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中西儿童文学理论对话史论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范式演进
儿童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观
礼与中国儿童的身体建构
复演说是一种弱成人中心主义
儿童本位论为什么在中国扎不下根来?
想象力是“保卫”出来的?——儿童文学理论中“退化论”之批判
中国儿童文学中的身体意象
从逃亡到归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生态儿童文学
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叙述方式及其对“自然”的建构
离开作者的抒情言志,哪里是儿童诗的生存空间?
反抗现代化——20世纪儿童文学现代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草房子》谈中国儿童文学之走向世界
第二辑 对话诺德曼
儿童文学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事业?
儿童文学是一种保守的文学?
儿童文学不只是写给儿童的——关于儿童文学中“双重隐含读者”问题的探讨
儿童文学并非一味简单的文学——关于儿童文学中“双重文本”问题的探讨
不对称的镜像——中西儿童文学理论对话录
分裂性是儿童文学的宿命?
怎样看待“乐趣”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
从行为语言/言语行为的角度看图画书
让读者学会抵抗文本是儿童文学文本的一项职责
诺德曼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现代转型
第三辑 中西儿童文学理论对话的现代性
阿尔都塞的主体理论对儿童文学的意义
贝特尔海姆的童话精神分析及齐普斯对他的批评
关于“童话的神话化”
建构论和文化达尔文主义
在对童年的表演中建构童年
人格面具和面具人格
“儿童的秘密”和“对儿童的秘密”
大众传媒和儿童文学存在论上的危机
读图时代:成长的洒脱和困窘
成人儿童化对儿童文学的意义
后殖民视野中的中国儿童文学
走出现代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