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家的故事2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18607
  • 作      者:
    老科协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科学院科学大家云集,他们各有学科专长,在探索自然中展示出多样风采,取得了太多骄人的成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天换地做出了特殊贡献。在经年累月地向科学进军的征途中,在日转星移的生活岁月里,既有他们唱出的轰轰烈烈的史诗般的歌声,也有趣味盎然的普通人的生活故事。
展开
精彩书摘
笺木释草快意人生——记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院士
  张志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有这样一位老科学家,他在右眼失明、左眼视物模糊的情况下,仍笔耕不辍,借助放大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忘我工作。他仅在生命的*后10年中,就发表了77篇共计150多万字的科研论文,用对植物学研宄的挚爱和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奉献精神谱写了不平凡的一生。2022年11月16日,96岁高龄的他与世长辞。他就是著名植物分类学家、中国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领域的引领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宄所研宄员王文采先生。
  王文采90岁寿辰于寓所留影
  幸遇恩师,潜心钴研,成一代名家
  王文采院士是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1926年6月5日出生于济南,他的一生先后经历了军阀混战末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反右派斗争、“文化大革命”等,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科学的春天”等历史时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能平安渡过种种战乱、动荡,活到九十多岁,算是幸运了。”
  王文采说,如果说自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是和两位好老师分不开的。一位是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林镕教授。1947年,他在北平师范学院(今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读三年级,当时植物分类学一课由从法国归来的北平研宄院植物学研宄所林镕教授讲授。林教授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每讲解一种植物时,都会拿出该科代表植物的标本给学生展示。林教授还擅长植物学绘图,讲课时把有关植物的花、果等重要特征画在黑板上,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1948年5月初,全班同学到北京玉泉山野外实习,林教授遇见开花的紫花地丁(Wo/a philippica)和蒲公英iTaraxacum mongolicum)等常见植物,就顺手采集下来,为学生讲解这些植物的花的结构,从一朵花的形态,讲到一个科一个属的植物的特征。这次野外实习给王文采留下了深刻印象。王文采年少时曾学习绘画,己有一定造诣,但他对植物的兴趣更浓。王文采对花的变化以及各种花结构之间存在的关系非常好奇,同时也特别佩服林教授的博学多识。暑假期间,林教授又带学生去了天坛公园和香山地区实习。王文采并不满足于此,他和一位同学在课余自行前往北京八达岭、南口镇、门头沟和西山等地去观察不同植物的花。一路下来,王文采攒了好几箱标本,也手绘了很多植物解剖形态图。没有正规的解剖刀片和针,他就用刮胡子的刀片对植物进行解剖;没有可以鉴定植物的参考书,王文采就常去家住西直门附近的林镕教授的家里请教。慢慢地,他掌握了很多植物科、属的特征,对植物分类学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他的宿舍里摆满了植物标本,他随时翻看琢磨,用解剖镜仔细观察花的结构。从此,他“植物迷”的名号就闻名遐迩了。
  如果说是学识渊博、讲课生动的林镕教授把王文采领进了植物分类学的大门,那么,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著名植物学家和教育家胡先骑教授则是将他引入植物研宄深处的第二位恩师。1949年,王文采以全班**的优异学习成绩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动物分类学、生物切片技术和普通生物学三门课程的助教。同年,胡先骑从江西返回北京并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的兼职教授,他的助教是王文采的师兄王富全。王富全热心地向胡教授介绍了对植物分类学很感兴趣的王文采。1949年冬天的一天,胡教授找到王文采,对他说:听说你对植物分类学很感兴趣,你帮我编一本《中国植物图鉴》怎么样?此前,王文采只是慕名胡先骑,与他未曾有过接触。对于这份突如其来的信任和器重,王文采既惊又喜,想到如果自己参加编写工作,能做自己喜爱的植物学研宄,今后就可以常去规模更大的静生生物调查所学习和看标本,就有机会经常聆听名满学界的胡教授等先生的教诲,当即就满口答应下来。后来,王文采回忆此事,觉得自己当时胆子够大,或者说是鲁莽,自己对植物学拉丁文、《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以及中外植物分类学文献全都不懂,仅凭着在课堂上学到的一点植物分类学知识,竟敢接受这样的任务。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胡先骑为中国植物学发展而拔擢英才的卓越眼光。
  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1950年2月,静生生物调查所和北平研宄院植物学研宄所合并,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宄所(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宄所,简称植物所)。一天,惜才心切的胡教授又把王文采找去,说要介绍他到新成立的植物研宄所工作。这对王文采来说真是福从天降。1950年3月,在胡教授的极力**下,未满24岁的王文采从北京师范大学正式调到了“大腕儿”荟萃的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宄所,也让他避开了自己*不善于面对的复杂的人际环境。从此,王文采将自己的爱好变成终身从事的职业,将个人的志向和国家的需求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植物分类学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释放出无尽的能量。
