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治德治论(精)
0.00     定价 ¥ 6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9175875
  • 作      者:
    作者:高国希//张晓燕//叶方兴|责编:黄丹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为什么道德和法律可以相提并论?它们能够结合在一起的依据、理由是什么?根本在于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的价值形态,都是社会价值的一种体现。 法治与德治是两种不同的国家治理形式,两者的关系既是思想史上重要的理论议题,也伴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当代中国,随着依法治国的倡导以及法治社会的构建,特别是在“良法善治”的理念指导下,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学术论题,需要对其理论视域、逻辑关联、结合依据、实现途径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学理探讨,以厘清法治与德治“缘何结合”“何以结合”“如何结合”等根本问题。 本书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讨论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揭示二者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功能,并从国家实践和社会塑造两个视角探索法治德治结合的思路和路径,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道德与法律关系论域开放出全新的理论视域,尤其关注德法结合视角的公民品德培育问题,为从事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者和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提供学理参考。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法治与德治的概念及其治理逻辑分析
第一节 法治概念及其治理逻辑的澄清
第二节 德治概念及其治理逻辑的澄清
第三节 法律与道德关系讨论的缘起
第二章 理论前提:法治与德治结合的前提设定
第一节 现实条件:当代中国法治与德治结合的语境审视
一、政治语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历史语境:伦理型文化传统的持久浸润
三、社会语境:当代中国“复杂现代性社会”的历史方位
四、文化语境:价值观建设与治理实践的同步性
第二节 社会基础:当代中国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
一、法的社会性与法治中国的“语境自觉”
二、从传统到现代:法治中国的社会语境转换
三、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及其实践考量
四、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优化
第三节 伦理实践:现代国家治理的伦理性判定
一、通向美好生活的至善之业:现代国家治理的伦理目标
二、制度正义与实质之善:现代国家治理的伦理原则
三、品格塑造:现代国家治理实践主体的伦理身份
四、以伦理实践定位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三章 价值阐释:法治与德治结合的价值论逻辑
第一节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基于价值论阐释
一、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解
二、价值论:道德与法律契合的内在根基
三、从价值论视角正确把握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法治与德治结合的价值论基础
一、法治与德治的价值意蕴
二、法治与德治的价值契合性
三、法治与德治的价值实现
第三节 现代国家治理的价值基础
一、“治国理政”的价值意蕴
二、“治国理政”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人民观
三、“治国理政”充分吸收现代性价值
四、“治国理政”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章 法治与德治结合的国家视角:权力运行逻辑
第一节 德法互济中的秩序基础:法治为本
一、道德治理的当代挑战
二、社会转型与法治秩序
第二节 超越规范:治理实践中的德法互济
一、超越制度的德法互济
二、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作为一个公共议题
第三节 法治与德治结合的关键领域:立法
一、法律的疆域:道德立法的限度
二、德法互济的立法实践:以公务员制度为例
第五章 法治与德治结合的社会视角:教育实践逻辑
第一节 现代社会与公民品德
一、现代社会的风险性与公民品德稳定的向善定势
二、个人主义的冷漠与公民品德的道德情感
三、公共领域的私人化与公民品德的实践性
四、社会的制度化与公民品德的支撑补充
第二节 制度建设与品德培育
一、制度与品德:社会的价值支撑及其表现形式
二、价值普遍性的实现:制度致善及其困境
三、崇高价值的内化:品德培育的现代价值
第三节 法治建设与公民品德
一、制度建设与人的建设:现代国家治理的双轮驱动
二、公民品德:法治建设的主体向度
三、公民品德与现代法治运行
四、法律制度建设与公民品德培育并举
结语 作为社会价值形态的道德与法律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