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纪小邑以窥乾坤
第1章 宜昌从哪里来
一、宜昌城的地形地貌
二、宜昌城的不同历史形态
三、宜昌城的建制沿革(新中国成立前)
四、宜昌城的历史演变过程
五、宜昌相关名称的历史由来
六、宜昌城的历史时间
第2章 宜昌古属“西陵国”
一、宜昌远古时期的人类遗址
二、宜昌古属“西陵国”
三、古“西陵国”的地理位置
第3章 商周时宜昌为楚、夔、巴等国地
一、“楚之西塞”的不断推进与消亡
二、楚国迁都“郢”
三、宜昌为“巴祖”向长江西扩展的过渡地带
第4章 战国至汉唐间“楚之西塞”大战
一、战国时秦灭楚之战:一战“楚之西塞”(今西陵峡口)
二、东汉岑彭南征巴蜀:二战“楚之西塞”(今荆门山虎牙山)
三、三国时吴蜀夷陵之战:三战“楚之西塞”(今西陵峡口与荆门山虎牙山)
四、西晋王濬灭东吴:四战“楚之西塞”(今西陵峡口)
五、陈朝章昭达攻西梁北周联军:五战“楚之西塞”(今荆门山虎牙山)
六、隋朝杨素南征灭陈:六战“楚之西塞”(今西陵峡口与荆门山虎牙山)
七、唐初许绍灭“梁王”萧铣:七战“楚之西塞”(今荆门山虎牙山与西陵峡口)
第5章 三国时期的宜昌烽火
一、当阳长坂之战后,曹操占江陵分南郡首设临江郡
二、周瑜巧夺夷陵占临江郡,刘备在夹缝中站住脚跟
三、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领县而治,建立根据地
四、关羽“大意失荆州”,仓皇西进败走麦城
五、夷陵(猇亭)之战,成为前后三国的转折点
六、历经世事沧桑,形成现实中的“文”“武”猇亭
七、东吴控制西陵近60年,吴国建立起西部“战区司令部”
八、步骘都督西陵,东吴重臣守平安
九、西陵之战,陆抗智取叛将步阐
第6章 两晋郭璞——“文脉宜昌”的源流见证
一、著书立说选择古夷陵
二、辞书之祖的经典注本
三、夷陵古城的故事源头
四、宜昌文脉的源流
五、较早的“长江形象”宣传
六、死于非命的一代方士
第7章 隋统一江南的峡江三次大战
一、一战西陵峡狼尾滩
二、二战西陵峡口岐亭
三、三战荆门城延洲岛
第8章 欧阳修“庐陵事业起夷陵”
一、声名斐然的一代宗师
二、与荆楚地望有渊源
三、长途涉水来到夷陵
四、任职短暂的夷陵县令
五、夷陵的“第一印象”
六、在夷陵的“基层治理”
七、夷陵诗文传千古
第9章 明清夷陵古城的兴与毁
一、明初夷陵古城初兴
二、清朝夷陵古城的毁与兴
第10章 “川盐济楚”短暂繁荣宜昌城
一、宜昌历史上的食盐管理
二、太平天国运动催生“川盐济楚”
三、“川盐济楚”带来夷陵古城新变化
四、宜昌城因长江水道而兴盛
第11章 宜昌开埠
一、宜昌开埠的直接诱因
二、英国领事馆在木帆船上办公
三、宜昌海关在古庙里开张
四、美国领事馆“搭边”成立
五、英国等列强染指宜昌
六、英国在宜昌建租界泡了汤
七、德国和日本驻宜昌领事馆
八、宜昌开埠之后
九、宜昌城开埠后的历史遗迹
第12章 “宜昌关”与“洋码头”
一、宜昌关的职权
二、宜昌关的机构职位
三、宜昌关的进出口货物
四、宜昌关的税率及档案
五、宜昌关也是对华情报机构
六、宜昌城的“洋码头”
七、停泊“洋码头”的外国军舰
第13章 川江航权是怎样丧失的
一、外国侵略者窥伺川江
二、长江汉宜段轮船航线开通
三、外国侵略者角逐长江汉宜段航线
四、“固陵”号小火轮首航川江计划落空
五、“利川”号试航川江成功
六、“肇通”号商轮川江航行
七、“瑞生”号德国商轮折戟川江
八、首条华商轮“蜀通”号行驶川江
九、川江宜渝段航道再添华商轮“蜀亨”号
十、重庆关巡江事务处宜昌办事处设立
十一、薄蓝田后人来宜寻访
第14章 川汉铁路从宜昌城起步
一、起因于打通出川之路
二、川路公司性质两次大变更
三、川汉铁路勘测工作基本完成
四、一波三折的驻宜总理人选
五、确定宜(昌)秭(归)段建设
六、铁路坝举行盛大开工典礼
七、宜(昌)秭(归)段动工兴建
八、川汉铁路建设陷入僵局
九、驻宜昌总理李稷勋的泪和血
十、川汉铁路建设因政权变换而终结
十一、李稷勋书写“志痛之碑”
十二、川汉铁路的历史回响
十三、川汉铁路建设的几个重要数字
十四、川汉铁路遗址“让历史告诉未来”
第15章 宜昌首应武昌起义
一、革命党人潜入宜昌城活动
二、宜昌革命党人闻风而动
三、宜昌起义顺利成功
四、联络各地军队反正
五、策应保卫武汉攻克荆州
第16章 宜昌城的两次兵变
一、两次兵变接连发生
二、兵变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17章 新中国元勋早期的宜昌革命活动
一、董必武宜昌“护法”与指导建党
二、北伐时朱德宜昌行“兵运”
三、贺龙、周逸群、段德昌、彭德怀“会战宜昌”
四、吴玉章、李维汉宜昌力挺贺龙
第18章 共产党人来到宜昌城
一、大革命时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