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分镜创作从想法到落地 系统学习导演思维与分镜技法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5659521
  • 作      者:
    鄢苒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从0到1系统搭建分镜创作框架
● 培养导演级分镜创作思维
● 大幅提升创作质量与速度
● 解构式提升分镜5大板块能力
● 各类商业分镜项目落地全流程展示
很多分镜书都讲解了分镜通用的构图、镜头、景别、运镜等内容,很少将分镜作文武戏的区分,武戏分镜是分镜中的一大难点,很多人学过分镜之后只会画静态分镜,但目前行业中动态分镜才是王道,本书会着重讲解文武戏的分镜绘制技法,满满干货。
展开
作者简介
鄢苒,2008年入行影视动画至今。一线小说作家、编剧、分镜导演。2017年与闵涛、朱宇两位老师联合创办国内的分镜学习与商务平台“分镜天地”;2019年师从“无锡剑鱼动画”顾晨城老师,分镜能力、导演能力进入高速发展期;2024年创办“叹息之森”分镜工作室,承接各类商业分镜项目。
从业十多年,深感院校所授内容与市场所需的动画电影、游戏、网番分镜脱节之
大,遂动念提笔,将个人经验与广大爱好者、初入行者分享。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分镜创作的全过程,从如何产生独特的创作想法开始,深入剖析导演思维在分镜创作中的重要性。书中详细讲解了分镜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画面构图、镜头运动、场景切换等内容。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类型作品的分镜创作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镜语言。此外,还介绍了分镜从构思到落地执行的具体步骤,让读者不仅能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
无论是影视行业从业者,如导演、摄影师、编剧、影视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影视制作感兴趣的爱好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实用的技巧,开启自己的分镜创作之旅。
展开
目录
第1章
认识分镜
1.1 分镜是什么 9
1.1.1 分镜的本质 9
1.1.2 分镜的沟通属性 11
1.1.3 分镜的工具属性 11
1.1.4 本节总结 12
1.2 分镜师的等级 12
1.2.1 分镜师评级说明 12
1.2.2 分镜师等级细分金字塔 13
1.2.3 本节总结 14
1.3 分镜在制作环节中的位置与作用 14
1.3.1 分镜的流程 14
1.3.2 分镜在制作中的作用 17
1.3.3 本节总结 18
1.4 分镜的核心能力 18
1.4.1 核心能力的简介 19
1.4.2 测试游戏 21
第2章
分镜的需求与解决方案
2.1 分镜的类型和各类型分镜的
难度等级与需求侧重点 22
2.1.1 分镜的类型 22
2.1.2 各类型分镜的难度等级与需求侧重点 22
2.1.3 本节总结 26
2.2 各类分镜需求的异同 26
2.2.1 各类分镜需求的差异点 26
2.2.2 各类分镜的需求等级 27
2.2.3 各类分镜能力需求评级 28
2.2.4 各类分镜需求的共同点 29
2.2.5 本节总结 30
2.3 导演级分镜创作的思考框架 30
2.3.1 导演视角的思考流程 31
2.3.2 本节总结 33
目录
CONTENTS
第3章
审查、分析剧本
3.1 文字思维、图像思维和影像思维的优缺点 34
3.1.1 三种思维工具 34
3.1.2 三种思维工具的优缺点 34
3.1.3 本节总结 36
3.2 剧本落地:从文学剧本到文字分镜 37
3.2.1 从文学剧本到文字分镜的设计步骤 37
3.2.2 课后作业 38
3.3 剧本问题审查工具 39
3.3.1 BUG 汇总 39
3.3.2 本节总结 41
3.4 导演讲戏与导演示意图 42
3.4.1 导演讲戏的作用 42
3.4.2 导演讲戏对分镜工作的影响 42
3.4.3 导演示意图 42
3.4.4 本节总结 45
第4章
提炼剧本重点
4.1 全局观 46
4.1.1 经典三段幕全局观分析:开端→过程→结局 46
4.1.2 单集剧本重点提炼 46
4.1.3 本节总结 50
4.2 节奏权重简化归纳 50
4.2.1 剧情时长的三段幕权重分配 50
4.2.2 从全局角度分析剧本 51
4.2.3 本节总结 52
4.3 提炼剧情提纲,归纳强弱转换点与对应情绪 53
4.3.1 分段提炼主要情绪 53
4.3.2 本节总结 56
4.4 文字分镜的落地过程 56
4.4.1 从文字分镜判断分镜师的设计能力 56
4.4.2 信息完整度审查工具:5W2H 57
4.4.3 文字分镜创作实战——框架的搭建 58
4.4.4 本节总结 60
5
6
第5章
