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能源汽车车架设计--结构性能与多目标协同优化研究/汽车技术精品著作系列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1780359
  • 作      者:
    作者:余祯琦|责编:王兴宇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为背景,总结新能源汽车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车架结构性能为分析目标,层层递进引入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案、设计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具体来说,本书根据产品开发流程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相关的软件、硬件及算法基础。在此基础上,本书沿着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技术路线,结合多体动力学与有限元法,重点介绍了车架的载荷获取方法以及结构性能分析方法,并基于车架结构性能的分析,对车架多性能匹配的优化策略进行研究,建立了适用于电动汽车车架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及流程,为电动汽车车架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另外,本书还介绍了上述开发及测试所用的工具及操作流程,帮助读者进行实践。最后,本书展望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书适用于对新能源汽车结构设计及优化技术感兴趣的读者,包括开发人员、设计人员、科研工作者等。本书还适用于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从业人员。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概述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车架优化研究
1.2.2 车架性能研究
1.2.3 多目标优化研究
1.3 研究价值分析
1.4 主要内容概述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分析内容
第2章 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1 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2.2 基础车前悬架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与验证
2.2.1 基础车前悬架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2.2 基础车前悬架多体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2.3 基础车后悬架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与验证
2.3.1 基础车后悬架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3.2 基础车后悬架多体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2.4 基础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与验证
2.4.1 基础车车架柔性体的建立
2.4.2 基础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4.3 基础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2.5 电动汽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5.1 电动汽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5.2 电动汽车强度载荷分解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5.3 电动汽车疲劳载荷分解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动汽车车架结构性能的研究
3.1 电动汽车车架模态性能分析
3.2 电动汽车车架刚度性能分析与对比
3.2.1 基础车车架弯曲刚度分析
3.2.2 基础车车架扭转刚度分析
3.2.3 电动汽车车架刚度性能分析
3.3 电动汽车车架强度性能分析
3.3.1 电动汽车车架强度载荷的获取
3.3.2 电动汽车车架强度分析方法
3.3.3 电动汽车车架静态工况强度分析
3.3.4 电动汽车车架制动工况强度分析
3.3.5 电动汽车车架上跳工况强度分析
3.3.6 电动汽车车架转弯工况强度分析
3.3.7 电动汽车车架转弯制动工况强度分析
3.3.8 电动汽车车架后制动工况强度分析
3.3.9 电动汽车车架车轮上抬工况强度分析
3.4 电动汽车车架路谱疲劳性能分析
3.4.1 疲劳累计损失理论
3.4.2 疲劳分析方法
3.4.3 材料疲劳参数的确定
3.4.4 道路谱载荷的采集
3.4.5 疲劳载荷循环次数的确定
3.4.6 电动汽车车架疲劳载荷的获取
3.4.7 电动汽车车架疲劳性能的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动汽车车架多目标优化
4.1 电动汽车车架参数化建模
4.1.1 网格变形技术
4.1.2 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4.2 电动汽车车架多目标优化
4.2.1 试验设计方法
4.2.2 设计变量的选择分析
4.2.3 优化问题的定义
4.2.4 近似模型的建立方法
4.2.5 近似模型的误差分析
4.2.6 多目标优化分析
4.3 电动汽车车架优化前后性能对比分析
4.3.1 模态性能对比分析
4.3.2 刚度性能对比分析
4.3.3 强度性能对比分析
4.3.4 疲劳性能对比分析
4.3.5 质量属性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动汽车车架试验验证
5.1 车架台架试验验证
5.1.1 模态试验
5.1.2 刚度试验
5.2 整车道路耐久试验验证
5.2.1 试验准备
5.2.2 试验方法
5.2.3 试验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主要研究价值
6.3 研究成果的拓展
6.4 未来技术发展分析
6.4.1 模块化车架的设计
6.4.2 新材料的应用
6.4.3 新技术的融合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