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情几许:六游欧洲故事多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058258
  • 作      者:
    应齐民
  • 出 版 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应齐民,196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军垦农场劳动锻炼,后原本应调往武汉市政府机关当公务员,却执着选择回归教师队伍,在大学讲席上执教多年,教授“写作”“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等课程,直到2005年退休。他一生热爱文学,积极写作,于20世纪60年代起便在《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等多家本地主流媒体及杂志上发表作品,并著有30万字长篇小说《浮云里》。同时,他周游世界,先后游历过四十多个国家,写就了数十万字的游记。
展开
内容介绍
  旅游是一件美好而奇妙的事,爱是“忍不住靠近”的心动。旅游团中的男女团员从一般的团友关系,发展成爱慕甚至恋爱对象,这些巧遇是值得记录和思考的。
  正如希腊谚语所言:“美的东西,就意味着难。”写作毕竟是心灵之业,我在落笔时努力做到形象鲜明,节奏适宜,尽我所能地使读者乐意读下去,如果能与读者心照神交,让读者产生清甜喜感,则善莫大焉,功德圆满。
展开
精彩书评
  ★写一本书,就是一次可怕的、让人殚精竭虑的拼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的疾病折磨。若不是受到他既无法理解也无法抗拒的魔鬼的驱使,一个人是断然承受不了这件事的。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
  
