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劳模表彰起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5年5月—1937年6月)
第一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
一、土地革命调动根据地生产积极性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正式颁布
第二节 中央苏区开展革命竞赛
一、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模式探索新制度
二、制定竞赛的主要内容和管理制度
三、劳模评选表彰制度初现
第三节 中央苏区表彰劳动模范
一、春耕生产运动涌现出劳动模范
二、“劳动模范”称谓首次使用
第二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掀起大生产运动(1937年7月—1945年8月)
第一节 大生产运动的源起
一、生产运动为共克时艰服务
二、生产运动成为重要战斗任务
第二节 “五一”生产大竞赛
一、“五一”生产大竞赛的背景
二、“五一”生产大竞赛的发展
三、“五一”生产大竞赛的影响
第三节 在延安召开劳模表彰大会
一、延安诞生首个政府奖励劳模条例
二、延安召开第一届劳动英雄与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
三、延安再次召开劳模表彰大会
四、“用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的典范
第四节 其他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与劳模表彰
一、晋冀鲁豫边区大生产运动与劳模表彰
二、晋绥边区大生产运动与劳模表彰
三、晋察冀边区大生产运动与劳模表彰
第三章 以生产竞赛运动积极支持解放战争(1945年9月—1949年9月)
第一节 工人阶级为夺取全国性胜利而斗争
一、工人阶级为配合解放战争而积蓄力量
二、各解放区开展生产竞赛活动支援人民解放战争
三、工人群众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
第二节 东北解放区开展生产竞赛运动
一、东北解放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二、为巩固解放区、支援前线开展生产竞赛运动
第三节 各解放区大力支持解放战争
一、工人阶级成为解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表彰劳模以激励其用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
第四章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1949年10月—1956年9月)
第一节 新中国劳模的产生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模工作
二、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召开
三、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四、对第一次全国劳模大会的总结
第二节 为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而奋斗
一、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民主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为恢复和发展生产普遍深入开展劳动竞赛
三、劳模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第三节 在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建功立业
一、积极投身大规模工业建设
二、先进生产者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
三、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召开
第四节 新中国劳模表彰制度的初步形成
一、明确劳动模范的称号、地位、作用
二、劳模选树过程的制度化
三、劳模评选标准的制度化
四、劳模表彰过程的制度化
第五章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1956年10月—1978年11月)
第一节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一、党和国家重视发挥劳模作用
二、劳模积极参与增产节约运动
三、1959年和1960年,全国工业群英会与全国文教群英会分别召开
四、劳模发起群众性职工技术协作活动
五、开展工业学大庆、“蚂蚁啃骨头”、“五好”竞赛和向雷锋同志学习等活动
第二节 在艰辛与曲折中为国家建设作贡献
一、在政治动荡中坚持生产
二、用劳模精神投身三线建设
第三节 劳模表彰及劳模工作的恢复与发展
一、1977年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召开,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分别召开
二、3次大会鼓舞了全国人民向四化进军的斗志
三、劳模工作在拨乱反正后得到恢复和发展
第六章 在改革开放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78年12月—1992年9月)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劳模工作
一、各行各业大力表彰劳模,宣传劳模精神
二、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完善劳模管理机制
第二节 处于历史转折中的劳模表彰
一、1979年,工业交通、基本建设战线全国先进企业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召开
二、1979年,农业、财贸、教育、卫生、科研战线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召开
三、处于历史转折期的两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的特点与意义
第三节 劳模在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1983年至1990年,国务院7次即时表彰全国劳模
二、1985年,全国总工会设立全国五一劳动奖项
三、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
第四节 劳模高等教育工作的开启
一、劳模高等教育的发展缘起
二、劳模本科班的试办与发展
第七章 在世纪之交迎接机遇与挑战(1992年10月—2002年11月)
第一节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中展现劳模本色
一、党和国家关心劳模群体
二、全国“十大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