刊本为通校本,选用黄宾虹美术丛书本、于安澜画史丛书本为参校本,以原书为基础,严格按照其排列顺序及章节内容,使用全式标点,就原书的格式、批语、文字问题等方面进行整理点校。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标点成果的基础上,对未尽妥善之处适当加以改正和完善。
《南宋院画录》,由清代厉鹗辑录前人文献而成,详实而丰富,是研究宋代绘画不可或缺的系统性资料,其稿本未能在生前付印,身后流传抄本与刻本多种。李方红研究宋代画史有年,遍览宋画与相关文献,于《南宋院画录》,用力尤多。此书之校勘,基于考察版本源流,辨析其中优劣,以为时最早的鲍廷博知不足斋抄本为底本,以竹书堂本、四库全书本为参校本,在参考前人整理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标点校勘。除参校相关文集、诗集、著录等文献外,还借助存世南宋院画家作品题跋与文本互校,从而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准确、清晰的《南宋院画录》校注本。
——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 薛永年
李方红的《南宋院画录校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严谨考察了《南宋院画录》传世的诸多稿本、抄本、刊本,确定了这些版本的源流,辨析了其中的优劣,在此基础上选择了最优者作为整理本的底本,同时选择不同版本系统中较为重要者作为参校本。第二,在整理过程中,针对稿本中出现的问题,辨析了是厉鹗无意漏抄、有意删改,还是抄手失误、鲍廷博误改等原因,整理本都做了详细的校勘,并在校记中加以详细说明。第三,对于底本中出现的画史问题,结合新近的研究成果和传世南宋画院的作品,标出异同,并在校记中详细说明,从而提升了《南宋院画录》的文献价值和学术功能。
——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专家委员 毕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