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方伦理批评的衰落与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兴起
第一节 西方伦理批评的兴起与衰落
第二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未来之路
第二章 “文坛神话”还是“犹太逆子”:菲利普·罗斯及其作品
第一节 罗斯的成长经历对其伦理观念的影响
第二节 菲利普·罗斯国外研究综述(基于伦理视角)
一、麦克丹尼尔与琼斯等人对罗斯早期伦理与人物塑造的研究
二、20世纪90年代罗斯作品伦理与道德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三、罗斯的黄金时代:20世纪90年代末至2010年的伦理研究
四、罗斯创作分期与伦理演进:大卫·古布拉和马修·夏普的研究
五、从生平到文学的深度探索:贝利与纳德尔对罗斯的贡献与影响
六、罗斯研究的新趋势:多语境和跨学科研究
第三节 菲利普·罗斯国内研究现状
一、罗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二、罗斯研究主题和关键词
三、罗斯研究聚类分析
四、罗斯伦理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第三章 生存困境下的欲望叙事
第一节 罗斯的欲望书写:基于拉康的欲望表达
一、拉康对欲望表达的理论贡献
二、罗斯作品中的欲望与创伤
第二节 欲望主体从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的嬗变
一、罗斯早期作品中主人公被压抑的情感欲望
二、罗斯中期作品中主人公放纵的赤裸肉欲
三、罗斯后期小说中主人公自我实现的欲望
第三节 冲突、困惑与回归——欲望主题的转向
一、“凯普什三部曲”中极度情欲下对性爱和死亡的困惑
二、“美国三部曲”中欲望危机下的伦理道德冲突
三、《反生活》中欲望的民族性回归
第四节 菲利普·罗斯小说人物沉溺欲海的动因
一、源于个体在生存困境和身份危机下的欲望
二、源于缺失的欲望
第四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伦理表征
第一节 历史语境下的性爱伦理
一、《欲望教授》——美国性解放运动背景下男性主体自我身份的困惑
二、《乳房》——欲望主体在“异化”下的自我探寻
三、《垂死的肉身》——历史观照下对于个体欲望与死亡的思考
第二节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家庭伦理冲突
一、相互背叛的夫妻伦理
二、叛逆的代际伦理
第三节 反讽意味的社会公共伦理
一、顺从—压抑—逃离
二、彷徨—愤怒—毁灭
第四节 现实与虚构交织的政治伦理
一、《美国牧歌》——“美国梦”遭遇越南战争
二、《我嫁给了共产党人》——麦卡锡阴霾下的背叛
三、《人性的污秽》——言论自由遭遇“政治正确”(Politically Correct)
四、《反美阴谋》——政治操纵下的人性异化
第五节 生态伦理语境下的悲剧反思
一、沉重道德枷锁下英雄的悲剧之路
二、错置的责任感和偏执的良知造就的“悲剧式”英雄
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伦理
第五章 身份焦虑下的伦理困境
第一节 菲利普·罗斯的自传性伦理书写
一、跨越真实与虚构之间的“事实”书写——《事实——一个小说家的自传》
二、穿梭于虚实对话间的坦诚辩护——《欺骗》
三、《夏洛克在行动》——对民族本质论的质疑
第二节 犹太裔美国人的文化创伤
一、《再见,哥伦布》:无止漂泊中“流浪者”的身份困惑
二、《解剖课》:大屠杀阴霾下的创伤书写
三、《反生活》:后大屠杀时代的犹太性探索
四、《反美阴谋》:后“9·11”时代犹太创伤到美国民众创伤的升华
第三节 身份焦虑与异化
一、塞莫尔·利沃夫:身份逾越下的迷失
二、艾拉·林格:理想与现实身份分裂后的毁灭
三、科尔曼·西尔克:种族歧视语境下的身份伪装
第四节 伦理身份的探寻
一、《再见,哥伦布》中主人公的身份建构
二、《反生活》中欲望主体的犹太身份认同
三、《遗产》中犹太文化的回归与升华
第五节 伦理拷问与伦理抉择
一、“真实作家”还是“犹太卫士”——“我”(内森)的伦理抉择
二、“理性意志”还是“自由意志”——“我”的精神父亲E.L.洛诺夫的伦理抉择
三、“犹太圣徒”还是“污点凡人”——艾米的抉择
第六节 道德质疑与语境反思
一、《美国牧歌》中对于“道德”之普遍性的伦理质疑
二、《我嫁给了共产党人》和《人性的污秽》中对于历史阴霾的伦理环境反思
第六章 疼痛书写的困境与伦理反思
第一节 疼痛诊治的医学困境
第二节 疼痛书写的哲学困境
第三节 疼痛接受的言语困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