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香河纪事 小说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231113
  • 作      者:
    刘仁前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仁前,笔名瓜棚主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泰州市文艺界联合会主席。1961年11月出生。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曾获《中国青年》全国小说处女作征文奖、汪曾祺文学奖、中国当代小说奖、中国散文年度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施耐庵文学奖特别奖、《安徽文学》奖等。
  著有长篇小说《香河三部曲》《香河》《浮城》《残月》),中短篇小说集《谎媒》,散文集《瓜棚漫笔》《楚水风物》《那时,月夜如昼》《爱上远方》等多部,主编《里下河文学流派作家》丛书多卷,著有长篇纪实文学《“民抗”司令——任天石烈士传》《丹心如虹——谭寿林烈士传》。作品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国小说家代表作集》《中华文学选刊》等多种选本。长篇小说《香河》,被誉为“里下河风情的全息图”“里下河版的《边城》”,2017年6月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搬上银幕。
展开
内容介绍
  《香河纪事》是里下河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刘仁前的短篇小说集,是其继长篇小说《香河》之后,对“香河文学地理”更深情的挖掘。
  《香河纪事》包括《喊工》《拔菜籽》《开秧门》《栽棉花》《开夜工》《看场》等15部短篇小说,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当它们最终融为一体时,便形成了一个自足又特殊的小世界,勾勒出一幅惟妙惟肖的“里下河风情的全息图”,以文学的形式呈现出一段特殊的历史。
展开
精彩书摘
  《香河纪事》:
  各家各户起床啰——起床烧早饭噢——
  虽然,祥大少喊的,与阿根伙喊的,字面上并无差异。但,听起来相差就大了。前面介绍了,阿根伙的嗓子洪亮,准确点儿讲,“洪亮”一词用在阿根伙身上,不是并联,是偏正,主要是“亮”。这跟他能唱一口好听的小淮调,不无关系。
  不止于此,他能在那帮女人面前肆无忌惮地“眼馋”“手痒”,跟他能唱一口好听的小淮调,亦不无关系。阿根伙的小淮调从哪儿学会的?没人去细究过。好在阿根伙不拿大,对妇女们可谓是有求必应。每回,他几乎都是从具有红色基因的“贫农、下中农”开唱,引出“带彩”的小僧尼之后,让自己的小淮调达到高潮。
  与阿根伙的“亮”嗓不同,祥大少的嗓子,用得上一个词:粗犷。如若要细细追究的话,祥大少的嗓音特点重在“粗”字上。不止于此,听惯了祥大少喊工的,还能听出他与阿根伙语句间隙的差别。与阿根伙亮嗓一句完整地喊出口不同,祥大少在“各家各户”与“起床哕——”之间,似有停顿,而第二句“起床烧早饭噢——”则紧跟着,听上去命令的意味要浓些,强势、霸气。阿根伙,有时会学前任的喊法,终究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因此喊声“霸气”的时候,少。全村人都知道,“芝麻粉”祥大少有“三好”:玩牌、听戏、打老婆;祥大少的老婆,在整个香河的婆娘当中,都够得上一个词:标致。白果子脸上一双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会说话,撩人。匀称的身子,前挺后翘,让村上男人见了眼痒、手痒、心痒。尤其像蔡和尚、瘌扣伙这些光棍汉,当然也包括阿根伙,三十出头了,依然是光棍一条。他们这些男人,在如此标致的女人面前,口水早就不知淌出多少个三尺长了。只是吃惧祥大少,身高马大的,又是一队之长,惹不起。果真不识相,只能是找死。
  于是乎,这帮光棍堂儿单身汉,手痒?自己往墙角上掼。心痒?只能夜里钻进被窝自残。唯一能做的,也只有解解眼馋。这些男人,见着祥大少家哑巴婆娘,一个个毫不掩饰地,把自己变成了带彩的狼,两只眼放着绿光,真恨不能眼光里长出手来。
  就是这样一个令多少男人垂涎的婆娘,祥大少对她通常的礼遇却是一个字:打。
  与村上其他男人打女人不同,祥大少很少将自己老婆关在家里打。祥大少打老婆颇具形式感,拽着他老婆长长的黑发,在龙巷上拖,一拖几个来回。只听到那婆娘哇哇哇叫,听不见回嘴。
  如此标致的女人,是个哑巴,且不能生孩子,怪可惜的。这也让祥大少打老婆,变得十分理直气壮。
  祥大少打老婆打累了,严谨说来,应该是拖累了,便会从怀里掏出那台随身带着的半旧不新的半导体,听戏。
  祥大少所谓“听戏”,便是听革命现代京剧选段。什么《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什么《提篮小卖》之类。想听别的,门儿都没有。
  有时候也听《浑身是胆雄赳赳》。过分了不是,一个如此标致的哑巴女人,被你个大男人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只能眼泪汪汪地回家,给你做饭。你还《浑身是胆雄赳赳》了?背地里,也有看不过去的,指着祥大少脊梁骨叽咕几句。
  这样的叽咕,有如春天田野上的微风,给祥大少挠痒痒呢,没任何杀伤力,祥大少根本不会理睬。那几年,他正“红”在势头上,哪个也不敢公开站出来,替哑巴女人鸣不平。尽管大伙儿都知道,这标致的哑巴,怪可怜的。
  其实,后来祥大少常年听的,多为淮戏。香河一带,原本就有听淮戏的传统,只不过中间有几年大搞“破四旧”,阵势搞得蛮大的,老淮戏都给破掉了。上了年岁的,只能在自家灶台后面哼哼,不足为外人道也。要不然,像阿根伙,哪能唱得一口小淮调?
  等到祥大少的半导体里有了什么《打金枝》,什么《牙痕记》,什么《铡美案》之类,已经是以后的事情。祥大少的运势反而差了。
  听革命现代京剧的那会子,祥大少“芝麻粉”当得正带劲。在大队部开会时,面对香元支书,自己表态发言也好,接受香元指派的任务也罢,高门粗嗓,劲爆得很,从不拖泥带水,从不口出软语。
  同样劲爆的,还有他裤裆里的小老二,雄赳赳气昂昂的,俨然一介武士。每天夜里,在哑巴婆娘身上,折腾来,折腾去,不到精疲力竭,不来个一泻千里,断不收兵。白天嘴上再劲爆,夜里躺在床上,总会想着自家的香火,如若在自己手上断了,自己绝了后不谈,还要落顶“大不孝”的帽子,那不是要挨全村人耻笑?更对不起自家的列祖列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旧礼,老辈人传下来的,祥大少懂。
  细皮嫩肉的哑巴婆娘,身上那地方,恨不能掐得出水来,可就是不争气,让祥大少的好雨总是落在荒田里。祥大少再不死心,也没办法。心里头郁闷。
  ……
展开
目录
喊工
拔菜籽
开秧门
栽棉花
开夜工
看场
罱河泥
缴公粮
上“大型”
村小
文娱宣传队
大队部
大瓦屋
代销店
豆腐坊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