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崩溃后,蒙古崛起于北方,灭金吞夏,面对军事和政治实力强大的蒙古汗国,当时富有盛名的僧人贡噶坚赞考虑到乌思藏的命运,最终同意作为代表赴凉州商谈西藏归附事宜,怀揣的乌思藏民众和僧人的未来和希望,经过长途跋涉,于1247年与蒙古汗国代表阔端举行了“凉州会谈”,实现了蒙古汗国中央在西藏地方建立了行政体制,奠定了元朝西藏地方政府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治理的政治基础。小说以乌思藏僧人贡噶坚赞为主人公,以其视角展现当时西藏各方势力此消彼长的社会现实,讲述了宋末元初的西藏是如何最终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纳入中国版代的历史风云。
“米酿国曾答应霍尔人去征战时协助派兵,当成吉思汗要去攻打花剌子模国时,他派使者到米酿让他们出兵。当时驻防贺兰山西侧的大臣阿沙干布看不惯霍尔人的嚣张和蛮横,说:‘气力既不足,何以称汗为?’霍尔使者气愤地拂袖而去。如今,霍尔人正以此为借口派兵围攻米酿。”衮邦确塞心有余悸地说。
“他们可是一股可怕的力量,既然之前来过博的边界,今后肯定还会再来的。”罗追西热说这话时,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
……
贡噶坚赞站在阶梯上,目送他们走远,心里却是翻江倒海,一个民族的命运此刻就捏在自己的手里,这比传法难很多啊!稍有不当就有可能像米酿人一样,从此销声匿迹,再也无法寻踪。他只是一名老僧人,在与霍尔人谈论磋商时,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保护己方的利益。
阳光照在院子中央的旗杆上,风不停地撩拨着上面的彩色经幡,发出哗哗的声响来。远处的墙角下几只狗蜷缩在那里,一名老僧提着木桶,步履蹒跚地走着。
歌声渐渐微弱下去,贡噶坚赞拿衣袖擦拭脸上的泪水。他从马背上再次回头看,寺院红墙和上面的黄铜经幢醒目地映入眼里,细细的桑烟依旧升腾;那些三色民房和来送他的萨迦人,让他的心绪难以平静,眼眶再次潮热起来。他赶忙扭过头去,望着前方的霍尔人。
第一章-001-
第二章-027-
第三章-053-
第四章-083-
第五章-106-
第六章-135-
第七章-164-
第八章-193-
第九章-221-
第十章-246-
第十一章-272-
第十二章-298-
第十三章-325-
第十四章-347-
第十五章-362-
《乌思藏风云》展现了次仁罗布在写作中对个人抉择和民族命运的永恒关注,更体现了藏民族精神的古今融通,是对当代藏族写作的新探索。
——阿来(茅盾文学奖得主)
正如高原雄狮那淹没大地的猛啸,《乌思藏风云》以富有原始生命力的笔触重新唤起了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震撼、深沉,却又细腻、辽远。
——徐则臣(茅盾文学奖得主)
铸剑为犁的时刻,峻拔而又惆怅;风云际会的瞬间,迷乱却又澄澈。这是次仁罗布才有的笔意与笔力。史与诗不就是应当如此舒卷的吗?
——弋舟(鲁迅文学奖得主)
次仁罗布的《乌思藏风云》以真实的藏地事件为支点,以个人的,细节的,局部的写作为抓手,撬起的却是有关历史、民族、命运的宽阔凝思,它不乏让人揪心的微妙,也不乏让人激昂的荡气回肠。在一个写作太趋小眉小貌的时代,次仁罗布却卓然而反向地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凝重、雄浑、深厚的史诗。
——李浩(鲁迅文学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