分镜创作的通用技巧
5.1 景深感 61
5.1.1 静态景深 62
5.1.2 动态景深 67
5.1.3 本节总结 69
5.1.4 课后作业 69
5.1.5 课后思考 69
5.2 构图张力 70
5.2.1 饱满 70
5.2.2 丰富 71
5.3 衔接差异化镜头与运镜衔接 73
5.3.1 耐心小实验 73
5.3.2 分镜衔接原则 75
5.3.3 镜头衔接技巧汇总详解 75
5.3.4 课后作业 83
5.4 不同景别、机位角度、视角的情绪作用 83
5.4.1 不同景别的情绪作用 83
5.4.2 机位角度的情绪作用 86
5.4.3 视角的情绪作用 89
5.5 轴线与越轴 90
5.5.1 什么是轴线 91
5.5.2 几种常见的轴线 91
5.5.3 怎么看两个镜头之间是否越轴 96
5.5.4 越轴有什么好处 96
5.5.5 越轴有什么坏处 96
5.5.6 如何合理越轴 96
5.5.7 本节总结 99
5.6 表情与动作表演 99
5.6.1 如何让 POSE 变得更有张力 99
5.6.2 表情、动作丝滑流畅的关键 104
5.6.3 人设与角色表情和动作的关联 105
5.6.4 本节总结 108
5.7 镜头衔接的思考框架 108
5.7.1 组成思考框架的问题清单 108
5.7.2 本节总结 109
第6章
武戏分镜落地
6.1 文、武戏通用的基础创作模板 110
6.1.1 武戏创作基础模板与文戏改造 110
6.1.2 武戏创作基础模板各阶段详解 111
6.1.3 常见武术指导风格 115
6.1.4 打斗的招式 117
6.1.5 本节总结 118
6.2 文、武戏开场的通用方案 118
6.2.1 开场戏的作用 119
6.2.2 开场戏的基础拍摄模板 119
6.2.3 本节总结 120
6.3 主角 120
6.3.1 什么是电影的核心表达 121
6.3.2 主角的作用是什么 121
6.3.3 引出主角的几种方式 122
6.3.4 游戏角色抽卡出场分镜中主角出场的两种创作法 124
6.3.5 本节总结 124
6.4 武戏中的对峙戏怎么画 124
6.4.1 开端对峙戏 124
6.4.2 间歇对峙戏 125
6.4.3 本节总结 126
6.5 从普通攻击到技能,精彩对打的组成元素 126
6.5.1 打斗戏三三原则基础模板 126
6.5.2 打斗戏三三原则模板的变化应用 127
6.5.3 方案 A—从近到远 127
6.5.4 方案 B—从远到近 130
6.5.5 本节总结 137
6.6 追逐戏 137
6.6.1 追逐戏设计原则 137
6.6.2 追逐戏设计基础模板 137
6.6.3 本节总结 143
6.7 大招释放的完整过程 144
6.7.1 大招释放的过程逻辑 144
6.7.2 大招释放的具体案例 144
6.7.3 本节总结 153
7
8
6.8 高潮尾戏 154
6.8.1 高潮尾戏的定义 154
6.8.2 高潮尾戏的设计逻辑 154
6.8.3 本节总结 154
6.9 收尾戏 155
6.9.1 收尾戏的定义 155
6.9.2 收尾戏的三种预置状态 155
6.9.3 本节总结 156
6.10 还原现实的打斗戏怎么设计 157
6.10.1 现实打斗导致胜负结果的要素 157
6.10.2 现实打斗与电影武戏的区别 159
6.10.3 真实好看的动作需要满足的条件 160
6.10.4 打斗设计如何做得丰富饱满 161
6.10.5 本节总结 162
第7章
文戏分镜落地
7.1 做出精彩文戏的方法 163
7.1.1 武戏设计的基础模板 163
7.1.2 文戏设计的基础模板 163
7.1.3 文戏设计模板的详细拆解 164
7.1.4 本节总结 169
7.2 室内文戏与室外文戏的设计原则 169
7.2.1 室内文戏设计原则 169
7.2.2 室外文戏设计原则 171
7.2.3 本节总结 172
7.3 对话戏怎么设计 172
7.3.1 对话戏的创作要点 172
7.3.2 对话戏的分类方式与处理方法 173
7.3.3 本节总结 174
7.4 理解角色与文戏情绪设计 175
7.4.1 设计一个真实的角色的步骤 175
7.4.2 动物拟人法 175
7.4.3 角色属性在剧情中的动态变化 176
7.4.4 本节总结 176
第8章
总结与补充
8.1 常见的分镜反馈与修改方法 177
8.1.1 常见修改意见汇总 177
8.1.2 本节总结 179
8.2 编导做设计深化的审美方向 179
8.2.1 增加剧情的常用方案 179
8.2.2 更多深化方案 180
8.2.3 本节总结 183
8.3 编、导、演的精进 184
8.3.1 编、导、演的作用 184
8.3.2 编、导、演通用的精进法 185
8.3.3 项目管理思维 186
8.3.4 成熟分镜师应掌握的内容 186
8.3.5 本节总结 188
8.4 未来 AI 分镜时代的机遇与困境 188
8.4.1 AI 的工作方式 189
8.4.2 目前 AI 在艺术创作领域能够做的事 189
8.4.3 目前 AI 分镜工作流存在的
技术限制问题 190
8.4.4 本节总结 190
参考电影 191
后记 19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