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地质、生态、水土保持、采矿等学科理论和方法,聚焦黄河中游陕北黄土沟壑采煤沉陷区及其特性,立足“地下控制地表”,沿着“地下采动引起采煤沉陷—采煤沉陷控制沉陷区坡面形态和形变—沉陷坡面形态与形变程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特性和侵蚀特性”的新的逻辑主线,研究并揭示了“地表黄土坡面自然形态+地下采厚”耦合作用下地表坡面形态的变化过程和规律,阐明了沉陷、采动地裂缝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可蚀特性的损害效应,构建考虑地下采厚、地表自然坡面形态的坡面土壤侵蚀模数增幅测算方法以及小空间尺度下采动地裂缝周围土壤可蚀性K值的预测模型,对指导黄河流域陕西段黄土沟壑区采煤沉陷生态损害的“采前防损-采中减损-采后止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借鉴意义。
本书可供地质工程、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水土保持等学科研究人员、大专院校使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