  ★一个伟大的作家必须具备两样东西,首先你必须看透这个现实,第二你必须具有魔法般的能力。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
展开
精彩书摘
  《风情几许:六游欧洲故事多》:
  曹齐的“专职摄影师”昌剑也给曹齐照了一张相。昌剑很少让曹齐帮他照相,他认为曹齐的技术不行,选景不会选,拍照手又有些抖。
  随后,团队到了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是蜚声中外的高等学府,培养了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因斯坦、黑格尔、叔本华等一大批学界大师都曾在该校任教。马克思、恩格斯曾就读该校。
  曹齐发现他们所参观的柏林大学这幢大楼周边没有围墙,也没有院子,就在马路边。大门就是大楼的大门,并不算大。无人守门,人们可以自由出入,并且可以直接上楼。曹齐靠着楼梯栏杆,昌剑给他照了一张相。曹齐有个习惯,到了外国某城市,只要有机会,一定争取看看当地的大学。而且在游览某大学时,他总有一种梦想——我要是在这所大学读过书该多好!他很羡慕这里的大学生,但没有嫉妒,更没有恨,他的想法不是为了名利,仅仅是一种希冀。此时,他又产生了这个想法,这个梦想虽然美好,可是不能实现。
  曹齐和昌剑刚离开柏林大学,成都的两位女士和李步也来到这里。两位毕业于医学院校的女医生以及一位大学副教授来参观柏林大学,太正常不过了。
  李步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品学兼优,高中毕业后考取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曾赴英国留学,回国后在西安某大学教书,33岁就被聘为副教授,可谓少年得志。他本来有一个女朋友,年轻貌美,清丽柔婉。第一次见面,女孩就顾盼神飞,颇有眉目传情的意思。在恋爱期间,他们顶多只牵牵手,从未越雷池一步,可说是未食禁果,干净纯真。然而造化弄人,就在婚期的前一年,女孩因癌症去世。李步悲痛万分,心灰意冷,从此未找女朋友,直到现在。这次参加旅游团,李步忽然发现朱也微外貌神态很像他原来的她,这使他惊奇,引起他极大的兴趣。自从朱也微为李步拍照之后,两人逐渐熟络起来,自然而然地交换了彼此的籍贯、姓氏和职业,而对于年龄,他们默契地选择了避而不谈。
  旅游团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团友,只要愿意,可以很快相识。一般来说,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人们都很热情、主动、友好。俗话说:“同船过渡,五百年修!”现在一个团里的人,一起坐飞机,一起坐汽车,一起坐轮船,还不知要多少年才修得到呢。
  不一会儿,团队来到马恩广场,这是今天最后一个景点。该广场位于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东岸的公园内。广场的马恩雕塑铜像,马克思是坐着的,恩格斯站在他的左侧,两位伟人都神情肃穆地目视远方。该雕像在两德统一后仍然保留,表明德国是一个尊重历史和民意的国家。铜像后面是一面白色的展示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的浮雕墙,铜像前是两块黑色的双面浮雕板,浮雕图像反映的是工人运动的场景。
  马恩广场入口处,有8面高大的金属宣传墙,上面印有很多照片,描述了国际工人运动史。其中有两幅金属宣传墙的内容是反映中国革命的,一幅是人们高举镰刀斧头和镢头,另一幅是青年们在慷慨激昂地宣讲抗日救国。
  在马恩广场,魏荷显示出她的权威,只见她“集合”的号令一发出,“十一金钗”都整齐地站成一排,她左右看了一下,随即命令大家分成两排站在马恩塑像前,她也归队,站在前排最左边。她客气地请昌剑给她们照相。昌剑接此任务,十分乐意,他使出浑身解数,给她们照了三张相,大家都表示感谢。中国女兵转业后在两位伟人塑像面前照相,非常有意义。
  据称,中国游客来此游览都比较仔细、认真,也喜欢在塑像前照相,这大概与中国国情有关。由于各国游客喜欢坐在马克思的膝盖上照相,此处已露出黄铜的本色。
  晚餐后,大家回酒店休息。躺在床上,朱也微有点失眠。朱也微从首都机场集合时,就发现李步不同凡响,他给她的感觉是沉毅坚定、英气逼人。一听他的口音,十分亲切,好像是老乡,因为他说话的腔调颇像她的父亲。朱也微的父母亲都是苏州人,父亲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成都某厂当技术员。结婚后,母亲从苏州调往成都当中学教师。朱也微是家中的老幺,父母亲和比她大几岁的哥哥都宠爱她,而她却没有骄娇二气,从一个温婉乖巧的女孩平平和和地长大。从重点小学到重点初中,再到重点高中乃至到重点大学,她一直是“重点”,是不折不扣的“学霸”。在大学同学中,谈朋友的不在少数,她却一直没有谈,虽然有追求者,却一一错过。有人说她孤傲、高冷,她也不在意。父母虽然比较着急,但非常开明,从不露一点声色,从不“逼”她,她也感到轻松自由。
  第二天早餐后,大家从柏林出发,前往德累斯顿。凡参加过团队旅游的同志们都知道,早餐后集合上大巴是大家最愉快的时刻,经过一夜休息,昨天的疲劳基本消除,精神焕发,头脑清醒,个个面带喜悦。汽车开动前,领队小周先向大家问好,然后清点人数。为了提醒大家避免把贵重物品遗忘在酒店,他幽默地请大家先摸摸脸,看戴眼镜、有假牙的团员是否都戴上了,然后又请大家摸摸耳朵、脖子,看耳环、项链是否都戴上了,最后又请大家摸摸手指、手腕,看戒指、手镯、手链、手表等是否都在。有趣的是,小周提醒大家时,是用唱小调的方式进行的,他唱一句,大家跟着唱一句,如摸摸你的小脸蛋(看眼镜、假牙等);摸摸你的小耳朵(看耳环)……大家跟着他唱,颇有趣味。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东欧风情圄
一、德国
二、捷克
三、斯洛伐克
四、匈牙利
五、奥地利
六、俄罗斯

第二章 西行散记
一、梵蒂冈、意大利
二、奥地利
三、德国、瑞士
四、卢森堡
五、法国

第三章 北境奇遇
一、俄罗斯·圣彼得堡
二、芬兰
三、瑞典
四、丹麦
五、挪威
六、俄罗斯·莫斯科

第四章 爱琴海的传说

第五章 伊比利亚的阳光
一、西班牙
二、葡萄牙

第六章 不列颠的诗与远方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