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突发事件
胡秋沉着脸踏进褐村村室大门,这里是陈胡县“农业综合开发指挥部”。进门时才发现脚下一摊鸡屎,躲闪不及,刹那的迟疑扰乱了他的平衡,抬起的左脚却绊在右腿上,差一点摔倒。待他站稳身子,蹭着脚上的鸡屎,冷脸上又挂上一层霜,与六月的天气极不协调。
他看到一位身着浅蓝短袖、深蓝运动裤的女同志匆忙从屋里出来,黑着脸瞟了一眼,想必这就是陈胡县办的新任主任陈姝了。
只见她飞奔到胡秋跟前,随着伸出的手,还有粗哑的声音:“胡主任,有失远迎!有失远迎!袁侨刚才打电话,说您要来,我这正要出门迎接您呢,不想您已经进来了。走,走,快进屋。”
胡秋没有接她伸过来的手,也没有应她的话,径直走进屋里。她甩了一下手,好像要甩掉尴尬,连忙进屋倒水。一次性塑料杯仿佛故意捣乱,遇热水缩成了一团,热水流出桌面,滴到胡秋的裤子上。她连忙找餐巾纸帮他擦拭,一边说:“胡主任,您看,我一见市里领导,心里紧张得跟这杯子一样,都缩成一团了,话都不会说了。本来要去市办汇报的,工地上走不开。”
胡秋依旧绷着脸,听陈姝这样说,面色缓暖,不客气地说:“你们工程进度全市垫底儿,省办天天催,要求两天报一次进度。陈胡拖了全市的后腿,知道吗?现在啥情况啊?”
陈姝说:“规划已经完成了,挖沟今天开工,机手定的是十点十分,十全十美。袁侨他们都在工地。”
胡秋反问:“今天才开工?都已经进驻二十多天了,施工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庄稼噌噌地长,要清障就会牵涉青苗补偿,你们能处理好吗?如果工期安排得当的话,完全可以避开青苗补偿。”
陈姝想解释一下,说说眼下的困难,一看胡秋的态度,转而说:“是,是,胡主任,您批评得对,主要是我刚到这个单位,没经验。没经验也不是借口,主要是个人能力差,方法不对头,耽误了工期。不过,您放心,我们一定会迎头赶上。今天已经开工了,进度很快就上去。”
胡秋“哼”了一声起身,双手背在身后,死死地站定,看着墙上的规划图,继续挑毛病,什么项目区设计不合理、位置偏远、道路不顺、周边环境差等等。
陈姝忐忑不安地站在他身后,看到胡秋白衬衣上许多泥点子,伸手想替他弹掉,想他正在气头上,别自讨没趣,又把手缩了回来。她听袁侨说过,这胡主任“刁”得很,各县办的主任都怕他,嘴上从不留情,针针见血,一针都能把人“扎”死。陈姝想着怎么能先让胡主任的情绪平静下来,然后,留他吃个饭,缓和一下局面。所以,胡秋说话时,她一直哈着腰,一脸唯唯诺诺,并没有接话。她知道领导发火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闭嘴,任他纵情燃烧,自然冷却,解释等于火上加油。
胡秋独自说着,突然听到一个女人甜美的声音“您有电话了,请接电话哦”。他停住,惊诧地看着陈姝,出啥幺蛾子啊?还说普通话。随后,又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手机。陈姝小心翼翼地说,我的手机,来电话了。胡秋看她正在摁电话,那女声又来了,“您有电话了,请接电话哦”。她又摁了,好像较劲儿似的。胡秋看着她,抬了抬下巴,示意她接电话。她不好意思地说,没事儿,是袁侨。第三次女声再起时,胡秋把持不住了,说:“你倒是接啊,需要我回避吗?”于是,陈姝摁了绿色通话键。
胡秋这才仔细打量起这个女主任,高挑个,黄皮肤,头发短得不能再短了,再短一点就是男人的发型了;一张长方形脸,棱角突出,缺乏女性的柔润;双唇由于干绷也缩小了唇形,严重影响了美观。要说有啥特色,就是那双眼睛了,温润有光,眼白有些发蓝,正是所谓婴儿蓝,这蓝更衬出黑眼珠的黑,也许就是所谓的清澈吧。女人到这年纪,还有婴儿蓝,倒也难得。
电话的声音很大,里面乱糟糟的,袁侨的声音传过来:“陈主任,出事儿了。挖沟现场,聚集了很多闹事的人,有个人拿着刀,挡住挖掘机,扬言谁敢挖他的地,他就捅死谁。看样子酒喝多了,在那里发疯骂人。机手被围困,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只见陈姝目瞪口呆地听着,眼睛都没有眨一下,显然她没有料到会有突发事件。胡秋问:“出事儿了?”陈姝回过神来,说:“胡主任,实在不好意思,您都听见了,我就不陪您了,我得去工地看看。您哪,先回市里,过两天我专门到市办汇报情况。”
胡秋犹豫了一下,说:“要不我跟你一起去吧。”她说:“不用了,您先回吧,我们能处理好的。”胡秋对慌里慌张的陈姝说:“让袁侨给乡长打电话啊。按以往的惯例,乡里要对施工环境负责的。”继而他又换一种上级的口气说:“其实,像这种情况,你不用去现场,让袁侨处理就行,他有经验。”陈姝说:“如果袁侨能处理,他就不会打电话了,他知道您在这儿。”
胡秋也感到事态的严重性,说:“要不,报警吧。”陈姝说:“我先去看看,这种群体性的事件,警力少了解决不了问题,多了反而会激发更大的矛盾。大批动用警力是要上级审批的,等待审批的过程,啥事都耽误了,我先走了。”说着旋风一样飘出了屋子。
胡秋望着陈姝急匆匆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