  对植物分类学研宄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志书编研、植物类群的修订和专著性编研等,具体包括文献考证、植物命名、标本采集和鉴定及其数字化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利用分类学研宄编研《中国植物志》,可以了解我国植物物种的数量、分布和用途,查明我国植物资源家底,还可以为植物类群的生物学特性和亲缘关系等后续研宄奠定基础,为自然保护区规划和国家植物红色名录编纂等工作提供重要资料。
  20世纪20年代后,胡先骑等有识之士即开始酝酿由中国植物学家*立编写《中国植物志》。无奈受当时国内形势和条件所限未能实施,这个设想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才被提到国家议事日程上。1950年8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植物分类学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编研《中国植物志》的目标。1956年,中国科学院在面向全国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中,正式将编纂《中国植物志》列为生物系统分类子课题之一。1959年9月7日,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20世纪50年代,为了积累编志经验,植物所和其他一些研宄机构开始编写并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植物所主持编写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王文采先后承担了其中豆科(Fabaceae)、山龙眼科(Prote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和桑科(Moraceae)的大属-格属iFicus)等类群的编写任务。1955年,他发表了**篇分类学论文一《中国山龙眼属和假山龙眼属的二属的修订》,自此走上了分类学研宄之路。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号召科研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贡献。为了满足全国各地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中需要鉴定的大量植物标本的迫切需求,由植物所牵头组织主持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简称《图鉴》)编研项目于1965年启动,至1983年完成《图鉴》各分册及《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全套书共8册的出版。王文采主持并参加了这项科研工作。1971年初,他带领同事和助手们完成了《图鉴》**册和第二册的稿子后,当时负责出版这两本书的出版社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被下放到湖南,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稿件校对。为了尽快出版书籍,王文采*挑重担,从那年春季到国庆节,他在位于北京通县的一家印刷厂的简陋住房里默默工作了半年多,圆满完成了这两本书共2000多页的校对,这两本书才得以在1972年顺利出版发行。在《图鉴》编研工作中,王文采主要承担荨麻科(Urticaceae)、山龙眼科、毛茛科、罂粟科(Papaver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猫牛儿苗科(Geraniaceae)、葡萄科(Vit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和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等十余科植物的编研工作,为他后来深入研宄这些类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随后几十年的研宄生涯中,王文采坚持以任务带学科的宗旨,只要是工作需要,或没有人员愿意承担的科属,哪怕是从来没接触过的类群,他都照做不误,而且兴趣盎然。例如,他还研宄过裸子植物的柏科(Cupressaceae),被子植物的番荔枝科(Annonaceae)、樟科(Lauraceae)、肉豆藉科(Myristicaceae)、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豆科6个属、唇形科(Lamiaceae)青兰属(_Dracocepa/MOT)等类群,另外,还协助秦仁昌先生研宄过蕨类植物,而这些都不是王文采*擅长的类群。
  1987年,王文采、汤彦承及其研宄集体编研的《图鉴》及《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套书图文并茂,共1057万字,9082幅描绘植物主要鉴别性状的插图,记载了我国常见的、有经济价值的近万种高等植物,是认识和鉴定我国高等植物的**部较全面的工具书。这套书出版后应广大读者要求己多次重印。《图鉴》不但满足了当时全国农林牧和药等领域对常见植物鉴定的需求,而且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科学研宄和教学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世界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英国的V.H.海吾德(V.H.Heywood)先生看到《图鉴》后向学术界发言:《图鉴》为植物分类学做了重要贡献。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获奖证书
  2009年,王文采作为10位主要完成人之一的《中国植物志》的编研”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植物志》共80卷126册,是目前世界上*大型、包含植物种类*多的植物学巨著,其编研和出版凝聚了我国四代科学家的心血,全球植物学界都为之震惊。王文采承担并完成了荨麻科楼梯草属iElatostema)等7属206种,毛茛科乌头属(Aconitum)等15属439种[发现1新属:毛茛莲花属(Metanemone)];紫草科微孔草属(Microula)29种[发现2新属:皿果草属(Omphalotrigonotis)和星果草属(Asteropyrum)];苦苣苔科34属254种[发现辐花苣苔属(ThamocAaris)等15个新属]的编研工作。
  《中国植物志》部分作者合影[王文采(**排左五)、张志耘(第二排左七)]
展开
目录
目录
序 i
笺木释草 快意人生——记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院士 1
王绶琯院士与郭守敬望远镜 25
“蓝天碧水保卫战”的科学尖兵——记安徽光机所刘文清院士和
他的科研团队 37
春蚕到死丝方尽——怀念父亲傅书遐 44
一代宗师 风范永存——深切怀念朱葆琳先生 53
聚变梦的开拓者——记邱励俭研究员 66
破茧化蝶 百炼成钢——崔伟宏院士科研工作点滴 77
怀念科学家父亲 90
李小文院士的故事——我心目中的小文 102
品贵祖则荣,德高望更重 112
我所了解的孙汉城先生 125
我所认识的张宗烨——庆贺张宗烨院士米寿 137
缅怀我的老师楼南泉院士——纪念楼南泉院士诞辰100周年 14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