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绪论 作为新诗人与历史学家的孙毓棠
第一章 孙毓棠其人其诗
第一节 从“少宰之第”到“流徙的诗家”
第二节 “三刊两社”:文学活动与诗学交往
第二章 以历史为参照系:孙毓棠的新诗风格之形成
第一节 从“少年老成”到“言之有物”
第二节 “向死而生”的浪漫主义诗人
第三节 现代主义的启发及时代的“感应神经”
第四节 现代寓言与历史题材的化用
第三章 孙毓棠的诗学观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诗学论争
第一节 战时文人心态:“避开一切主义”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末“真正文学的诗”论争
第三节 20世纪40年代语境中的“节奏发展论”
第四章 《宝马》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代史诗”
第一节 作为批评概念的“现代史诗”:中国新诗的“一个悬想”
第二节 《宝马》:“现代史诗”的“建筑学”
第三节 “史诗的时代”:诗歌批评实践中的“现代史诗”
第五章 诗与史学的对话:孙毓棠在创作与研究上的“诗史互渗”
第一节 历史诗学的可能性:语言作为“讲述”的工具
第二节 诗的想象结构:“重新创造过去”及其局限性
第三节 “以艺术的手笔撰述历史”:史蕴诗心
余论
一 “多重身份”视野下的诗、学互动
二 “半个文学家”的历史位置
附录A 孙毓棠集外诗文补遗
附录B 孙毓棠诗文创作年表
一 诗
二 文
三 集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