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关于退役军人待遇制度内涵与范畴的研究
(二)关于退役军人待遇制度历史沿革的研究
(三)关于退役军人待遇制度域外情况的研究
(四)关于退役军人待遇制度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五)综合评价
三、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畴
(二)研究方法
四、本书框架与主要创新
(一)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二)主要创新
第一章 理性认识:基于退役军人待遇制度机理分析框架
一、退役军人待遇制度的属性定位
(一)准公共产品属性
(二)政治属性
(三)社会属性
(四)权利义务一致性
二、退役军人待遇制度的功能作用
(一)满足退役军人生存发展与精神抚慰需要
(二)维护国家和军队稳定
(三)促进社会融合
(四)引领崇军尚武价值风尚
三、退役军人待遇制度的内在矛盾
(一)待遇供给与待遇需求的矛盾
(二)保障公平与追求效率的矛盾
(三)保障能力与保障关系的对立统一
四、改革创新退役军人待遇制度的理论支撑
(一)公共产品理论——退役军人待遇体制优化的依据
(二)社会保障理论——退役军人待遇体系建构的依据
(三)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退役军人待遇水平确立的依据
(四)特别权力关系理论——退役军人待遇法治完善的依据
第二章 历史演进:基于中美退役军人待遇制度比较分析
一、我国退役军人待遇制度的历史考察
(一)退役军人待遇制度的孕育萌芽阶段(1927年8月—1949年10月)
(二)退役军人待遇制度的曲折渐进阶段(1949年10月—1978年12月)
(三)退役军人待遇制度的探索蓄力阶段(1978年12月—2012年11月)
(四)退役军人待遇制度的创新发展阶段(2012年11月以来)
二、美国退役军人待遇制度的历史考察
(一)南北战争前:美国退役军人待遇制度开始形成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退役军人待遇制度持续深化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退役军人待遇制度基本定型
(四)朝鲜战争以来:美国退役军人待遇制度缓慢发展
三、退役军人待遇制度历史演进的基本规律
(一)在保障理念上,呈现“救济—权利—福利”的递进升级
(二)在保障方式上,呈现“实物—货币—服务”的多元叠加
(三)在发展路径上,呈现“被动诱致性—主动创新性”的变迁轨迹
(四)在管理体制上,呈现“多头分散—统管统筹”的创新变革
第三章 制度现状:基于中外退役军人待遇制度比较分析
一、中外退役军人养老保障比较
二、中外退役军人医疗保障比较
三、中外退役军人住房保障比较
四、中外退役军人就业保障比较
五、中外退役军人抚恤优待比较
六、中外退役军人管理体制比较
七、中外退役军人法制保障比较
八、结论与启示
(一)退役军人待遇制度伴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演进
(二)退役军人待遇制度设计应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安排
(三)退役军人待遇保障应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相适应
(四)退役军人应享有高于一般国民的待遇保障
第四章 我国退役军人待遇制度改革创新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二、我国退役军人待遇制度改革创新的总体目标
(一)在思想理念上,由救助解困基本保障向优厚尊崇激励发展转变
(二)在体系设计上,由零散碎片化规范向科学体系化建设转变
(三)在待遇标准上,由差别多元向公平规范转变
(四)在政策制度上,由依靠行政约束向依靠法律效力转变
(五)在保障模式上,由多头分散保障向集中统一保障转变
三、我国退役军人待遇制度改革创新的基本路径
(一)优化“统管统筹、运行高效”的退役军人待遇管理保障体制
(二)构建“覆盖全面、精准惠及”的退役军人待遇结构体系
(三)建立“适度优厚,导向鲜明”的退役军人待遇水平定位机制
(四)筑牢“公正严明、权责清晰”的退役军人待遇法治根基
第五章 优化“统管统筹、运行高效”的退役军人待遇管理保障体制
一、“统管统筹、运行高效”退役军人待遇管理保障体制的基本要义
二、优化“统管统筹、运行高效”退役军人待遇管理保障体制的主要依据
(一)着眼提升资源保障效率,应优化“统管统筹、运行高效”的待遇管理保障体制
(二)着眼理顺政府间权责关系,应优化“统管统筹、运行高效”的待遇管理保障体制
(三)着眼衔接国防和军队改革,应优化“统管统筹、运行高效”的待遇管理保障体制
三、优化“统管统筹、运行高效”退役军人待遇管理保障体制的具体举措
(一)在决策审议层,发挥统管统筹优势,健全偏好显示机制
(二)在管理执行层,理顺权责关系,优化财力配置
(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