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主要鉴赏以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歌。这类诗歌的表现传统萌芽于《诗经》中的农事诗与《楚辞》的山水意象,至魏晋时期陶渊明《归园田居》、谢灵运《登池上楼》正式确立创作传统,唐代王维、孟浩然将其推向艺术高峰。
此类诗歌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情趣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禅意境界为典型特征,通过对田园劳作、山林幽景的细腻描摹,构建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范式。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将农事主题世俗化,而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则开拓出活泼自然的“诚斋体”。
山水田园诗不仅承载着道家“返璞归真”的哲学思想,更以物我交融的意境创造,成为士人调节“仕隐矛盾”的精神家园,对后世文人画、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