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一章 郡邑诗话与类郡邑诗话
第一节 郡邑诗话及其异名认知
第二节 郡邑诗话的界定与研究现状
第三节 历代类郡邑诗话举隅
第二章 清代郡邑诗话的文本辨正
第一节 王辅铭《练音诗话》实系诗人小传
第二节 檀萃《滇南草堂诗话》为涉诗杂集
第三节 王培荀《听雨楼随笔》乃风物笔记
第四节 李福祚《昭阳述旧编》是地方诗文集
第五节 李梦花《碣阳诗话》等均非清代诗话
第三章 清代郡邑诗话的文献考察
第一节 清代郡邑诗话的基本文献与分期胪列
第二节 清代郡邑诗话的存在形态与多元格局
第四章 清代早期的郡邑诗话
第一节 清代郡邑诗话的早期著作《山茨社诗品》
第二节 岭南郡邑诗话的开山之作《春山诗话》
第三节 早期郡邑诗话的典范之作裘君弘《西江诗话》
第四节 最早的江南市镇诗话《晦堂诗话》及其踵武者
第五节 早期闽台郡邑诗话《榕城诗话》
第五章 清代中期的郡邑诗话
第一节 清代中期的江南郡邑诗话
第二节 清代中期的闽台郡邑诗话
第三节 清代中期的其他郡邑诗话
第六章 清代后期的郡邑诗话
第一节 夸饰以标榜的《菱溪诗话》
第二节 沥血于烬余的《求有益斋诗话》
第三节 遗民有孤怀的《台阳诗话》
第四节 清代郡邑诗话的殿军《吟芷居诗话》
第五节 清代郡邑诗话的新调《东洲诗话》《滇南诗话》
第六节 清代后期的其他郡邑诗话
第七章 清代郡邑诗话的生成模式、指涉与价值
第一节 自度新曲与层累互文:清代郡邑诗话的两种生成模式
第二节 国家、乡邦、家族与自我:清代郡邑诗话的四重指涉
第三节 诗学、文学与文化:清代郡邑诗话的三维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