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音乐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0179696
  • 作      者:
    陈国银,李飞,王涌波
  • 出 版 社 :
    中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音乐的起源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音乐教育的产生说明了人们开始通过音乐的教与学来传播音乐,这也标志着人类音乐的自在阶段宣告结束,从此进入了一个通过传授与培育进行传承、发扬的自为阶段。对任何一个国家的音乐领域来说,对音乐教学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一门主要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开设,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因为,音乐教学是对音乐教育这一事业和理论的集中概括。世界上各个国家通过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心得与创造成果,并随着近现代文化信息交流的传播日益加强,不断汲取其他国家和学派的经验,从而逐步产生了各地区、各国家或者个人独有的音乐教学成果。
  《音乐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音乐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方向的书籍,共分为八个章节。首先对音乐与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哲学原理进行基础理论阐述;然后针对音乐教育教学要素,音乐课堂教学基本流程,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艺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与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听觉思维与情感培养,音乐教学过程、模式与领域,音乐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七个部分做了详细介绍。《音乐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便于从事相关行业的读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音乐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一、教师的心理特征
  (一)音乐教师的心理动机
  1.教学动机
  教学动机就是指驱使音乐教师能够积极开展教育活动、热爱音乐教学的内在驱动力,是激励和推动行为活动的心理动力,同时也起到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的教学动机一般表现在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方面。教学动机除了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同时也发挥着一定的主导性和制约性功能。音乐教师教学动机的优劣程度及强度大小,能够直接影响其教学态度、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原则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发挥等,从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1)职业动机性
  音乐教师的职业动机性能够直接反映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主观需求和价值取向,所以其职业动机对于教学行为具有推动性作用。音乐教师通常呈现出来的职业动机,包括对音乐教师职业献身的志愿、对音乐教育工作的兴趣、对音乐教育工作的荣誉感等。
  音乐教师本身对音乐及教育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就是音乐教师的一种职业动力。同样地,音乐教师这一职业也能为教师带来高度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也是直接推动音乐教师完成音乐教学工作的主观因素,同时也决定了音乐教师的教育动机强度。音乐教师的职业动机越强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程度就越高。这种动机主要作用于音乐教学行为,即对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音乐教师只有从内心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教育工作中,才能够积极地引领学生。
  (2)艺术性动机
  艺术性动机是音乐教育所蕴含的最古老、最普遍、最具感染力的动机之一,是以声音为主的一种表现手段,主要承载的内容为丰富的情感因素,是通过表演在实践中展现的,最终通过人们的听觉传达到人们的思维、心灵、情感上的一种表现内容。
  音乐教师的艺术性动机是教师对美和艺术的追求与热爱,主要体现在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上。对音乐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动机的教师,他们在从事音乐教育活动中也会表现出强烈的感受和教育职业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就是最大的动力。这不仅是音乐教师走向音乐殿堂的钥匙,更是音乐教师在音乐活动中保持激情、提高艺术素养的前提条件。
  (3)社会性动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们所表现出的需求已经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多的是渴望精神、心灵、文化、艺术方面的需求。这也使得音乐等艺术类教育学科有了新的定位。所以相应地,音乐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上的认同感也在不断增强,音乐教师的待遇也在不断提高,社会对音乐教师的期待也在不断提升,音乐教师得到社会的尊重,这一系列的社会因素都使得从事音乐教育的人员日益增多。
  2.教学兴趣
  从职业的本质特性来看,音乐教师为了能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需要掌握多种丰富而多元化的知识,对各种人物情景和事物发展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同时还能够迅速捕捉到学生兴趣的敏锐点。这也是音乐教师积极、创造性地完成音乐教学工作的心理动力之一。
  (1)音乐教师的中心兴趣
  音乐教师的中心兴趣是指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兴趣,就是音乐学科和音乐教学不断追求和探索的方向。音乐教师不断了解学生的发展兴趣,有利于教师更了解学生、接近学生,有效地研究学生心理发展与音乐学习的规律和关联,以便寻求更多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师的中心兴趣还表现在对自身专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自身对专业持有浓厚的兴趣,也能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比如授课教师对指挥有兴趣,那么教育的学生群体中也会有许多对指挥萌发兴趣的学生:对民间音乐有着浓厚兴趣的教师,同样也能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可以看出,教师自身对某一方面的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便能认真钻研,并在教学活动中或多或少地传递,从而使学生在音乐课程中逐渐体会到音乐的艺术美。而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也不再只是根据教材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带着强烈的兴趣在提高艺术体验和艺术创造;当学生在课程中提出各种问题时,教师也会将其作为艺术的探索去为学生解答问题,而不是将其看作琐碎的事情。这是不断改善音乐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效途径。
  (2)音乐教师兴趣的多元化
  音乐教师兴趣的多元化是指音乐教师除了掌握自身领域的音乐知识外,还要对其他领域的知识有广泛的了解和兴趣。一个人的兴趣广泛程度通常和其知识的广博程度成正比。教师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情感沉淀,才能更好地完成音乐教育工作,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教育工作中。
  与音乐相关的其他艺术类知识也需要音乐教师有一定的了解,如舞蹈、美术、文学、书法、戏剧、电影等,这都是属于不同的艺术形态,但是与音乐一样都有着共同的艺术规律。音乐教师在获取多元化的艺术信息知识后,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激发灵感,让教学活动更为生动活泼。比如戏剧和曲艺与音乐一样,也属于表演艺术,而声乐和器乐的表演也需要借鉴和吸收戏曲和曲艺表演的某些手段和方式。所以音乐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戏曲和曲艺常识,对音乐教学有很大的益处,不仅能够在舞台表演空间和时间上得到有效的把控和掌握,对音乐的咬字、吐字、运腔等手法运用也有重要启示。
  (3)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兴趣
  音乐教师除了要培养和关注自身的兴趣外,还要积极主动地关心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要时刻关注学生,对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具有一定的敏锐度,发掘和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和帮助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方向。
  音乐领域有许多庞杂的门类。由于每位学生所表现出的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化,因此在选择专业时就需要有教师从旁指引,这样学生才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正确的专业,获得长远发展,并取得成功。比如:有的学生爱好歌唱,嗓音好、乐感好,且身形外貌等先天条件都非常好,则比较适合朝着声乐方面发展:有的学生在音乐中有着敏锐的听觉判断力,有很好的识谱能力和音乐记忆力,乐感好,且手型较大,动作反应也敏捷灵活,则可以朝着乐器方向发展,学习钢琴、小提琴等;还有的学生选择了音乐,但是没有良好的嗓音条件,也不具备学习器乐的条件,则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培养音乐分析能力,熟知大量的中外名曲,朝着音乐理论的方向发展学习。
展开
目录
理论篇
第一章 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音乐与音乐教育概述
第二节 音乐教育的哲学原理
第二章 音乐教育教学要素
第一节 音乐教育理论核心素养与审美
第二节 音乐教育的师生心理特征
第三节 中学音乐教师
第三章 音乐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第一节 新课导入
第二节 新课教授
第三节 教学拓展
第四章 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艺术
第一节 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前期准备
第二节 音乐课堂设计步骤
第三节 音乐教学过程与教学动态
第四节 音乐教学设计的艺术
第五节 教学评价分析

实践篇
第五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教学实践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可拓性发展
第六章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听觉思维与情感培养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听觉思维训练
第二节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第七章 音乐教学过程、模式与领域
第一节 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音乐教学过程和模式
第三节 初中音乐教学领域与教学
第四节 高中音乐教学模块与教学
第八章 音乐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第一节 音乐教学方法创新
第二节 音乐教学方法实践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