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走近钱谷融文学思想:“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与“文学是人学”
0.00     定价 ¥ 8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058260
  • 作      者:
    陈永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永志教授,男,1937年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于上海师范学院(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所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系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曾担任中国郭沫若学会理事,获国务院颁予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论著有《试论<女神>》《<女神>校释》《郭沫若思想整体观》《论郭沫若的诗歌创作》《灵魂溶于文学的一群——论浅草社、沉钟社》《论郭沫若及创作社》《长勤集》等,其中《试论<女神>》获上海市(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人与文学的关系是文学的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要研究文学,首先要研究人,研究这处在文学活动中心的人。 本书从关于 “人”的思想的叙述,正确认识钱谷融先生、准确解读钱谷融文学思想。钱谷融文学思想具有普适性、包容性、引领性的理论魅力,能发挥为文学的 “人学”理论大厦奠基的历史性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小引:从哪里开始
  这本小册子包含九篇读书笔记,它们的写作时断时续,前后迁延有十年出头。除了个人资质鲁钝而外,还因它们所涉内容均非我专业领域,写时怕出“硬伤”,不得不倍加小心,此外,自二十年前因病致残即足不出户,读书、作文的时间既少,见闻更为所限,所以不仅写写停停,还不断改动,乃至重写。在如此条件下,还不肯罢休,非要将它们写出不可,乃受情感的驱动,这,说来话长,在后记中将有所交代。
  这九篇笔记内容各自独立,可单独成篇,但也互相联系,共同聚焦一个中心 钱谷融文学思想。
  大家都知道,钱谷融先生及其文学思想,自1957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受到长达二十年的严酷批判,而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四十多年来,又广受赞誉。这历史性的转变当然是大家都高兴的。但如果细想一下,在赞誉声之中,却存在两个现象:其一,钱谷融文学思想中的基本概念和命题,诸如“文学是人学”“具体性”“诗意”等都不见于文学理论教科书,未被主流的文艺理论所采纳;其二,赞誉仅停留在人性论、人道主义层面,而这人性论、人道主义,虽为马克思主义所认可,却并非马克思主义,所以,主流的文学理论未能采纳他的观点。但是钱先生却反复表明自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释文学现象的,他还认为自己提倡的人性论、人道主义本就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无关。
  那么,钱谷融先生究竟是人性论者,人道主义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钱谷融文学思想究竟是人性论文学思想、人道主义文学思想,还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这是中国当代文坛必须回答的问题。
  文学是人写的,是写人的,是为了给人看,帮助人进步的,并由人来评价并决定其好坏、去留的。可见,人与文学的关系是文学融 的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要研究文学,首先要研究人,研究这处在文学活动中心的人。
  然而,问题恰恰出在这里。
  《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5期,以《问题与方法:社会科学如何开启人的研究》为题,发表了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的文章。学者们认为,尽管各个领域对“人”的研究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基本状态却是共同的:“在目前中国的社会科学中却存在一个习焉不察的现象:‘人是什么’,围绕这个基本观念和知识命题,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社会科学在中国被恢复以来,并没有经过规范的讨论,事实上也没有形成不言自明的基本共识”;对“人”的研究中,“人性”是主要的问题,“人”研究缺乏,人性研究必然不足,于是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虽然人性的讨论本身不再受到重视,但在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中,人性假设还是或隐或显地成为我们探讨许多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出发点。”——这一现象的确存在,即使在以人、人性为研究对象的某些“人学”理论著作中对于人、人性的见解也并不相同。
  ……
展开
目录

001 小引:从哪里开始

005 一、人是什么——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
007 (一)人是自然存在物与人的自然本性
009 (二)人是类存在物与人的类特性
013 (三)人是社会存在物与人的社会性
022 (四)人是个体存在物与人的个性
028 (五)人的本质,大是历史的主体

037 二、历史“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笔记
039 (一)基本原理与从属性原则 录
045 (二)核心思想
058 (三)基本原理、从属性原则、核心思想三者的辩证统一
061 (四)正确认识历史唯物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
068 (五)再申述
073 三、“人道主义精神”观的确立与完善——钱谷融先生从接受广义人道主义到接受历史唯物主义
076 (一)“把人当做人”:“人道主义精神”观的确立及其特点
082 (二)“对人的信心”:“人道主义精神”观的完善及其性质
100 (三)普遍人性、人与自然平等:“人道主义精神”观的重要
108 (四)怎样看待“人道主义精神”观

115 四、“文学是人学”——钱谷融先生关于文学本质的观点
117 (一)“文学是人学”的内涵其历 
126 (二)抓住文学的根本,契合历史的根本史发
130 (三)钱谷融先生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原因

141 五、“具体性”学是人——钱谷融先生关于文学创作基本特征的观点
143 (一)“具体性”的内涵
144 (二)“具体性”对几个文学理论问题的新解释
152 (三)“具体性”的哲学与文学的依据

159 六、“诗意”——钱谷融先生关于文学作品最高审美品格的观点

203 七、作为文学批评价值标准的“人道主义精神”——钱谷融先生关于文学批评两个价值标准的观点

249 八、“真诚”——钱谷融先生关于作家、批评家的人格的观点

269 九、钱谷融文学思想及其深远的理论意义——钱谷融先生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性贡献

311 小结:归于何处?

317 后记:为了一个无力了却而又必须了却的心愿学

329 附记:写在读毕校样之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