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枫桥经验视域下的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价研究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7249783
  • 作      者:
    作者:董少平|责编:陈帆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枫桥经验”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枫桥人民结合当地风土人情、社会样貌并贡献自身聪明才智所形成的有效工作方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最终成为国家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样本。本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主要凝练“枫桥经验”的基本内涵、基础理论、基本模式和体制机制,对各地的不同做法进行总结与升华,并进一步对“枫桥经验”中所蕴含的诸多价值进行揭示,凝练出“人民至上”“实事求是”“公平”“和合”“效率补充”“数字正义”六大价值,对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予以指导。第二大部分主要针对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理论证成、方案设计与问题解决,并对基层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基本模式问题、兼容性问题、本土化问题、实践性问题等予以回应和解决。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逻辑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逻辑和框架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总体研究评述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一章 如何认识基层社会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
一、厘清国家治理、政党治理、政府治理、基层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一)国家治理——宏观统揽
(二)政党治理——党委领导
(三)政府治理——政府负责
(四)社会治理(一)——社会力量
(五)社会治理(二)——公民参与
(六)基层治理——政策落地
二、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
(一)基层社会治理是“党的领导”的实现路径
(二)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政策”的落地媒介
(三)基层社会治理是“政府治理”的现实归宿
(四)基层社会治理是“市域治理”的重要基础
三、“枫桥经验”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标杆
(一)“枫桥经验”的历史演进
(二)“枫桥经验”的时代价值
(三)“枫桥经验”的东方智慧
第二章 基层社会治理的地方探索
一、治理实践典型模式
(一)模式一:矛盾纠纷调处
(二)模式二:群防群治群众路线
(三)模式三:网格化社会治理
(四)模式四:基层网络微治理
(五)模式五:“海上枫桥”“网上枫桥”
二、治理实践典型代表:湖北“宜都模式”
(一)坚持党建引领,找准法治社会建设着力点
(二)坚持法治为纲,筑牢法治社会建设压舱石
(三)坚持德治为序,凝聚法治社会建设软实力
(四)坚持自治为基,激发法治社会建设源动力
第三章 “枫桥经验”视角下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选择
一、“枫桥经验”在治理中的价值冲突
(一)自由和秩序
(二)公平和效率
(三)安全和秩序
(四)安全与效率
二、“枫桥经验”在治理中的价值体现
(一)人民至上
(二)实事求是
(三)公平价值
(四)和合价值
(五)效率补充
(六)数字正义
三、“枫桥经验”在治理中的价值特点
(一)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统一
(二)挖掘转化传统优秀治理资源与引领性创新相结合
(三)坚持地域特色与复制推广互动促进
第四章 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价主体指标体系
一、基层社会治理主体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主体测评指标的理论原则
(二)构建顶层设计与实际治理相结合的实践原则
二、基层社会治理主体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一)政党治理指标评价体系
(二)政府治理指标评价体系
(三)社会治理指标评价体系
(四)司法治理指标评价体系
第五章 基层社会治理客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基层社会治理客体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基层社会治理客体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二)基层社会治理客体评价指标的考核原则
二、基层社会治理客体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一)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互动体系
(二)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三)社会矛盾化解体系
(四)社会安全防控体系
(五)社会管理信息体系
(六)社会信用诚信体系
(七)基层生态文明体系
第六章 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实然困境
一、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价的方式选择
(一)自组织评价方式
(二)第三方评价方式
(三)协同参与评价方式
二、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价数据的独立性与监控缺失
三、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价的量化和质性难以兼容
四、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价的开放性和纠错性平衡困难
五、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价的考核结果异化
六、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价本土化改造欠缺
七、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价的共性与个性难以统一
八、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价的监督复核乏力
第七章 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然选择
一、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价的主体视角
——法律赋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价的客体视角
——治理面向的现实情境
三、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估的时空视角
——规则系统与行动逻辑的并行不悖
四、基层社会治理绩效评价的方法视角
——本土化的反思与优化
结语一 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地位、内在逻辑与优化路径
一、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
二、明晰治理主体关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
三、作为治理标杆的“枫桥经验”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东方智慧
四、机制优化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
结语二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