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实质是面向在校非音乐专业的普通大学生开设的音乐教育,包括课堂教学(音乐课)、音乐艺术实践(音乐社团)、校园音乐文化活动等教育形式。其中,音乐课堂教学以其教学内容系统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对相关艺术及文化领域的知识兼容性强、学习周期规律、知识难度循序渐进、可面向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开展等特点,成为对普通大学生进行具普及性的学校音乐教育的途径。高校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能够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并在艺术赏析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此外,音乐教育还能够对学生创造能力和智力进行开发,使学生实现全面的综合发展。
应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加强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创新,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这对于提高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共分为八章。首章对高校公共音乐课概述,第二章为高校音乐教育与教学实践模式的建构,第三章为高校信息化音乐教学概述,第四章为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的创新,第五章为高校音乐教学设计,第六章为高校音乐教学的评价,第七章为高校公共音乐课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第八章为高校公共音乐课信息化教学实践与应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