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节水优先,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中国农业节水十年:成就、挑战及对策 康绍忠
以合同节水管理推动节水产业发展 杨国华、陈梅
创新驱动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 夯实农业强国建设基础 韩振中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下我国节水工作的思考 张继群、王爽
发展节水产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张旺、李新月、齐连惠
节水措施对碳排放影响及节水低碳目标实施路径浅议 翟家齐、王秀青、张舰、李爽、钤会冉
新时期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认识与思考 刘劲松、王高旭、夏超凡、朱世云、许怡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理论体系与应用实践 左其亭、张书齐、全志森
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的完善——以《黄河保护法》为视角 于文轩、邵经纬
空间均衡,推动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锚定国家需求 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助力高质量发展 王浩、游进军
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 加快实施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于琪洋
我国水资源调度发展历程与展望 程晓冰
空间均衡——必须树立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原则 吴强、高龙、李森
水资源空间均衡理论方法与对策措施研究 郦建强、王平、何君、郭旭宁
基于淮安市淮阴区“四水四定”试点的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探讨 黄昌硕、莫李娟、杨军飞、王炜
新形势下科学推进我国调水工程规划建设的若干思考 何君、郦建强、李云玲、徐翔宇、高兴德
系统治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我国江河演变新格局与系统保护治理 胡春宏、张晓明
坚持系统观念 推动全民治水 实现“治水要良治” 吴浓娣、严婷婷
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总体思路与格局 杨晴、张永康、唐景云
高质量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认识与建议 云兆得、杨元月、胡庆芳、王银堂、苏鑫
以系统治理理念推进水美乡村建设 杨晓茹
黄河流域泥沙系统治理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 张金良、李达
新时期中小河流系统治理思路和对策 张宜清、杨晓茹、黄火键、施文婧、李爱花、曹雪健
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湖南省宁乡市陈家桥村的案例经验与启示 常纪文、刘天凤、吴雄、王蕾
两手发力,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探索实践与方向重点 陈茂山
运用WOD模式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初探 吴浓娣、樊霖、刘定湘
对“两手发力”推动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张爱辉、程全军
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进展与推进思路 严婷婷、罗琳、庞靖鹏
中国水资源配置“两手发力”的实现路径——再论“三权分置”水权制度改革 王亚华
推进农村供水“两手发力”的措施与建议 李连香、孙瑞刚、曲钧浦、闻童
取水贷融资模式解析与发展建议——基于浙江丽水取水贷经验的分析 匡友青
开发性金融引领灌区多元化投融资发展模式研究 崔智生、张昭、魏隽煜
“两手发力”推动宁夏水资源利用保护的思考 暴路敏、马德仁、王彦兵、陈丹、王怀博、徐阳、郄玥颖、赵志轩
人民至上,全力防御水旱灾害
以系统治理理念提高中小水库防洪能力 钮新强、谭界雄、李星、田金章
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护航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姚文广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启示与对策——以永定河为例 张志彤
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技术体系探索与应用 杨卫忠、孙东亚、吴泽斌、李铁光、李娜、韩松
着力提升现代条件下的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解读 王章立、杜晓鹤、杨光、苗世超、邱奕翔
我国水旱灾害防御应对 褚明华、杜晓鹤、何秉顺
加强系统治理 全面提升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防御能力 王晓亮、王雅燕
珠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四预”系统模型研发及应用 杨芳、宋利祥、李旭东、张炜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上海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思考 刘晓涛
兴水惠民,全速构建国家水网
国家水网建设几个方面问题的讨论 张建云、金君良
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夏军
国家水网各层级协同建设思考 李原园、赵钟楠、姜大川
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思路初探 成建国
国家水网构建与生态安全保障辩证关系探析 王建华、胡鹏
国家水网规划建设十点认识与思考 赵勇、何凡、何国华、李海红
国家水网建设投融资机制实践与思考 吴有红、秦俊桃
浙江水网总体布局与建设实践 李锐
广西水网规划布局与建设实践 周光华、邓长球
永葆生机,全面落实“江河战略”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努力建设安澜长江 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刘冬顺
深入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 沿着法治轨道推进黄河保护治理 祖雷鸣
切实履行流域管理机构职责 全力保障国家“江河战略”落地见效 马建华
贯彻落实国家“江河战略”的思考 陈茂山
协同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鞠连义
强化水资源管理保护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展开