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雅的汉字美学研究/中华字文化大系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7249509
  • 作      者:
    作者:朱彦|责编:白绍华|总主编:李建中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审美理想之一。“雅”,原本是一个表示鸟类名称的复合字,最终却成为中原华夏民族的重要精神印记,这其中蕴藏着华夏先民的太阳崇拜心理。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也真实地反映出中国古代文明独特的地理环境、氏族文化以及汉字文化对中国人思维、心理、文学艺术以及审美理想的重要影响。对“雅”范畴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 一、观念的萌起。遗留在远古遗迹和神话传说中的太阳崇拜,是先民诗性智慧和神话思维的客观化结果。“雅”观念的萌起,与原始时期人类的太阳崇拜、乌日神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意蕴的生成。通过“雅”与“淫”“鄙”“俗”这三个概念的对比分析,从反方向来挖掘“雅”表示肯定和正价值的意义来源:“雅”,因情而感发,却不为情所限;“雅”,以寄托为上,深具言外之意;“雅”,用心灵去感受,而非用感官去感受;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其精神性的表达,是“雅”的重要内涵。 三、理想的建构。以“雅”为中心的一系列“雅”族词,为中国文化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平衡术,使得中国人在个人与天下、个人与历史、个人与自然、个人与自我之间的多个维度中保持着一种有效的平衡。通过对“雅”族词美学风貌的剖析,寻绎“雅”的审美理想在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中的真实呈现。 四、思想的积淀。儒家经典中首先出现了关于雅正观的表述。老庄对“朴”“厚”“逸”“真”等概念的阐释,丰富“雅”的审美内涵,对“雅”由正向真的转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禅宗对“静”“淡”“妙悟”的追求对当时的文人产生极大的影响,人们逐渐将目光向内转,更加注重心灵世界的安宁平静。正是上述这些思想的互相融合和渗透,成就了中国思想艺术中既厚重又轻盈的“雅”。
展开
目录
序言·雅的故事
一、华夏文字
二、宅兹中国
三、华夏乌雅
第一章 “雅”的神话原型及观念萌芽
第一节 “雅”与乌鸦
一、“雅”的初文和本义
二、神话的诗性智慧
三、乌日的同构替代
四、英雄与乌日神话
第二节 “雅”“乌”分流
一、乌呼之叹
二、情感的凝聚
三、语音的不同
第三节 “雅”与华夏
一、天下中心的表达
二、蛮夷戎狄的界定
三、正统文化的认同
第二章 “雅”的思想积淀及发展变化
第一节 “雅”:从政治到审美
一、雅言雅乐
二、和雅仁声
三、由礼则雅
第二节 “雅”:从正到真
一、天道自然
二、逍遥雅逸
三、真如赤子
第三节 禅宗与文人之雅
一、禅修顿悟
二、定慧不二
第三章 “雅”的意蕴生成及意义辨析
第一节 雅乐淫声:中和与过度
一、“淫”字探源
二、淫则忘善
三、雅致中和
第二节 雅鄙之别:中心与边缘
一、“鄙”字探源
二、君子与小人
三、心灵与感官
第三节 雅俗之辨:超拔与凡庸
一、“俗”字探源
二、雅俗对举
三、雅俗转化
第四章 “雅”的理想建构及美学风貌
第一节 雅正:士人心理与文学阐释
一、“雅”:正而有美德者
二、以何为正:从大丈夫到妾妇
三、雅正观:一种独特的平衡
第二节 典雅:经典文化的美学探源
一、何谓经典
二、典雅三说
第三节 清雅:人物品评与孤独精神
一、“清”字探源
二、清雅神韵
三、清雅之境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专著
三、期刊论文
后记
补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