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是人类生存、社会与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韧性城市的发展目标。建筑结构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长期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因此,发展建筑结构抗震韧性相关理论和技术,不仅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助力城市更新与安全韧性提升行动的深入实施,为我国韧性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本书针对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从理论、设计、模拟和试验四个方面介绍了新型抗震韧性提升技术。上篇(第1~7章)主要探讨了剪力墙结构的抗震韧性,创新性地提出混凝土夹心剪力墙,进行了弹性力学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的韧性连接方式,并开展了墙体和结构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力学性能分析,最终提出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并通过设计算例进行了验证。下篇(第8~12章)聚焦于框架结构的抗震韧性,提出并分析了新型旋转自复位节点,探讨了其受力特点和抗震性能;设计了新型自复位支撑,并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验证其力学性能;提出了预测自复位结构非线性响应的一种新方法,并通过动力时程分析验证了其预测精度优于传统方法;通过大比例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新型自复位框架结构体系的有效性和应用潜力。第13章为小结,总结了本领域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书适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和工程抗震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人员参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