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三章)从三大经典研究领域,即国家形象、软实力与跨文化传播引入子概念梳理现有研究方向和未来的研究趋势。同时,借鉴传播学和政治学,专注于“软实力”与“跨文化传播”理论研判,试图为国家形象对外传播“自塑”和“他塑”的理论研究铺垫扎实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软实力视阈下与跨文化传播视阈下的国家形象在学科建构、理论模型和研究转向等方面有何不同。第二部分(第四、五章)则从跨文化传播中国家形象的塑造形式入手:一种是主动的、以本国体制机制或组织机构作为传播主体的自我形象的塑造;另一种是国家形象进入异域的文化空间之中,被动地被他国塑造。在他塑与自塑中,本国与他国存在对国家形象的认知偏差一信息偏差、过程偏差。本部分选择了两个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官方与民间场域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国家形象建构案例,即华文媒体与城市文化节,以此论证我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效果,探讨“自塑”与“他塑”语境下国家形象的建构与重塑过程。第三部分(第六、七章)则着眼于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战略,强调话语在国际传播中“自塑”的重要性以及“合塑’的潜在性。国际政治是叙事之争,国家之间的关系不存在真空中而是相互影响,基于此,本部分试图在前文基础上进行理论模型的拓展和研究范式的创新,一方面试图创造性通过新媒体的介入刺激对文化符号“出走”海外进行战略叙事的范式转向;另一方面通过考量能够被国际接受并且有利于中国的软实力评价体系,提出更加全面和相对公正的评估体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