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主要鉴赏以手足之情、挚友之谊、思亲怀乡为主题的诗歌,其传统可追溯至《诗经》中《棠棣》的“兄弟既具,和乐且孺”,以及《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孝亲咏叹。
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乱世兄弟离散之痛;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用“遍插茱萸少一人”道出佳节思亲的普遍情感。友情诗更见文人间肝胆相照: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以水喻情,白居易《问刘十九》“能饮一杯无”以酒达意,而苏轼《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则将夫妻情升华至生死哲思。
这类诗歌常借节日、物候(如重阳茱萸、中秋明月)触发情感,在“家书抵万金”(杜甫)的质朴表达中,承载着儒家“悌”“信”的伦理观念,成为中国人维系情感纽带的文化基因,至今仍在春节团聚、清明祭扫等习俗中延续其精神内核。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