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起皱研究背景综述及模拟方法分析篇
第1章 起皱研究背景综述
1.1 起皱失稳现象简介
1.1.1 起皱失稳现象
1.1.2 起皱机理
1.1.3 起皱的分类
1.2 板料起皱的研究现状
1.2.1 基于试验的起皱研究
1.2.2 基于理论的起皱研究
1.2.3 基于数值模拟的起皱研究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起皱失稳数值模拟方法
2.1 结构屈曲分析基础算法
2.1.1 特征值屈曲分析(线性屈曲分析)
2.1.2 非线性屈曲分析(*Static,Riks)
2.2 可行算法原理分析及应用模拟结果
2.2.1 植入初始缺陷的非线性屈曲分析方法(Buckle Riks)
2.2.2 植入初始缺陷的动态显式屈曲分析方法(Buckle Explicit)
2.2.3 实体单元动态显示分析方法(3D Explicit)
2.3 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起皱失稳预测算法
3.1 能量法理论解析 有限元数值模拟预测算法
3.1.1 能量法理论解析 有限元数值模拟预测算法的执行流程
3.1.2 起皱失稳能量法分析
3.1.3 失稳波数m的取值及失稳步的确定
3.2 分叉理论解析 有限元数值模拟预测算法
3.2.1 分叉理论解析 有限元数值模拟预测算法的执行流程
3.2.2 临界起皱失稳时刻的确定
3.3 结果对比
3.3.1 基于方板对角拉伸试验的能量法理论解析 有限元数值模拟算法结果
3.3.2 基于方板对角拉伸试验的分叉理论解析 有限元数值模拟算法结果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篇 临界起皱判定线建立篇
第4章 基于方板对角拉伸试验的临界起皱判定线建立
4.1 方板拉伸起皱试验
4.1.1 材料性能研究
4.1.2 方形试件制备
4.1.3 方板对角拉伸试验结果
4.2 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4.2.1 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4.2.2 模拟试验对比验证
4.3 临界起皱判定线
4.3.1 临界起皱时刻的确立方法
4.3.2 方板临界起皱应变线及应力线建立及影响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楔形件拉伸试验的临界起皱判定线建立
5.1 楔形件拉伸起皱试验
5.1.1 楔形试件制备
5.1.2 楔形件拉伸试验结果
5.2 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5.2.1 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5.2.2 模拟试验对比验证
5.2.3 复杂边界条件下楔形件起皱规律探究
5.3 临界起皱判定线
5.3.1 分叉点提取原则
5.3.2 楔形件不同起皱区域单元簇受力分析
5.3.3 临界起皱判定线建立及影响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圆锥件拉深成形侧壁起皱试验的临界起皱判定线建立
6.1 圆锥件拉深侧壁起皱试验
6.1.1 圆锥形试件制备
6.1.2 圆锥件拉深试验结果
6.2 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6.2.1 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6.2.2 模拟试验对比验证
6.3 临界起皱判定线
6.3.1 圆锥件临界起皱应变线的建立
6.3.2 同一脊皱屈曲单元的临界起皱应力应变分析
6.3.3 不同直径试件侧壁起皱单元的应力应变分析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篇 统一临界起皱判定线建立篇
第7章 薄板模拟统一判定线建立
7.1 不同载荷工况下临界起皱应力应变对比
7.1.1 不同工况下临界起皱应变对比及临界起皱应变线与板料抗皱性关系探究
7.1.2 不同工况下临界起皱应力对比
7.2 数值临界起皱判定线
7.2.1 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统一判定线
7.2.2 不同载荷工况下统一起皱极限图起皱预测作用的验证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薄板拉伸剪切起皱
8.1 引言
8.2 剪切试验
8.2.1 试验材料性能研究
8.2.2 试件制备
8.2.3 试验结果
8.3 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8.3.1 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8.3.2 模拟试验对比验证
8.3.3 剪切件的起皱规律探究
8.4 剪切起皱理论分析——能量法
8.4.1 剪切理论分析
8.4.2 不同尺寸试件与临界剪应力对比
8.4.3 不同厚度试件与临界剪应力对比
8.5 临界起皱判定线
8.5.1 剪切件临界起皱时刻确定及不同尺寸试件失稳规律分析
8.5.2 对比应力路径下临界起皱应力应变关系
8.5.3 不同应力路径下剪切件WLD建立
8.5.4 板厚对临界判定线的影响
8.5.5 剪切件起皱区域单元簇受力分析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薄板起皱理论分析——静力平衡法
9.1 薄板本构关系求解
9.1.1 弹性阶段本构关系求解
9.1.2 塑性阶段本构关系求解
9.2 临界屈曲载荷推导
9.2.1 受力平衡方程
9.2.2 临界屈曲状态平衡方程
9.2.3 剪切状态下临界屈曲主应力的计算
9.3 剪切件抗皱性影响因素研究
9.3.1 板料厚度对临界屈曲应力的影响
9.3.2 板料尺寸对临界屈曲应力的影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