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声演唱训练与教学研究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3152138
  • 作      者:
    王莹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热爱并学习唱歌的人越来越多,美声唱法受到大众喜爱,这与其歌唱方法的科学性,歌唱声音的圆润、甜美、穿透力强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可以肯定地讲,这些因素都是学习美声唱法的人在技术上所追求的,学习这种唱法的人要为此刻苦学习至少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有可能在技术上日益臻于完善。但是并非说掌握了纯熟的技术技巧和有了好的声音就完全掌握了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不仅仅是声音和技术,除此之外还包括很多重要的原则和内容。美声艺术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主流内容,不仅培养了较多的人才,同时艺术研究成就非常突出。广大声乐工作者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交流学习方式,使美声唱法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全国各地的音乐院校也培养出了大批的美声唱法歌唱人才。无论用美声唱法演唱外国歌曲还是中国歌曲,演唱时都要方法正确,技术、技巧运用恰到好处。近些年来,也有不少研究美声唱法的著作,《美声演唱训练与教学研究》也是其中之一。
  《美声演唱训练与教学研究》共分八章,首章主要围绕美声唱法概述进行大致阐述,包括美声唱法的特点,声部的划分及美声作品折体裁等内容:第二章重点探讨了美声演唱生理基础:第三章就美声唱法的教学形式做出了一番研究;第四章对美声唱法的歌唱技法与训练予以详细的讨论,其训练内容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第五章、第六章探讨了美声演唱的技术难点与美声作品中的演唱处理技巧:第七章探论了美声唱法的表演系统。第八章作为《美声演唱训练与教学研究》的最后一章,着重探讨了美声唱法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影响。
  《美声演唱训练与教学研究》结构合理,逻辑清晰,与时俱进。在内容方面,围绕着声乐教学中的美声教学法,展开了详细论述,以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声演唱训练与教学研究》:
  3.针对性
  因为教学对象的情况不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条件和素质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美声教学的针对性,主要表现在发声技术训练和音乐表现力两方面。
  美声教学的个性比较鲜明,决定了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应针对教学对象在歌唱发声技术和歌唱技能技巧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效的技术训练,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要能够准确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在理论共性的基础上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对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教学侧重,要采取更有利于美声技巧发展和艺术表现力提高的教学对策或教学方案。
  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学生的美声才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发挥。有道是殊途同归,就是这个道理。
  4.反复性
  由于美声是一门技术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在掌握和巩固歌唱技能的训练中,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反复现象,就表现得尤为突出。美声教学中的反复性,是美声教学规律的必然反映,是美声技能训练过程中的客观现象。然而,美声教学的合作性,则是主观或人为的现象,是通过努力可以得到改变的。事实上,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存在着不断出现反复的必然现象和不断调整巩固的必然过程。
  美声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具有自身的定义、公式以及直观的物质反应规律等,使得这门被称为“看不见、摸不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大都在教师们和学生们各种各样的感受、体验交流中进行。譬如声音“靠前”或“靠后”,声音位置“高一点”等技术的要求,都比较抽象空洞,歌唱概念和歌唱技能训练两个方面的反复现象是美声教学的反复性的主要表现。
  传统的美声教学方式中,美声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大都是教师根据经验,把自己歌唱的感受和体验、方法和技能,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或语言传授给学生的,学生按照教师的启发来获得与教师相同的歌唱感觉和音响效果,并通过不断地重复来巩固这种声音概念和声音效果。这种方式缺乏标准和规范,使得学生在教学中对歌唱的概念、理解和感觉会反复无常而前后差距很大。歌唱概念上的反复是美声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特殊传授方式所致,同时又是教学对象心理、生理因素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所致。
  美妙的歌声不仅来自正确的概念,还必须依靠不断反复、持久而有效的练习,以及养成良好的歌唱肌肉运动习惯和思维习惯。
  基础发声技能训练,是歌唱技术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证,任何技能的掌握,都需要一个不断反复、不断巩固的过程。从这过程中获得正确的声音效果以巩固声音概念,是培养学生掌握歌唱技能的重要途径。
  一个正确有效的歌唱动作,歌唱者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或进行上千百次的不断反复,才能巩固和掌握。歌唱中的气息运动、喉咙的打开、声音的共鸣作用等技术手段,都是由人体各部位的具体动作来执行的,像运动员一样,歌唱者只有在上千百次不断反复的动作中,才能掌握完整准确的技术动作,并在此基础上表现得更美、更自如。
