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牛酒店》:
经过半个多月的调养,老人渐渐恢复了健康。他自我介绍道:“俺名叫苏米,今年六十九岁,原是四川宜宾酒厂的酿酒技师。老伴因疾病去世,俺才孤身一人到北京看望读书的儿子。俺到北京后经过一番折腾才找到儿子读书的学校,听儿子的同班同学们说,他在一个月前上街参加游行时被警察抓走了,现在到底是死是活,始终没个音信。俺在北京一边讨饭一边等儿子的音信,这一等就是三个多月,到头来却没有见到儿子一面。无奈之下,俺才出北京过霸州到沧州,又从沧州经南皮县到宁津县,再从宁津县过德平到卧牛县城,一路讨饭流浪到了此地。算起来,俺已经四天三夜没有吃一口饭了,昨晚进城后走到店铺门口就饿晕过去了。”季老爷听了老人的身世,又念老人家无依无靠,便收留他在鸿发贸易货栈打杂工度日。苏米对季老爷的救命之恩和收留之情一再表示感激。
苏老先生虽已年迈,但心却不懒。他早上起床在店里打扫卫生、烧开水,跑里跑外地照顾店里的生意,晚上在店里练练毛笔字,夜里就睡在店里看守店铺,天天如此,忙得不亦乐乎。店里从掌柜的到小伙计们,人人都喜欢苏老先生。因为他心善、脾气好、手脚勤快,时间一长,大家都感觉店里的好多活已经离不开他啦。
季老爷隔三岔五到店里看望苏老先生,问他近期身体如何?在北方生活还习惯吗?儿子是否有音信了?时间一长,苏米老先生发现季老爷为人厚道善良,做生意很讲诚信,便产生了要帮季老爷的念头。苏米老先生对季老爷说:“老爷您待我太好了,俺不能老是待在您这里吃闲饭啊!我这老头子没有别的本事,但对酿酒、调曲、勾兑酒有拿手的技艺。这段时间我打听着咱卧牛城里还没有像样的酒厂,如果老爷信得过我,凭老爷您的为人、气场和实力,我们开一家前店卖酒、后厂酿酒的白酒作坊,应该是有买卖可做的。”季老爷一听苏老先生说的话很有道理,就赞同地说:“这事您老先仔细合计合计,等您老身体都好利索了,咱们再动手筹备开办酒厂也不晚啊,我后宅东面还有十七亩地的菜园子,您看办个酒厂够不够用?”苏老先生高兴地说:“足够啦、足够啦,在我们四川老家山多地少,别说十七亩地,就是七亩地也是个很大的地啊。这十七亩地就是老大的地盘了,能开一个很大的酒厂嘞。”
又经过了一个来月的精心调养和治疗,苏老先生的身体已经痊愈,人也显得精神了许多。他就主动找季老爷商量办酒厂的事,季老爷对他说:“我已把后院东面十七亩菜地收拾平整,建酒厂的工匠也找得差不多了,就等着您确定具体位置了。”苏老先生说:“我已经画好了草图,咱们先到东面菜园地里看看,确定出储粮仓、造曲房、发酵池、蒸馏间、调酒勾兑房、成品酒仓库、酒糠翻晒场等七个厂房的具体位置。”大家说干就干,季老爷、苏老先生、工匠头等众人,带着白石灰粉、定位木桩和测量绳等~起来到菜地,做好开工前各种规划和定位的准备。
开工之前,季老爷和苏米老先生带领众工匠先到工地,在工地中心位置放上坐南朝北的大条桌,向泰山碧霞元君敬九样贡品、献三大碗美酒、点上三炷高香。然后,季老爷率众人面朝泰山的方向,向碧霞元君行三跪九叩大礼,祈求碧霞元君保佑酒店开业大吉,紫气东来,生意兴隆,八方客来,财源滚滚。
从农历九月二十七日正式开工,紧锣密鼓地一直忙到腊月三十日竣工,整个酒厂的七大部分厂房和酿酒设备已基本就绪。其中,108个用大青砖和糯米汤做的窖泥砌的发酵池,是完全按照四川五粮液酒厂的施工工艺和方案建造的,为白酒的品质提供了技术和工艺上的保证。发酵工艺是酿酒品质的首要保证,其次是勾兑配方以保证白酒的口感,最后才是加水调控酒的度数。当然,好水也是酿好酒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
菜地里有一口水井,谁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何人所挖的。街坊四邻有的说是康熙年间的,有的说是雍正年间的,还有的说是乾隆年间的。这口井到底是什么年代的?其实早已无从考证了。井口四周的石条上,留有很多道一两寸深浅不等的绳沟,见证了这口水井久远的历史。一年四季无论天有多旱,这口水井始终水量充足,再没有井干见底的时候。更加让人感到神奇的是,如果用这口井里的水烧开水,不论烧多久壶内都不会结水垢,水壶内部干净如新。但是,在卧牛城里与这口水井相距几百米以外的地方,共有七八口井都不行,不是水量不足就是水垢太多。所以,卧牛城里四街四关的居民都用这口井里的水做饭、泡茶、煲汤。当苏米老先生喝了这口井里的水后,他就高兴地说:“这是一口上好的甜水井,更是酿好酒、增口感的必备物料,实属难得,卧牛城真乃天赐福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