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探索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0179498
  • 作      者:
    钟长超
  • 出 版 社 :
    中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探索》是关于民族民间舞的著作,主要围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展开论述;该书以对中国民族民间舞内涵的诠释为前提,分别探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基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理论知识教学,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功技术训练与情感教学;最后对融合背景下的民族民间舞教学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全书内容科学,且书中所论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值得学习者认真观摩与体会,也可为中国民间民族舞教学人员提供帮助。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探索》:
  1.基训、即兴、创编(组合、剧目)、教学清、传统剧目学习
  (1)基训
  基训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生强化身体素质能力的一门课程,是对中国民族民间舞风格课的补充。因为在中国民族民间舞风格课上,强调的是动态审美风格韵味的刻画与深入,而不是身体体能与技能的强化。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生需要上舞台,而一些剧目因编排的需要,要求演员必须具备高弹跳、高旋转、较好的软开度,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与控制能力。加之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后也会表演一些其他舞种的舞蹈,因此获得较好的身体体能素质非常重要。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跳民间舞不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但是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一定跳不好民间舞。”有些民间艺人,虽然没有上过基训课,但是他们的基本功却非常扎实。
  (2)即兴
  即兴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课程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民间流传的民间舞本身就是一个松散的集合体,它的一些特征基本上是较为随意的,没有宫廷或主流文化所特有的那种严谨的规格模式与不可逾越的法则,甚至在部分层面是有意识地对典雅文化规则的颠覆。即兴是民间舞相当重要的一个特性,即兴使一个传统的舞蹈种类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当今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中,即兴的功能有两种,一种是打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固定运动模式以及头脑中形成的僵化舞蹈概念,使学生能在心情与身体双重放松的状态下随心而舞,以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与创造力,丰富完善已学过的民间舞知识结构。在民间舞蹈创作中,即兴是最重要的舞蹈素材创作来源。即兴的另一种功能是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即兴的过程中会出现包括弹跳、旋转、地面、控制等许多大幅度动作的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非常见效,即便做慢动作,在即兴过程中也会很费体力。在西方,许多非职业舞者没有上过类似的集训课,然而他们的身体素质在作品中却表现得非常到位,没有累赘的感觉。究其原因,他们通过即兴这一方式,解放身体中所存在的局限,从而达到自由驾驭身体的能力。
  在传统民间舞种的学习过程中,有一段时间限制了学生自由舞蹈的潜能,导致专业舞蹈演员或舞者离开编导或教师很有可能不会跳舞,即兴课程的开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常采用民间原生组合的训练来激发学生随心而舞的能力。即兴课的开设不仅在民间舞教学中出现,还出现在一些全国性的舞蹈赛事上,成为必考的内容,考核的焦点就是学生自身的创作能力与应变能力,可见它在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性。
  (3)创编(组合、剧目)
  由于人才市场的需要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今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培养模式,其目标与意义有别于过去。过去更多强调高技术技能的学生培养模式,即学生只要能高质量完成民间舞教学中所要求的目标与规划即可,不在乎学生是否有创造性,或对自身的知识有举一反三的运用能力。学生只是一个传承民间舞的工具,而不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才。现在为了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学院派教育理念也必须有所转变,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向智能型、素质型全面发展的人才模式靠近。
  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模式中,表演专业与教育专业该课程的开设都很重要。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所面对的教学,不仅是将教师给的那些教材重复传授给学生,还存在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重新组织安排教材的问题以及不断从民间或其他地方挖掘整理教材的问题,同时面临着为学生求学、比赛编创剧目的问题。而表演专业的学生今后选择当演员,也会存在演员多编导少,没人给编舞的困惑。
  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还会面临重新择业的问题,为此与其被动应对,不如自力更生,所以在民间舞课程设置上,开设创编课程意义重大。
  (4)教学法、表演课传统剧目学习
  教学法课程的学习主要是针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院派教学中,该课程的开设与实际的教学操作会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必须以具体的教学经验与有效的操作方法作为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而不是按照具体教学中的一些场景,模拟教学或按部就班地讲解,一方面教学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教学成效也不明显。
  对表演课传统剧目的学习,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与教育专业都必须涉及的。作为表演专业的学生,舞台表演就是今后从事职业的方向,必须重视对表演课传统剧目的学习;作为教育专业的学生,自身不会表演,就无法教育学生上好表演课。因此,这两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有亲身表演、真实体验的舞台实践经验。
  中国民族民间舞舞台表演,要与民族民间舞种、自身的文化场景与审美风格连为一体,而不能直接套用一些影视表演或戏曲与话剧的表演模式,为此需要专门的课程来完成这一教学内容。而设计专属性表演课与传统剧目课恰好是学生获得舞台表演经验的最佳选择,通过对符合本专业表演课与传统剧目的学习,可以获得对该艺术表演体系不同层面的认知与体验。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的学生,只有多学习不同表演形式与不同风格的剧目,才能够完成技术表演与情感表现的完美统一。
  2.中国民族民间舞理论、田野作业
  (1)中国民族民间舞理论
  中国民族民间舞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不仅是对学生身体技术技能的训练,还要求学生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舞蹈是讲究形神兼备、身心并用的,在大脑意识中对一个舞种的历史渊源、动作出处一无所知,用身体表现该舞蹈时,就会苍白无力。只有身体没有文化,也不是学院派教学所期盼的。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民间舞职业教育的学生尤为重要,毕竟学院派教育强调的是文化舞者的培养模式。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导论
第一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文化类型
第二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文化内涵

第二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基础
第一节 舞蹈教育的目的
第二节 舞蹈学生的身心发展
第三节 舞蹈技能基础

第三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理论知识教学
第一节 汉族民间舞的理论知识教学
第二节 少数民族民间舞的理论知识教学
第三节 四川民族民间舞的重点教学

第四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功技术训练与情感教学
第一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与情感教学
第二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技术技巧训练
第三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综合性训练组合

第五章 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民族民间舞教学
第一节 民间文化与民族民间舞教学的融合路径
第二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与现代文化融合性发展
第三节 文化融合背景下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与创新

第六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人才培养
第一节 中国民间舞教师的能力与素养
第二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人才培养目标
第三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人才培养方法
第四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人才培养运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