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19世纪象征主义诗歌先驱,夏尔·波德莱尔以《恶之花》的惊世骇俗与《巴黎的忧郁》的形式革命在法国文学史刻下永恒印记,其诗学理念更如暗夜灯塔般辐射全球。自1915年被引入中国,这位“恶魔诗人”开启了百年跨文化旅程,他既是中译本最丰的法国诗人,也是深度参与中国新文学变革的域外诗魂。这引发我们的双重叩问: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中,波德莱尔的诗学何以突破文化屏障形成超时空对话?中国作家又如何将其美学基因融入汉语诗学体系?
本书突破传统影响研究的单向度模式,通过系统梳理百年来波德莱尔在中国的译介谱系、传播轨迹与阐释维度,完整构建其“中国化”的立体图景,特别揭示了中国作家在接受过程中展现的主体性智慧——他们并非被动移植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而是将其嫁接于汉语诗学的根系,催生出兼具现代意识与东方韵味的文学新质。这项跨越时空的诗学对话研究,为理解20世纪中外文学交互影响提供了极具范式意义的个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