  由于美声是一项肌体与精神紧密结合的学问,学生会产生多次的反复,必然会受到原来习惯的干扰。它不像音乐史、文艺理论之类的知识性学科,看懂了就记住了,美声学习中听懂了教师的意思,却并不能马上做到,反复性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反复过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论进行任何一项身体运动,肌体本身还必须要有一段改变原来习惯的时间。打个简单的比方,企图改用左手写字,尽管明白字是怎么写的,但开始的时候肯定是不会写的,至少会写得很糟糕,一定要经过一个相应的习惯阶段,才能够养成新的习惯,相对熟练地掌握写字的方式。所以尽管教师可以将美声的道理给学生讲得十分清楚,尽管学生的声音概念已经正确,可是学科的专业特点决定了掌握专业技术过程中的反复性和持久性。
  (三)学习美声的基本素质
  学习美声的基本素质主要体现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音乐基本素质和生理素质。
  1.文化素质
  美声学生的文化素质,表现为可以把自己对美声技术的感受和对美声表演的体验正确表达。正确表达美声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及优缺点,有利于及时巩固所掌握的美声知识与技能,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对美声作品的演绎中,只有根据自己所具备和掌握的文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对美声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特征、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进行分析和掌握,这才能根据美声作品的文学内容、音乐风格和表现特征进行最佳的设计和安排,使美声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更加合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本意。因此,美声学生全面素质的具备,不仅是美声教学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全人类音乐文化水平的需要,还是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美声演唱更重要的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即二度创作,而不只是对作品的一种传达和再现。
  在美声教学中,学生的文化素质十分重要,文化素质高不仅能够较准确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也能够比较敏锐地理解声音表现美的特点,还能够体现对美声作品的再创造。因此,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的合体,是美声教学和美声表演的源泉。
  美声作品常常是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诗词作为歌词和歌曲的。音乐创作的文学基础,形成了美声作品的文学性或文学特征。要唱任何一首歌曲,首先要对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内涵充分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的内涵,表现出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发展美声教学,提高美声教学质量,培养合作音乐人才的重要条件是美声学生全面素质的具备。
  2.心理素质
  在美声教学和美声艺术实践中,教学对象的内心活动、心理状态、心理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等,可统称为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对美声教学和实践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美声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可以在美声学习和艺术实践中,逐步得到培养、丰富和加强的。
  美声根据教学的技能技巧训练和舞台艺术实践的不同情况,可分为表演心态和学习心态两个方面。
  美声表演心态主要表现为:在艺术实践中具有比较丰富的形象思维,有表演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艺术实践当中,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表现能力,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和驾驭自我情感的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艺术实践,冷静反思成功的步骤、方法和各方面经验,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美声学习心态主要表现为:有良好的自信心,能够正确对待和评价自己或别人的学习状况,学习的目的明确,能客观分析和认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的学习能力。
  3.音乐基本素质
  美声学生的音准、节奏感是需要专门培养和训练的,因此,音乐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准、节奏。音准、节奏感的把握准确与否,直接涉及到学生美声学习的进展。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音准是先天不足的,从而会对音准概念感到模糊,唱不准音。
  有些学生的声音条件和其他生理条件都不错,唯独在音准或节奏上缺乏敏锐力,对音准或节奏上的正误缺乏分辨能力,给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乐感”有两层意义的解释,一部分是天生的律动感和协调性,另一部分是经过后天培养才具有的律动感和协调性。只有长期接受良好的教育,并精心钻研才可能得到的艺术意义上的“乐感”。“乐感”是美声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理解力和表现上的基本才能的统称。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美声唱法概述
第一节 美声唱法的特点
第二节 声部的划分及美声作品的体裁
第三节 美声唱法的发声原则

第二章 美声演唱生理基础
第一节 生理器官工作原理
第二节 声部判断与共鸣的充分利用
第三节 嗓音保健

第三章 美声唱法的教学形式
第一节 美声演唱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二节 美声演唱的教学形式
第三节 美声演唱中的关键点

第四章 美声唱法的歌唱技法与训练
第一节 呼吸技巧与训练
第二节 发声技巧与训练
第三节 共鸣技巧与训练
第四节 语言技巧与训练

第五章 美声演唱的技术难点
第一节 音域的拓展与低音的演唱
第二节 过渡音与高音的解决
第三节 面罩共鸣与头腔共鸣

第六章 美声作品中的演唱处理技巧
第一节 美声演唱的情感表达技巧
第二节 不同风格作品的演唱处理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