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延安时期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10272474
  • 作      者:
    作者:王晓荣//焦红强|责编:李航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在高校开设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事业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回溯这一发展历程,延安时期的探索和成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时,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在高等学校逐步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的政治理论课程。那么,这一时期的政治理论课缘何产生?经历了怎样的探索过程?其领导体制、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和教学方法如何?对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党的理论发展和成熟有何关系?怎样认识其时代性特征和普遍性价值?它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思政课有何深远影响?本书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深化思政课建设的历史渊源和经验研究,对今天进一步把握思政课建设的规律性,推动思政课建设加强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延安时期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背景条件
第一节 延安时期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想文化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成果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第二节 延安时期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践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
二、延安时期对干部人才的迫切需求与干部教育发展
三、延安时期高等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四、苏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
第二章 延安时期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高等学校初创时期“政治课压倒其他一切课目”
一、高等学校初创及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
二、政治理论课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三、“政治课压倒其他一切课目”的原因
第二节 高等学校整顿提高时期向“少而精”转型
一、高等学校在整顿提高中向正规化发展
二、“政治与技术并重”思想的提出
三、高等学校政治课“少而精”的探索
四、课程建设重点解决所学与所用脱节问题
第三节 高等学校大发展时期“公共必修课”模式确立
一、抗战胜利后高等学校快速发展
二、政治理论课设置优化后的“公共必修课”模式
三、政治理论课“公共必修课”模式的确立
第三章 延安时期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举措
第一节 加强政治理论课制度建设
一、党中央重视对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
二、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指导政治理论课建设
三、建立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体制
第二节 因材施教的课程建设
一、依据学校类型灵活设置政治理论课
二、在实践探索中确定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三、融入实践经验撰写教材讲义
四、推进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理念变革
第三节 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选派理论家、教育家、政治家充实专职教师队伍
二、建立专职教师选拔和培育制度
三、邀请领导干部登台授课趋向制度化
第四节 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教学方法
一、以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精神指引课堂教学
二、灵活运用历史典故、现实案例生动阐释理论
第四章 延安时期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作用
第一节 推动延安时期高等学校走上科学发展道路
一、推动高等学校逐渐突破干部教育的范畴
二、塑造了中国共产党新型高等教育的理念
第二节 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一、为抗战培养了信念坚定的军事政治人才
二、为新中国培养了各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三、为党的高等教育事业培养了师资和管理人才
第三节 推进党的政治话语构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一、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构建能力
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进程
第四节 塑造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建设不变的灵魂
一、明晰了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属性
二、形成了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方案和措施
三、初步掌握了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一般规律
第五章 延安时期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邀请中央领导授课,引领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方向
二、坚持政治理论家办学,在课程建设中强化政治性
三、深入贯彻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办学方针
第二节 紧扣时代主题与党的政治建设相结合
一、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教学活动
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针
第三节 贯彻学以致用原则与强化问题导向相结合
一、学以致用原则贯穿教学过程
二、强化问题导向解答学生思想困惑
第四节 探求教学规律与推动课程改革相结合
一、努力探索和适应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
二、大力开展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三、准确把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第六章 延安时期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当代启示
第一节 加强政治建设引领课程发展方向
一、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激发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
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化思政课的使命担当
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指导课程改革
第二节 尊重人才培养规律加强课程改革针对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课程地位
二、依据人才培养需求推进课程改革
三、加强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和融通
第三节 形成教学合力加强教学过程的互动开放性
一、以大思政理念构建学习者共同体和教学者共同体
二、提升教师关键能力实现教学过程的主导性
三、打造开放式平台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性
第四节 贯彻学用一致原则提升教学实效性
一、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二、依据学情差异实施分类分层教学
三、结合地域特色拓展教学资源和空间
四、引入精准思政理念构建教学效果动态评估和反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