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秦岭山地古镇绿色更新/传统村镇绿色宜居研究系列丛书
0.00     定价 ¥ 11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1781721
  • 作      者:
    作者:董晓|责编:赵荣//关正美|总主编:刘加平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以秦岭古镇街巷和院落为落脚点,以空间演变机理为理论基础,提出各物质实体要素对秦岭山地古镇空间扩张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扩展定量预测方法与结果,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以街巷物理环境为基础,提出街巷延展模式和街巷空间营造策略,对秦岭地区及同类古村镇的保护、发展及人居环境改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书从传统院落空间的功能、气候适应性、建筑营建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取其与所处气候环境适应的空间布局特征,探索传统院落功能合理的布局模式及与新区功能的更新互补机制,使其气候适应性特色在院落更新发展中得以延续,对秦岭山地古镇传统院落空间的舒适度提升、传统街巷院落气候适应性的特色延续、古代民间优秀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对象及意义
1.3.1 地域界定
1.3.2 对象界定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秦岭山地古镇现状调查
2.1 调查概况
2.1.1 调查对象
2.1.2 整体概况
2.2 现状调查分析
2.2.1 普遍调查分析
2.2.2 典型样例选取论证
2.2.3 典型样本调查分析
2.2.4 镇区空间分布特征
2.2.5 街巷特点
2.3 物理环境测试
2.3.1 街道风环境测试与分析
2.3.2 室内外热环境测试与分析
2.3.3 街巷现状日照环境分析
2.4 现状问题
2.4.1 普遍存在问题
2.4.2 重点研究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秦岭山地古镇空间演变特征
3.1 空间演变的历史进程
3.1.1 形成期
3.1.2 繁荣期
3.1.3 萧条期
3.1.4 复兴期
3.2 空间演变的基本特征
3.2.1 因地制宜的渐进演变
3.2.2 由小到大的离散演变
3.2.3 由低到高的竖向演变
3.2.4 由单趋全的多元演变
3.3 空间演变的动力因素
3.3.1 交界区气候
3.3.2 河谷型山地
3.3.3 闭塞的交通
3.3.4 迁移的人口
3.3.5 多元化生活
3.3.6 山林式经济
3.3.7 社会政策更替
3.3.8 综合影响分析
3.4 空间形态的演变形式
3.4.1 集中式演变
3.4.2 条带式演变
3.4.3 分散式演变
3.4.4 综合式演变
3.5 空间演变的作用机理
3.5.1 空间形态演变规律
3.5.2 空间形态特征要素
3.5.3 空间演变动力机制
3.5.4 类年轮演变机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秦岭山地古镇空间扩展机制
4.1 城镇空间扩展研究现状
4.2 乡镇发展目标
4.2.1 五大要求的乡村振兴
4.2.2 三生融合的空间格局
4.2.3 城乡融合的发展途径
4.2.4 传承历史的文化复兴
4.3 空间扩展机制
4.3.1 研究方法
4.3.2 影响因素提取
4.3.3 数据来源
4.3.4 空间演变机制
4.3.5 发展预测
4.3.6 结果及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秦岭山地古镇街巷演变特性
5.1 街巷历史演变
5.1.1 功能的变化
5.1.2 形态的变化
5.1.3 肌理的变化
5.2 街巷空间特性
5.2.1 物质实体要素
5.2.2 行为心理要素
5.3 街巷功能更新
5.3.1 居民生活生产的需求
5.3.2 游客使用需求
5.4 功能与空间耦合关系
5.4.1 功能需求对空间的作用
5.4.2 空间要素对功能的反映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秦岭山地古镇街巷物理环境
6.1 街巷风环境模拟分析
6.1.1 街巷风环境现状
6.1.2 街巷尺度与风环境关系
6.1.3 街巷空间风环境模拟
6.1.4 风舒适的街巷尺度确定
6.2 街巷日照环境模拟分析
6.2.1 相关技术标准的日照要求
6.2.2 街巷日照的环境模拟
6.2.3 满足日照的街巷尺度
6.3 舒适物理环境街巷尺度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秦岭山地古镇街巷延展要素
7.1 街巷功能
7.1.1 历史街道功能
7.1.2 交通性街道功能
7.1.3 生活性街道功能
7.1.4 巷道功能
7.2 街巷结构
7.2.1 “两街多巷,顺势延伸”
7.2.2 “曲则有情,枝网交错”
7.3 街巷尺度
7.3.1 构成要素分析
7.3.2 舒适尺度感的街巷尺度
7.3.3 舒适风环境的街巷尺度
7.3.4 满足功能的街巷尺度
7.3.5 综合街巷尺度确定
7.4 街巷节点
7.4.1 交通节点
7.4.2 标志建筑
7.4.3 祭祀祈福场所
7.4.4 戏楼广场
7.5 界面要素
7.5.1 构成要素
7.5.2 侧界面要素
7.5.3 底界面要素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秦岭山地古镇街巷更新模式
8.1 街巷延展动力机制
8.1.1 镇区发展趋势及方向
8.1.2 街巷延展的内外动力
8.2 街巷延展模式
8.2.1 街巷延展特性
8.2.2 类圈层延展模式
8.2.3 主轴向延展模式
8.2.4 多组团延展模式
8.3 街巷空间营造
8.3.1 道路分级,融合用地功能
8.3.2 延续格局,贯通视线通廊
8.3.3 传承文化,重塑历史风貌
8.3.4 保护界面,修复街侧建筑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秦岭山地古镇传统院落空间特征
9.1 传统院落空间演变
9.1.1 院落调研
9.1.2 院落空间演变过程
9.1.3 演变影响因素
9.2 传统院落空间类型
9.2.1 按空间布局划分
9.2.2 按院落功能划分
9.3 传统院落空间特征
9.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