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建筑结构体系的抗震韧性--理论设计模拟与试验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1772781
  • 作      者:
    作者:郭彤//徐刚//李爱群|责编:马军平//关正美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地震灾害是人类生存、社会与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韧性城市的发展目标。建筑结构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长期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因此,发展建筑结构抗震韧性相关理论和技术,不仅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助力城市更新与安全韧性提升行动的深入实施,为我国韧性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本书针对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从理论、设计、模拟和试验四个方面介绍了新型抗震韧性提升技术。上篇(第1~7章)主要探讨了剪力墙结构的抗震韧性,创新性地提出混凝土夹心剪力墙,进行了弹性力学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的韧性连接方式,并开展了墙体和结构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力学性能分析,最终提出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并通过设计算例进行了验证。下篇(第8~12章)聚焦于框架结构的抗震韧性,提出并分析了新型旋转自复位节点,探讨了其受力特点和抗震性能;设计了新型自复位支撑,并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验证其力学性能;提出了预测自复位结构非线性响应的一种新方法,并通过动力时程分析验证了其预测精度优于传统方法;通过大比例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新型自复位框架结构体系的有效性和应用潜力。第13章为小结,总结了本领域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书适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和工程抗震研究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人员参考。
展开
目录
前言
上篇 抗震韧性剪力墙结构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传统混凝土剪力墙
1.2.2 改进混凝土剪力墙
1.2.3 刚性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1.2.4 耗能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1.3 本篇研究内容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的弹性力学分析
2.1 理论基础
2.2 力学分析
2.2.1 分析模型
2.2.2 弹性力学解
2.3 多夹心剪力墙
2.4 结果讨论
2.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3.1 试验概述
3.1.1 试件设计
3.1.2 材料属性和加载装置
3.1.3 加载制度与测点布置
3.2 试验结果分析
3.2.1 破坏形态
3.2.2 水平力-位移曲线
3.2.3 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3.2.4 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
3.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1 数值模型
4.1.1 材料本构
4.1.2 单元和边界
4.1.3 模型和求解
4.2 结果对比分析
4.2.1 骨架曲线对比
4.2.2 破坏形态对比
4.3 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3.1 轴压比
4.3.2 剪跨比
4.3.3 夹心段长度比
4.3.4 夹心板厚度比
4.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5.1 墙体试验设计
5.2 墙体试验结果分析
5.2.1 破坏形态
5.2.2 水平力-位移曲线
5.2.3 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
5.3 结构试验设计
5.3.1 试件描述
5.3.2 材料属性
5.3.3 加载装置
5.3.4 加载制度和测点布置
5.4 结构试验结果分析
5.4.1 水平力-位移曲线
5.4.2 破坏形态
5.4.3 耗能能力
5.4.4 自复位能力
5.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与评估
6.1 墙体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6.1.1 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6.1.2 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6.2 结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6.2.1 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6.2.2 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6.3 摩擦耗能连接装配式结构力学性能评估
6.3.1 受力分析
6.3.2 试验对比分析
6.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装配式混凝土夹心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7.1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7.1.1 性能目标
7.1.2 设计步骤
7.1.3 设计算例
7.2 直接基于震后可修复性的抗震设计方法
7.2.1 非线性位移比谱与残余位移比谱
7.2.2 抗震设计方法
7.2.3 设计算例
7.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下篇 抗震韧性框架结构
第8章 绪论
8.1 研究背景
8.2 自复位装置研究现状
8.2.1 形状记忆合金类
8.2.2 预应力丝束类
8.2.3 机械弹簧类
8.3 自复位结构研究现状
8.3.1 试验研究
8.3.2 抗震分析与设计
8.4 本篇研究内容
本章参考文献
第9章 自复位节点的力学性能研究
9.1 引言
9.2 受力分析
9.2.1 工作原理
9.2.2 理论分析
9.2.3 数值模拟
9.2.4 参数分析
9.3 试验研究
9.3.1 碟簧试验
9.3.2 摩擦系数测定
9.3.3 节点试验
9.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10章 自复位支撑的力学性能研究
10.1 引言
10.2 工作原理
10.3 试验研究
10.3.1 试验概况
10.3.2 试验结果
10.4 结构响应分析
10.4.1 数值模型
10.4.2 抗震设计方法
10.4.3 支撑框架原型结构
10.4.4 结果与讨论
10.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11章 自复位结构的等效线性化及设计方法研究
11.1 引言
11.2 滞回参数影响
11.3 传统等效线性化方法
11.3.1 若干传统等效线性化方法
11.3.2 不同方法的比较
11.4 创新等效线性化方法(Proposed方法)
11.4.1 最优等效线性化流程
11.4.2 回归分析
11.5 有效性验证
11.5.1 精度评估
11.5.2 响应预测
11.6 基于等效线性化模型的抗震设计方法
11.6.1 抗震设计方法
11.6.2 算例设计与分析验证
11.7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12章 自复位拉索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12.1 引言
12.2 自复位摩擦阻尼器力学性能
12.2.1 理论分析
12.2.2 试验研究
12.3 支撑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
12.3.1 结构模型设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