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森林之子
0.00     定价 ¥ 56.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5109466
  • 作      者:
    [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克拉夫季耶维奇·阿尔谢尼耶夫
  • 译      者:
    王宁
  • 出 版 社 :
    西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森林之子》是一部讲述人与自然关系的俄罗斯文学中篇小说,提出了当前严肃的、发人深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 该部作品已分别被苏联导演和日本导演搬上了银屏,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1976年由日本导演黑泽明导演的相关影片《德尔苏·乌扎拉》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宁,1970年10月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主任,俄语笔译学科带头人。作为长春大学主要参与者参与了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王金玲团队与俄罗斯世界基金会、叶赛宁梁赞国立大学、国立叶赛宁自然保护区博物馆、俄罗斯作家协会、太平洋国立大学、俄罗斯-亚美尼亚斯拉夫大学等国外科研机构的科研合作与翻译合作项目。完成庆祝二战胜利70周年研究成果《东方战场的伟大胜利》、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俄罗斯侨民文学整理与研究”的主要翻译工作。完成叶赛宁诗歌汉译著作1部,完成中俄作家协会合作框架下的中俄当代小说互译项目,完成8部俄罗斯当代小说的汉译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1902年和1907年,沙俄军官阿尔谢尼耶夫两次率领勘探队到乌苏里地区探险,都巧遇赫哲族老猎手德尔苏·乌扎拉。德尔苏·乌扎拉为勘探队充当向导,1907-1908年他们一起研究了乌苏里斯克边疆区,乌扎拉还在考察的过程中挽救了阿尔谢尼耶夫的生命,与之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本书讲述了很多他们在森林里考察和打猎时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德尔苏对大自然的了解与尊重以及他的示范与见解,让人们了解到大自然的伟大与残酷——人类是可以和应该与大自然和平相处的,当大自然被破坏时,人类将是第一个遭殃。
展开
精彩书摘
Ⅰ.启程
1907年1月至4月,我一直忙于写上一次考察的总结,到了5月中旬才有时间筹备新的考察旅行。
筹备工作总是充满乐趣。考察的总体计划早已确定,只剩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敲定。
这次我们的考察任务是锡霍特-阿林山脉的中部,即北纬45度至47度的沿海区域。计划从去年考察的终点——杰尔涅湾向北行进。时间如果允许,然后再沿比金河向西前进,直至乌苏里江。
1907年的考察组织工作与去年的大致相同,只是在去年的经验基础上对几个点进行了修正。
本次考察队的人员组成包括九名步兵,植物学家N.A.德苏拉维,基辅大学的学生P.P.博尔达科夫,我的助手、陆军上士A.I.梅尔兹利亚科夫。此外,我们还请了A.I.梅尔兹利亚科夫的弟弟G.I.梅尔兹利亚科夫为我们制作植物标本。
与上次考察不同,这次我们决定用骡子代替马。因为骡子比马更健壮,更适合走山路,而且也不挑饲料,更好喂养。但是骡子特别不善于走沼泽地,容易陷进泥潭而死。原来的两条狗——树怪和阿尔巴仍然留在考察队。
