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北部湾自然环境与资源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底质与地貌
一、海岸线
二、底质
三、海洋地貌
第三节 气候
一、气温
二、降水量
第四节 渔业资源
第二章 北部湾渔业资源调查方案
第一节 调查区域及用船
第二节 数据收集
一、环境指标
二、渔业资源
三、物种功能性状
四、物种系统发育数据
第三节 数据分析
一、环境特征的空间差异
二、渔业资源评估
三、鱼类群落组成分布及差异
四、鱼类多样性特征
五、鱼类β多样性指数计算
六、鱼类多样性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
七、鱼类群落构建机制
第三章 北部湾渔业环境
第一节 物化环境
一、温度、盐度
二、pH
三、叶绿素a
四、化学需氧量
五、溶解氧
六、氮、磷
第二节 环境梯度格局
第三节 生物环境
一、浮游动物
二、底栖动物
第四章 北部湾渔业资源
第一节 渔业资源结构
一、资源组成
二、资源密度
三、捕捞效率
第二节 鱼类
一、物种组成
二、数量密度
三、生物量密度
第三节 甲壳类
一、物种组成
二、数量密度
三、生物量密度
第四节 头足类
一、物种组成
二、数量密度
三、生物量密度
第五节 渔业资源评价
第五章 北部湾鱼类多样性特征
第一节 物种分布时空格局
第二节 物种多样性
一、物种α多样性
二、物种β多样性
第三节 功能多样性
一、功能α多样性
二、功能β多样性
第四节 系统发育多样性
一、系统发育α多样性
二、系统发育β多样性
第五节 多样性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
一、物种、功能和系统发育α多样性的相关性
二、物种、功能和系统发育β多样性的相关性
三、α与β多样性的相关性
第六章 北部湾鱼类群落构建
第一节 功能性状筛选
第二节 功能性状聚类树
第三节 群落构建过程
第七章 北部湾主要优势种生物学特性及资源评估
第一节 日本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 Gunther,1859
一、形态特征
二、体长-体重
第二节 黄带绯鲤Upeneus sulphureus Cuvier,1829
一、形态特征
二、体长-体重
第三节 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Bloch,1795)
一、形态特征
二、体长-体重
第四节 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Temminck & Schlegel,1843)
一、形态特征
二、体长-体重
第五节 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Lacepède,1802)
一、形态特征
二、体长-体重
第六节 黄斑光胸鲾Photopectoralis bindus(Valenciennes,1835)
一、形态特征
二、体长-体重
第七节 大头白姑鱼Pennahia macrocephalus(Tang,1937)
一、形态特征
二、体长-体重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