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凤积鹏举
第一章 聪慧少年蟾宫折桂
一、水漫厨房,江陵出了个张白圭
二、院试出色,雏凤清于老凤声
三、乡试不第,原来事出有因
四、家庭遭变故,仇恨只能埋在心里
五、会试突围,还有更多挑战
第二章 在失意中一路前行
一、人微言轻,却得到贵人赏识
二、嘉靖独断,严嵩夏言遭际各异
三、复套事件,忠臣走向不归路
四、庚戌之变,见证国家危亡时刻
五、杨继盛死谏,徐阶袖手旁观
第三章 返乡治学以退为进
一、扎根学农园,体察民生疾苦
二、走访沙市码头,考查水关贸易
三、畅游湖广大地,坚定远大抱负
第四章 朝堂波谲自有分寸
一、入职国子监,结识一生挚友
二、多行不义,严氏父子被处置
三、无中生有,徐阶收拾小阁老
四、抬棺骂皇帝,海瑞一举成名
第五章 徐阶扶持稳步高升
一、刻不容缓,师徒联手拟遗诏
二、运气爆棚,一年连升八级
三、倒徐失败,高拱被迫去职
四、心力交瘁,徐阶告别政坛
第六章 内阁混斗立于不败
一、《陈六事疏》吹响隆庆新政的号角
二、辽王翻车,发小落井下石?
三、波澜再起,两大强人先后入阁
四、京查大战,终究有人要出局
五、拳下救高拱,维持有利局面
六、海瑞下江南,诠释“恩将仇报”
七、徐阶遭难,当学生的巧为保护
第七章 北境沿海皆平定
一、结识戚李,全力支持大明战神
二、运筹帷幄,平定南方水盗
三、爷孙成情敌,一个妹子引发的“蝴蝶效应”
四、抓住良机,促成俺答封贡
第八章 壬申政变成赢家
一、隆庆宾天,大明政坛注定生变
二、不依不饶,高拱对冯保发难
三、风云突变,高拱就此告别官场
四、最大赢家张居正是否参与了政变
五、平台召见,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下部——江陵柄政
第九章 锐意革新无惧挑战
一、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擢人才
二、王大臣案,尽力弥合平事端
三、联手辅弼,太后首辅配合默契
四、呕心沥血,元辅义务兼任帝师
五、配合默契,张冯实现“宫府一体”
六、实施考成法,让官员戴上紧箍
七、整顿驿站,向既得利益者开战
第十章 运筹帷幄消除边患
一、大臣巡边,有收获也有失落
二、重拳出击,弭平两广
三、紧锣密鼓,安定四川
第十一章 夺情风暴愈演愈烈
一、文官上疏,挑战首辅权威
二、学生弹劾,带来严重后果
三、以退为进,靠辞职赢得主动
四、父亲离世,儿子左右为难
五、执意夺情,引发强烈反弹
六、“四君子”登场,引发广泛同情
七、午门廷杖,可否压制反抗之火?
八、行贿找打,邹元标致敬王阳明
第十二章 回乡葬父化解恩怨
一、动身回楚,君臣依依惜别
二、行程紧密,不忘拜访故人
三、安葬父亲,见证人情冷暖
四、顺利返京,上疏自证清白
五、不讲情面,翻案“长定堡大捷”
六、高拱离世,老朋友力主恤典
第十三章 新政进入深水区
一、治理两河,潘季驯泽被后世(上)
二、治理两河,潘季驯泽被后世(下)
三、清丈田亩,压力再大也不动摇
四、一条鞭法,助力明朝进入“白银时代”
第十四章 张居正与阳明后学
一、罢黜罗汝芳,提倡实学实用
二、毁禁书院,力推改革新政
三、伯仁之死,何心隐的陨落
第十五章 世间再无张江陵
一、万历帝出疹,坚持不开戒坛
二、欲壑难填,君臣矛盾逐渐尖锐
三、请辞不许,只能鞠躬尽瘁
四、孙海、客用事件,致使君臣误会更深
五、俺答去世,三娘子再嫁睦双边
六、溘然长逝,留下太多遗憾
第十六章 终留英名在人间
一、万历帝亲政,“倒张”全面铺开
二、端午抄家,酿成人间惨案
三、理念不合,两大名人终成陌路
四、史笔如刀,王世贞靠《首辅传》复仇?
五、大厦将倾,一代名臣终获平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