在马队的装备上,我们也不得不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经验表明,鞴绳的用处不大,而且还容易被树桩和灌木丛缠住,马的行动会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有时甚至是寸步难行。马常常会用嘴撕扯掉鞴绳,把它们弄丢。特别是在潮湿的阴雨天气,鞴绳更容易绊倒马导致意外发生。我记得有一次,一匹马掉进了一个水坑,鞴绳的限制导致马站不起来,最后马就死了。因此,这次我们买了粗绳子代替鞴绳,此外,我们还买了双层马笼头和铃铛。
考察所需经费依旧是阿穆尔沿岸区总督P.F.翁特别尔格提供的。他给我们提供了3300卢布,经费使用情况如下:
前期筹备费721卢布64戈比,路费1211卢布55戈比,饲料费381卢布66戈比,考察队成员的给养费822卢布7戈比,向导和翻译人员的佣金533卢布12戈比,超支370卢布4戈比。
在生活备品方面也做了一些调整。例如,这次我们没有带铜制茶壶,因为铜制茶壶太沉,壶嘴还经常掉,需要不断地用焊锡修补。和铜制茶壶相比,搪瓷壶不仅结实便宜,而且很轻巧。
此外,还购置了粗帆布袋做驮包。以往用的都是白铁皮盒子,它们不仅容易坏,还容易变形。所以,这次我们用粗帆布袋代替了白铁皮盒子。
徒步旅行的路上也无须带太好的茶叶,因为徒步旅行时喝的茶都是在篝火上煮的,无论多好的茶经这样一煮都会有股烟味。
为了在路上遇到河的时候能去捕鱼,我们还带上了钓鱼竿和小拉网。
至于寝具用品,这次我没带充气橡胶枕头。这种枕头的缺点是冬天躺在上面非常凉。而且只要是破了针孔那么丁点儿的洞,枕头就用不了了,因为你根本找不到漏气的孔,就算是找到了,也补不了。所以我决定带个普通的绒毛枕头,这种枕头更轻便,最主要的是,枕着它睡觉脑袋会感到很暖和。 徒步旅行中最重要的还有一件事——确保火柴不受潮。因为旅途中常常会遇到让你全身湿透的暴雨天气,在这种情况下,用任何皮质的或橡胶质的东西去包裹火柴都没有用。在下雨天,火柴就是点不着,哪怕它一点儿也没湿。保存火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火柴放到一个盖得严实的木质盒子里。受潮时,木头膨胀,盒盖就会盖得更紧。我把这盒干燥的火柴放在自己的随身背包中。我还给步兵们买了带抽拉绳的胶皮烟荷包。此外,我们还带上了打火石、火镰、火绒和点火用的干抹布,以备不时之需。
考察所需的工具及仪器与去年大致相同,只是新增加了一些木工工具,如小拇指粗的钻孔器、刨子、凿子、锉、带整锯器的横锯等。有些标本经过防腐处理后需要保存在锌铁罐里,因此还要带些封焊用的焊铁、锡、卤砂和盐酸。此外,我还带了凿制小船用的工具——这是一种可以旋出圆刨花的小手斧。相机胶卷为了防潮也要放进锌制盒子里,每个盒子里可以放12个胶卷。我们还带了一些可以送给土著人的小礼物,如串珠、纽扣、绒线、丝线、小镜子、铅笔刀、耳环、戒指,以及各种小吊坠儿、项链、玻璃珠等。对土著人而言,最贵重的礼物莫过于骑兵团用的那种别丹式步枪和子弹。如果能得到这两样东西,即使让他们赴汤蹈火,他们也在所不辞。
启程前一个月,我就派A.I.梅尔兹利亚科夫去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买考察用的骡子。骡子要买那种没钉过掌、脚力强健的。买好骡子之后,A.I.梅尔兹利亚科夫负责把它们用轮船运到雅吉特湾,然后留三个步兵在那里看护骡子,而自己则需要继续前往沿岸地带去安排补给站事宜。这样的补给站我们打算设置5个,分别设在雅吉特湾、杰尔涅湾、科马河、阿姆古河——古姆胡河和库兹涅佐夫角。
4月,所有工作都准备就绪了。A.I.梅尔兹利亚科夫先启程去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而我还有一些前期工作要做,所以还要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停留两周左右。
利用这两周左右的时间,我派扎哈罗夫到阿努钦诺河谷去寻找德尔苏。德尔苏此时应该已经回到乌苏里铁路附近,在那里听候我的调遣。扎哈罗夫骑着驿马从阿西诺夫卡村出发,挨家挨户地找,见到人
展开
目录
I.启程
II.旧教徒与寻金者
III.打狍子
IV.第一次远足
V.在山中
VI.遭遇洪水
VII.返回海边
VIII.考察小克马河
IX.李存斌的故事
X.在海边
XI.瀑布
XII.艰难穿越古鲁姆别河河谷
XIII.古松河下游
XIV.塔霍别河上的索伦人
XV.后乌苏里边疆区的心脏
XVI.纳赫塔河谷
XVII.德尔苏的遗嘱
XVIII.海把头归来
XIX.翻越锡霍特阿林山脉
XX.德尔苏之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