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分布式资源协同参与新型电力系统调频调压技术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107142
  • 作      者:
    编者:薛世伟//贾清泉//曾四鸣//胡雪凯//李盼等|责编:孙志强
  • 出 版 社 :
    燕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2-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对分布式资源参与电网调频调压辅助服务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炼出提升电网调节灵活性、减轻电网负担的新方法。通过结合电网具体特征分析调频调压需求,并利用源网荷储协同控制技术,书中构建了一整套创新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详尽讨论了分布式资源如何在确保电网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其参与电网调节的效率与效果,尤其在分布式光伏广泛应用背景下,如何通过多功能逆变器技术和精确控制策略,积极支持电网运行。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变得尤为关键。本书所提供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操作方案对理解并应对新能源接入规模不断扩大所带来的挑战至关重要。不仅对电网运营商调控策略的优化提供帮助,也为政策制定者、新能源领域企业及学术界研究人员提供了价值不菲的参考。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新型电力系统概述
1.1.1 电力系统基本组成
1.1.2 电力系统发展概况
1.1.3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趋势
1.2 分布式资源
1.2.1 分布式资源概述
1.2.2 分布式资源种类及特性
1.3 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与调频调压
1.3.1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调控
1.3.2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与电压调控
第2章 高比例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频率的影响
2.1 风电功率波动特征分析
2.1.1 风速-功率模型
2.1.2 风电功率波动描述
2.2 风电功率波动数据分解
2.2.1 小波变换理论
2.2.2 分量评估指标的建立
2.2.3 风电功率波动频段特征分析
2.3 并网风电功率波动对系统频率特性的影响
2.3.1 传统电力系统频率模型
2.3.2 频率模型建立与系统频率对风电功率波动的响应分析
2.4 案例仿真分析
第3章 风光参与电网动态调频的作用机理和行为特性
3.1 风、光发电原理
3.1.1 风力发电
3.1.2 光伏发电
3.2 虚拟同步机技术控制方法
3.2.1 虚拟同步机技术分类
3.2.2 虚拟同步机数学模型
3.2.3 风机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
3.2.4 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
3.2.5 储能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
3.3 风光VSG的惯量特性和调频特性
3.3.1 同步机的惯量响应
3.3.2 同步机惯量支撑功能的物理意义
3.3.3 一次调频功能及物理意义
3.4 风光VSG频率特性对同步发电机主导电网的适应性
3.5 光储VSG参与电网动态调频案例分析
3.5.1 定功率模式
3.5.2 跟踪光伏模式
3.5.3 零功率模式
3.5.4 储能充放电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风光参与电网动态调频的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4.1 风光VSG调频性能的影响因素
4.1.1 虚拟同步发电机运行控制技术
4.1.2 风光出力不确定性对调频能力的影响
4.2 风光和储能参与同步发电机为主导电网的调频特性分析
4.2.1 新能源参与电网调频的需求和性能分析
4.2.2 地区电网风光和储能参与调频的有效域和约束边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光储虚拟同步机多模式运行控制策略
5.1 光储系统VSG工作原理与运行模式
5.1.1 光储VSG工作原理
5.1.2 光储系统VSG运行模式
5.2 光储VSG不同运行模式的控制策略
5.2.1 逆变器的功率控制
5.2.2 储能功率与母线电压控制
5.2.3 储能单元SOC控制
5.3 降低储能充放电次数的VSG启动策略
5.3.1 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特性
5.3.2 VSG启动方案
5.4 降低储能充放电量的VSG退出策略
5.4.1 频率响应过程的两个阶段
5.4.2 VSG退出判据
5.5 应用案例设计仿真
5.5.1 光储控制策略仿真
5.5.2 光储VSG投入策略的算例仿真
5.5.3 光储VSG退出策略的算例仿真
5.5.4 本章投退策略效果的对比分析
第6章 风光储直柔系统辅助调频控制策略
6.1 光储直柔系统数学模型及工作原理
6.1.1 光储直柔系统拓扑结构
6.1.2 光伏单元数学模型及工作特性分析
6.1.3 储能单元数学模型及工作特性分析
6.1.4 负荷单元换流器数学模型
6.1.5 交流电网电压源换流器数学模型
6.2 光储直柔系统虚拟惯性控制策略
6.2.1 光储直柔系统虚拟惯性
6.2.2 光储直柔系统分段虚拟惯性控制
6.2.3 光储直柔系统新型虚拟惯性控制
6.2.4 案例仿真分析
6.3 光储直柔系统辅助调频控制策略
6.3.1 交流电网调频分析
6.3.2 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
6.3.3 光储直柔系统辅助交流电网调频
6.3.4 应用案例仿真分析
第7章 风光储资源参与调频的效用评估方法
7.1 风光资源参与调频的评价与适应性分析
7.1.1 风光资源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评价方法
7.1.2 风光资源参与调频的适应性评价指标
7.2 风光不确定性调频贡献潜力的置信水平评估方法
7.3 风光参与调频成效性评价
7.3.1 成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7.3.2 风光参与调频的可用容量、支撑功率及动态行为分析方法
7.3.3 风光参与调频成效性评价方法
7.4 风光参与大电网调频成效性评价案例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光伏逆变器剩余容量参与无功调压的工作原理
8.1 光伏逆变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8.1.1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结构组成
8.1.2 光伏逆变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8.2 配电网电压评价体系
8.2.1 单节点级电压评价指标
8.2.2 配电网级电压评价指标
8.3 配电网调压策略分析及模型建立
8.3.1 配电网调压策略分析
8.3.2 基于OpenDSS的配电网模型建立
8.3.3 IEEE-33配电网模型
8.4 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电压影响分析
8.4.1 光伏渗透率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
8.4.2 光伏分布位置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
8.5 光伏逆变器调压工作原理
8.5.1 传统光伏逆变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